(二)民间易学在汉代长安经学中,除上述列于学官各派《易》学之外,当时在民间也有《易》学的研习与传授,《汉书·艺文志》云:“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兴,田何传之。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2023-11-28
(一)陆贾与《新语》
陆贾以客从高祖定天下,中原初定之后,便以汉使臣的身份出使南越国,说服南越归汉,为大一统政权立下功劳。我们推测陆贾这次出使南越,不费一兵一卒,仅以利辩之口就说服了南越王归汉,也许给了刘邦些许震惊,看到了儒家可与守成的威力。陆贾此前曾多次在刘邦的面前称道《诗》《书》,但都遭到了刘邦的唾骂,刘邦认为汉朝的江山是“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但陆贾不这样认为,他反驳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王,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集解》‘赵氏,秦姓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刘邦不怿而有惭色,于是让陆贾为他写出秦所以失天下,汉何以得天下的道理,同时总结古今成败之国的盛衰原因,陆贾著述十二篇,每奏一篇,高祖无不称善,并为其著作命名曰《新语》。
关于《新语》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概括为:“大旨皆崇王道,黜霸术,归本于修身用人。”“以孔氏为宗,所授多《春秋》《论语》之文。汉儒自董仲舒外,未有如是之醇正也。”
四库馆臣的评价应当是公允而合理的。(www.chuimin.cn)
《新语》一书的主要内容一是对于秦政的批判及对秦亡教训的总结,陆贾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秦王朝统一之后,本应改弦更张,实行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政策,给劳动者以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但秦始皇并没有这样去做,而是“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身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谏。”秦朝的徭役、劳役繁重,“郦山未毕,复作阿房”[1]。南戍五岭,北作长城,老百姓可以说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其结果是:“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愚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2]
第二,在总结秦亡教训的基础上,陆贾以自己所掌握的儒家思想为根本,提出了一套全新的世界观和施政观念。他在《新语·道基》篇中提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是:“设辟雍庠序之教,以正上下之仪,明父子之礼,君臣之义,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弃贪鄙之心,兴清洁之行。”“定五经,明六艺,承天统地,穷本察微,原情立本,以绪人伦。”要求统治者把教化放在第一位,在定五经、明六艺的基础上以正上下之义,建设一个有秩序而和谐的社会,陆贾的定五经、明六艺,设辟雍庠序之教,应当说是为汉代经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迈开了第一步,是董仲舒、公孙弘的先驱者。宋代叶适说“儒术赖以粗传”非常确切。
当然汉初诸事初创,陆贾的建议及其思想未必完全能够实行,但他提出的这些观点。对于汉代统治者对经学思想的选择,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有关西汉长安经学研究的文章
(二)民间易学在汉代长安经学中,除上述列于学官各派《易》学之外,当时在民间也有《易》学的研习与传授,《汉书·艺文志》云:“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兴,田何传之。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2023-11-28
《洪范》重在天人关系的阐发,特别是此中提到的“五行相生”“五德终始”说及关于宇宙构成探讨,直接导致了汉代天人学说及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对汉代政治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当然经学思想的发生还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时势造英雄,复杂的历史、现实的困境、对未来前途的探索,这个时代重担就自然地落在了汉初那些政治家的身上。......
2023-11-28
(四)经世致用汉代经学家对于《六经》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先王安国治邦之术的阐释来服务于当代社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世致用。汉代史学家的历史研究及史学著作,也是以经世致用作为其最终目的的。[15]司马谈说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就是为后王制法,为后世作则,这种把史学与政治相结合的经世致用思想对司马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023-11-28
(四)经学与谣谚谣谚是汉代长安人民表达自己对时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强烈参与意识,是当代政治与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其中有不少与长安经学有关。所谓“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正人十倍,邪僻无由来”。提高道德修养,这是经学的一贯原则。汉代谣谚数量很多,在这里我们只是撷取了部分与经学有关而且具有时代特色的谣谚作了简单的论述。......
2023-11-28
自刘邦之后,到汉武帝即位之前,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及统治集团的主观因素,儒家经学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经过一场流血的宫廷政变,文帝以藩王的身份入主长安,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动,使文帝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2023-11-28
(一)《仪礼》《仪礼》在长安经学中也被称为《礼古经》《士礼》《礼经》《礼》等。其次,就《仪礼》本身来讲,它的内容应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即该传中讲的《礼经》,实践则是指礼容而言。乡射由州长主持,每年春秋二季在州学中(即序中)举行,目的是教民以礼。......
2023-11-28
(一)经学与婚姻习俗《仪礼·士昏礼》记载了中国古代婚姻习俗中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汉代议婚的条件,依据杨树达先生《汉代婚丧礼俗考》,并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汉代长安男女双方议婚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根据相面人对双方面相的判断;二是根据双方的才能;三是根据双方家庭的资财,即经济条件的好坏来决定婚姻是否成立;四是门第,即双方的社会地位。......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