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汉初经学与政治的影响:《洪范》对汉代政治的重大作用

汉初经学与政治的影响:《洪范》对汉代政治的重大作用

【摘要】:《洪范》重在天人关系的阐发,特别是此中提到的“五行相生”“五德终始”说及关于宇宙构成探讨,直接导致了汉代天人学说及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对汉代政治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当然经学思想的发生还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时势造英雄,复杂的历史、现实的困境、对未来前途的探索,这个时代重担就自然地落在了汉初那些政治家的身上。

一、汉初经学政治

先秦时代萌发的经学思想,在汉代进入了它的确立时期。所谓确立,指的是经学思想得到官方意识形态的认可,经学的经典著作被立于学官并成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特别是思想教育的载体

在汉代,经学思想的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而且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表现为经学思想的逐渐被认可,而且还包括了经学内部的斗争,通常人们用三大思潮(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经学)来表述,但这样的解释显得过于简单,其实在每个阶段,经学及经学内部的斗争也是相互交叉,互为表里的。

汉代的五经是中国先秦时代文献资料的集成,它几乎涵盖了现代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从西周时代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人们对经学一些内容的研习和阐释,虽然我们尚不能以经学去命名它,但其中所包含及反映的思想已与汉代经学思想相当一致了,例如关于德和德治的思想在西周初年的文献中可以说是无处不见,一个强大而自恃有天命的强大殷王朝,一旦之间便毁于一个蕞尔小国的周人之手,使人们意识到天命的靡常,那么决定一个王朝生死存亡的原因究竟在什么地方,周人提出了一个“德”的概念。《尚书·召告》说:“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说是要用德来祈求得永久的天命,因此在《尚书·周书》中反复强调君主一定要敬德、明德、用德。《尚书·君奭》:“嗣前人集明德”“其汝克敬德”;《尚书·多方》讲:“克勤用德”;《尚书·召告》劝“王其疾敬德”“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但用德只是统治手段的一个方面,周初人还提出了“德主刑辅”的思想,《尚书·康诰》讲:“丕显孝文王,克明德慎罚。”《多方》也讲“明德慎罚”,他们认为这才是治理国家的长治久安之道。

《尚书·周书》中的《洪范》可以说是秦汉哲学思想之渊薮。

《洪范》重在天人关系的阐发,特别是此中提到的“五行相生”“五德终始”说及关于宇宙构成探讨,直接导致了汉代天人学说及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对汉代政治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明确而肯定地讲:“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故为治,逆之则乱,顺之则治。”

这样就轻易地将五行思想与政治挂上了钩。将原本原始质朴的含有唯物因素的哲学思想变成了唯心的神学哲学。(www.chuimin.cn)

当然《洪范》所涉及的问题还不止这些,如人际关系、历时岁日、占课卜筮等都在其学说之内,这些都为汉代经学提供了许多可以继续讨论的话题。

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先秦时代的哲学思想确是汉代经学思想的源泉,这还可以从汉初诸多思想家的理论与实践、思想与政治关系的探讨上明显地看出来。

当然经学思想的发生还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一个时代的学术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

秦王朝以强大的武力,横扫六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但对攻守异势的根本问题并没有认识,一味地推行法家路线,迅速导致这个建立只有十五年的国家灰飞烟灭,这对汉初统治者来说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他们不仅仅只是需要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如何使新建立的汉朝国家能长治久安,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他们急需要从理论上来对实践问题进行讨论,寻求适合于对这个庞大而辽阔的国家进行统治的思想,而真正能认真地总结历史经验,能够从历史传统中探求未来出路的只有儒家思想学说。

时势造英雄,复杂的历史、现实的困境、对未来前途的探索,这个时代重担就自然地落在了汉初那些政治家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