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士的选任太学的教师称博士。终西汉一代,太学的博士人数在三十左右,可见其人选之难,地位很高。[7]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对,东汉以后对博士的选任必须通过考试,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实际上这种方法在西汉后期已开始实行了。......
2023-11-28
(二)博士的地位与待遇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如果单从秩级来看,博士的秩级确实不高,但若从政治地位看则完全不同。“位最高者为博士。”[9]这从上述博士的出身及所任官职就可以看出来,不必赘述。在经济上博士和吏六百石以上的官员一样享有国家给予的减免田租赋税的待遇:“今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与同居,……家唯给军赋,他无有所与。”[10]在太学还有为博士特建的院舍,如王式就曾在自己的“舍”中会见诸大夫博士[11]。王莽曾“为学者筑舍万区”[12]“起国学于郭内之西南,为博士之官寺。出北门,北之外为博士舍之中区,周环之”[13]。
在学术上博士也享有较高的地位,他们除担任太学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往往为皇帝所顾问,如国家有大事,像新皇帝即位、郊庙行礼、封禅祀典、天灾人祸等,皇帝都要屈尊向他们问策。
博士是当时文化的拥有者,所以他们的升迁较一般人来说机会更多,爵职也更高,“博士入平尚书,出部刺史,诸侯相,次转谏大夫”[14]。
博士的升迁,首先是皇帝的赏识,如公孙弘“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因“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上说之,一岁中至左内史”[15]。再如平陵人郑宽中,“有俊材,以博士授太子,成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迁光禄大夫,领尚书事,甚尊重”[16]。同样韦贤也是因“质朴少欲,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号称邹鲁大儒,征为博士,给事中,进授昭帝《诗》稍迁光禄大夫詹事,至大鸿胪。”(《汉书》卷七三《韦贤传》)(www.chuimin.cn)
博士的升迁还有一条常规的途径,这就是博士三科选。博士三科选始于汉成帝时,当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补充官吏队伍,特别是郡国守相之类。《汉书·孔光传》记载:
“成帝初即位,(光)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瞻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是时博士选三科,高为尚书,次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补诸侯王太傅。”
孔光当时是荐举的博士,参加三科考试之后,以高第为尚书。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东汉时代。
有关西汉长安经学研究的文章
(一)博士的选任太学的教师称博士。终西汉一代,太学的博士人数在三十左右,可见其人选之难,地位很高。[7]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对,东汉以后对博士的选任必须通过考试,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实际上这种方法在西汉后期已开始实行了。......
2023-11-28
(三)《天人三策》与更化改制改制更化是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的重要观点之一。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的更化,主要是指第二点。他的更化思想理论为汉武帝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为汉武帝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3-11-28
(四)经世致用汉代经学家对于《六经》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先王安国治邦之术的阐释来服务于当代社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世致用。汉代史学家的历史研究及史学著作,也是以经世致用作为其最终目的的。[15]司马谈说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就是为后王制法,为后世作则,这种把史学与政治相结合的经世致用思想对司马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023-11-28
(二)长安文学的特征长安地区的文化特征,深受统治者思想变化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的不同特点:汉初重黄老,所以汉初无论是陆贾、贾谊他们的文化创作都表现出明显的“无为而治”倾向,陆贾提出的马上得之,宁马上治之的观点就是明显的例证。这些移民文化以楚文化对长安文化的形成影响最大。作为一代之文学,汉赋是长安文学中的奇葩,为一个时代所有的独特文学现象。......
2023-11-28
《史记》和《汉书》所见区域经济与区域政治评价,六见“天府”的说法,其中五次都是指关中。长安,可以称作西汉经学的“天府”。在齐鲁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之中,经学被列为第一,是符合文化史的实际的。长安因政治重心西移得以吸引齐鲁文化西渐。而长安,成为经学论著收藏和进一步传播的中心。......
2023-11-28
(四)经学与谣谚谣谚是汉代长安人民表达自己对时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强烈参与意识,是当代政治与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其中有不少与长安经学有关。所谓“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正人十倍,邪僻无由来”。提高道德修养,这是经学的一贯原则。汉代谣谚数量很多,在这里我们只是撷取了部分与经学有关而且具有时代特色的谣谚作了简单的论述。......
2023-11-28
《长安历史文化丛书》总序朱士光一当今,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蓬勃开展,并开始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中华大地上也兴起了文化复兴与文化建设热潮,以增强国家之软实力。在这一形势下,处于中华传统文化源头与核心地位之长安文化,显然承担更为重大的责任,也更受各界之关注。......
2023-11-28
(二)民间易学在汉代长安经学中,除上述列于学官各派《易》学之外,当时在民间也有《易》学的研习与传授,《汉书·艺文志》云:“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兴,田何传之。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