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博士地位与待遇:一探长安经学研究

博士地位与待遇:一探长安经学研究

【摘要】:(二)博士的地位与待遇《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如果单从秩级来看,博士的秩级确实不高,但若从政治地位看则完全不同。在学术上博士也享有较高的地位,他们除担任太学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往往为皇帝所顾问,如国家有大事,像新皇帝即位、郊庙行礼、封禅祀典、天灾人祸等,皇帝都要屈尊向他们问策。博士的升迁还有一条常规的途径,这就是博士三科选。

(二)博士的地位与待遇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如果单从秩级来看,博士的秩级确实不高,但若从政治地位看则完全不同。“位最高者为博士。”[9]这从上述博士的出身及所任官职就可以看出来,不必赘述。在经济上博士和吏六百石以上的官员一样享有国家给予的减免田租赋税的待遇:“今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与同居,……家唯给军赋,他无有所与。”[10]在太学还有为博士特建的院舍,如王式就曾在自己的“舍”中会见诸大夫博士[11]王莽曾“为学者筑舍万区”[12]“起国学于郭内之西南,为博士之官寺。出北门,北之外为博士舍之中区,周环之”[13]

在学术上博士也享有较高的地位,他们除担任太学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往往为皇帝所顾问,如国家有大事,像新皇帝即位、郊庙行礼、封禅祀典、天灾人祸等,皇帝都要屈尊向他们问策。

博士是当时文化的拥有者,所以他们的升迁较一般人来说机会更多,爵职也更高,“博士入平尚书,出部刺史,诸侯相,次转谏大夫”[14]

博士的升迁,首先是皇帝的赏识,如公孙弘“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因“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上说之,一岁中至左内史”[15]。再如平陵人郑宽中,“有俊材,以博士授太子,成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迁光禄大夫,领尚书事,甚尊重”[16]。同样韦贤也是因“质朴少欲,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号称邹鲁大儒,征为博士,给事中,进授昭帝《诗》稍迁光禄大夫詹事,至大鸿胪。”(《汉书》卷七三《韦贤传》)(www.chuimin.cn)

博士的升迁还有一条常规的途径,这就是博士三科选。博士三科选始于汉成帝时,当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补充官吏队伍,特别是郡国守相之类。《汉书·孔光传》记载:

“成帝初即位,(光)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瞻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是时博士选三科,高为尚书,次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补诸侯王太傅。”

孔光当时是荐举的博士,参加三科考试之后,以高第为尚书。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东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