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丰庆山到万年庆山:庆山说的神文时代

新丰庆山到万年庆山:庆山说的神文时代

【摘要】:武则天将新丰涌出之山,称为庆山。武则天之所以强调这次新丰山涌是庆山,就是要避开通常所谓的地震山移是臣犯君反映的政治风险,转而强调庆山涌出是她统治良好的反映,是上天对她的肯定。新丰出现“庆山”之后不久,到了载初元年,西京万年县又出现了山涌。

三、庆山说:从新丰庆山到万年庆山

对于686年的新丰山涌,武则天最初选择了将其祥瑞化——依据《瑞应图》所谓“庆山”说,代替被广泛接受的“山变为灾”说。武则天将新丰涌出之山,称为庆山。围绕着新丰庆山,她进行了大量的政治宣传,下令改新丰县为庆山县,“赦囚,给复一年,赐酺三日”[45]。而且把这个喜讯下发各州,于是“四方毕贺”[46]。在这样的背景下,崔融为泾州刺史撰写了贺庆山表:

臣某等言:某日奉某月诏书,新丰县有庆山出,曲赦县囚徒,改新丰为庆山县,赐天下酺三日。凡在含生,孰不庆幸?中贺,微臣详窥海记,博访山经,方丈蓬莱,人迹所罕到;层城元圃,道家之妄说。……当雍州之福地,在汉都之新邑,圣渚潜开,神峰欻见。政平而涌,自荡于云日;德茂而生,非乘于风雨。游龙蜿蜿,疑呈八卦之图;鸣凤嗈嗈,似发五音之奏。仙蚕曳茧,美稼抽芒。[47]

这时正是武则天推崇佛教压制道教的时期,所以崔融还在奏章中攻击道教关于层城玄圃的说法是“妄说”。这篇贺表极尽曲意附会之能事,把“庆山”涌出解释为“圣渚潜开”、“政平而涌”、“德茂而生”的反映。这篇贺表基本上是依据《瑞应图》的观点进行阐发,不脱传统的祥瑞灾异思想的范畴。

学界往往忽略了“庆山”本来就是重要的祥瑞,其背后有自身的知识逻辑和思想背景,不是武则天随意取的名字[48]。而且,庆山跟庆云一样,是“大瑞”的一种。如果发生,需要文武百僚诣阙奉贺。这就是崔融的贺表写作的背景。

庆山为祥瑞,当时是较为普遍的观念,比如萨守真《天地瑞祥志》的“山条”云:

《瑞应图》曰:“庆山者,王志德茂则生也。”[49]

作为大瑞,庆山是君主“德茂”的感应,不再是“阴乘阳”、下犯上的反映。武则天之所以强调这次新丰山涌是庆山,就是要避开通常所谓的地震山移是臣犯君反映的政治风险,转而强调庆山涌出是她统治良好的反映,是上天对她的肯定。

利用庆山作为符命的征祥,还见于归义军时期的敦煌。敦煌文献李明振再修功德记碑》记:

庆丰山踊,呈瑞色于朱轩;陈霸动容,叹高梁[于]壮室。……遐耀天威,呈祥塞表,因凿乐石,共纪太平。[50]

此时并非张氏族子张承奉掌握归义军政权,而是张议潮十四女李氏及其子,我们不能不揣测当时李氏是有意模仿武则天,将庆山涌出解释为李氏接管张氏之政权乃天所授意。从这一内容也可推知,敦煌对内地的政治操作颇为熟悉,并能举一反三,用于自身合法性的塑造。其实就在武周时期,敦煌出现了大量跟武周革命有关的祥瑞,基本为沙州地方官员和家族曲意附会、进行政治投机的产物。《沙州都督府图经》详细收录了这些祥瑞。此图经写本有P.2005、P.2695、P.5034三号,尤其以P.2005也即卷三保存最为完整[51]。其详细记载了作为武周政权征兆的种种祥瑞,包括“白龙”、“黄龙”、“五色鸟”等,基本是为了赞颂女主临朝,武周革命的曲意附会之神异现象[52]

不过显然将垂拱二年新丰山涌解释为庆山涌出,虽然可以糊弄一部分人,但是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少。这一年的十月,给事中魏叔璘就因为“窃语庆山”而被武则天赐死[53]。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复杂局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武则天对山涌带来的政治压力的敏感。(www.chuimin.cn)

新丰出现“庆山”之后不久,到了载初元年(690),西京万年县又出现了山涌。这一年,武则天正式废掉睿宗称帝,改唐为周。也就是在其称帝后不久,西京留守武攸望(也正是武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上表,称所部万年县霸陵乡有庆山涌出——这显然是沿袭686年新丰山涌的作法:

臣于六月二十五日得所部万年县令郑国忠状,称去六月十四日,县界霸陵乡有庆山见,醴泉出。臣谨差户曹参军孙履直对山中百姓检问得状:其山平地涌拔,周回数里,列置三峰,齐高百仞。山见之日,天青无云:异雷雨之迁徙,非崖岸之骞震。欻尔隆崇,巍然蓊郁,阡陌如旧,草树不移。验益地之详图,知太乙之灵化。山南又有醴泉三道,引注三池,分流接润,连山对浦,各深丈余,广数百步。味色甘洁,特异常泉,比仙浆于轩后,均愈疾于汉代。臣按孙氏《瑞应图》曰:“庆山者,德茂则生。”臣又按《白武通》曰:“醴泉者,义泉也。可以养老,常出京师。”《礼斗威仪》曰:“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醴泉涌。”《潜潭巴》曰:“君臣和德,道度协中,则醴泉出。”臣窃以五行推之,六月土王,神在未母之象也。土为宫,君之义也;水为智,土为信,水伏于土,臣之道也;水相于金,子之佐也。今土以月王而高,水从土制而静,天意若曰:母王君尊,良臣善相,仁化致重,德茂时平之应也。臣又以山为镇国,水实利人,县有万年之名,山得三仙之类:此盖金舆景福,宝祚昌图,邦固不移之基,君永无疆之寿。自永昌之后,迄于兹辰,地宝屡升,神山再耸,未若连岩结庆,并泌疏甘,群瑞同区,二美齐举,高视古今,曾无拟议。信可以纪元立号,荐庙登郊,彰贲亿龄,愉衍万宇。臣辱司京尹,忝寄留台,牧西夏之疲人,荷东蕃之余宠,游泳鸿露,震悚明神。禧祉有归,光启兹部,喜睹殊观,实百恒流,踊跃一隅,驰诚双阙。伏请宣付史馆,颁示朝廷。无任凫藻之至,谨遣某官绘图奉进。[54]

这篇上表出自张说的手笔,他引用了《瑞应图》、《白武通》、《礼斗威仪》、《春秋潜潭巴》等谶纬祥瑞之书,并以五行之说解释附会,认为这次万年县庆山涌出,是继新丰庆山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征祥,“自永昌之后,迄于兹辰,地宝屡升,神山再耸”。在祥瑞思想里,庆山往往和醴泉连在一起,庆山涌,醴泉出,被认为是上天对君主统治的高度肯定。除了张说所引之外,孙氏《瑞应图》还说:“王者德及地,则醴泉出。状如醴酒,可以养志,水之精也。”[55]可见醴泉是王者的祥瑞。而且从张说对相关知识的熟悉,可知当时唐代士人的知识结构中,阴阳五行、祥瑞灾异思想占有重要地位[56]

围绕着万年县庆山,西京留守连续上表,均出自张说之手,为武则天上台寻找理论依据。张说《为留守奏瑞禾杏表》云:

臣今月三日得所部万年县令郑国忠状,言县界内霸陵乡新出庆山南之醴泉,北岸有瑞杏三树,再叶重花;嘉禾三本,同茎合穗。臣谨差司兵参军郑味元检覆皆实。臣谨按孙柔之《瑞应图》曰:“嘉禾者,五谷之长也,王者德茂则生。昔炎帝教洽人心而嘉禾秀,周公理合天道而嘉禾丰。”[57]

这次,在庆山醴泉北岸,出现了瑞杏重花、嘉禾合穗的祥瑞。接着,西京官员又在庆山醴泉之瑞,“于山陵东柏城内得嘉禾一本”,“下则异亩合茎,上又同连双穗”。于是张说又奉命撰写《为留守奏嘉禾表》呈给武则天[58]

重花即一年开花植物二度开花。秋冬暖、夏旱、雹灾、风灾、霜灾和虫灾等均可引起重花。秋冬异常温暖现象显然与太阳辐射季节变化无关,而与局地环流异常有关。局地环流异常最大的可能是地震前深层地热沿地裂缝加速外溢,迅速加热近地面大气,使局部土壤与近地面空气增温,如在夏季,会引发酷夏;在秋冬季节,则会引起开花植物二次开花或一年生植物返青。在今甘肃范围内,西汉汉惠帝二年(前193)陇西地震当年和汉高后二年(前186)羌道、武都道地震前一年均有重花现象[59]。万年县这次山涌引发的杏树“再叶重花”等植物变异,应该也是这种原因,即地下环流异常引发地热外溢,加热地面大气,使当地土壤与地面空气增温,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大棚养殖的效果。

在上表报告山涌引发的植物变异之外,应该就是在此之后不久,张说又受命撰写《为留守奏羊乳獐表》,在讨论完植物祥瑞后,转向动物,务必使武则天的茂德,泽被众生。他在上表中说:

臣今日得所部万年县令郑国忠状,送新出庆山下羖牝羊乳獐麑一头。……况复晨饮醴浦,夕下灵山,翳仙杏之奇花,拾嘉禾之余穗:羊祯甚玉,獐庆如银。晦朔未移,祥符累集,福应之盛,前古未闻。[60]

万年县庆山醴泉,似乎在神都洛阳的朝廷引起了很多讨论和争议。西京方面的不断上表,呈送图样、名物、更新信息。然而,通过将地震山涌的灾异解释为祥瑞的做法,存在技术性的难题——界定庆山和普通地震山涌的标准,只有《瑞应图》的比对。但毕竟最为大众所接受的说法,依然是“山变为灾”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