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这些诸多因素,恽寿平的这幅《一竹斋图》卷自然会成为他传世作品中一个被极为重视和关注的对象,这一点可以从画卷中众多的著名鉴藏家的印章中得到充分的证实和说明。[3]从文中所描述的画中景象,正与现存的《一竹斋图》卷中的画迹相吻合。它成为了此幅恽寿平《一竹斋图》卷最早的文献记载。......
2023-11-28
7.2.1 恽寿平对于庄学的“姑射神人”之美的认知
在《南田画跋》中,可以从多处发现,在南田评赞、形容大师作品之超妙高逸时,他总喜爱以“姑射神人”之词来作比,其在评述黄公望的画时论曰:
子久《富春山》卷,全宗董源,间以高、米,凡云林、仲圭、叔明诸法略备。凡十数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极矣!与今世所传叠石重台,枯槎丛杂,短皴横点规模迥异。予香山翁有模本,略得大意。衣白邹先生有拓本,半园唐氏有油素本,庶几不失丘壑位置。然终不若一见姑射仙人真面目,使凡尘顿尽也,此卷已入秦藏,不可得观。
又有评杨补和赵孟坚的画艺时亦用及此一语,文中赞曰:
杨补之墨梅、赵子固水仙、皆墨林仙品,知古无与敌者。其用笔如姑射神人,独立天表。视彼抹绿涂红,霞披绣错,都为减色。[25]
恽寿平为何频频使用此语以表达那种超妙绝伦至无以复加的画功之能呢?在《庄子》一书的《逍遥游篇》中,亦有一段关于姑射山的寓言,而南田的“姑射神人”应正出于此:(www.chuimin.cn)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者。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26]
庄子在其文中的这番描述俨然虚构的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超离凡嚣的仙子,而恽寿平也正是借以为言,表达他在绘画中对于极致美追求的一种标准和意象感,这种美,作比到绘画的物象中,便是隐喻一种如仙似幻、绝尘脱俗的景物美感,它不经过人为的巧饰,呈现天然朴实无华的状态;而以此来比喻绝妙的用笔,则是形容那种具有“天人”之笔、灵动如神的笔墨技法,这是一种极致的表达和赞扬;恽寿平又认为,那种在画中“抹绿涂红,霞披绣错”的本领,纯是世俗气浓重的恶习,只会为画减色,怎能比之那不着凡尘之色的仙妙之感,这种感觉似于尘世无根无源,而又于凡人不可道也。恽寿平觉得如此说还不够明确俗、雅之分,便又言道:
粗服乱头,愈见妍雅;罗纨不御,何伤国色!若非必踏莲华,营金屋,刻玉人,此绮艳之余波,淫靡之积习,非所拟议于藐姑之仙子、宋玉之东家也![27]
这句话比之前两句都更为具体且强烈,更加针对性地指出那些世间“淫靡积习”之人在艺术上非以“踏莲华,营金屋,刻玉人”而不能穷其能事,这样做只能徒伤韵致,俗艳之极,而那种真正具有“藐姑仙子”气度的艺术作品才是丝毫不着繁缀、巧饰,呈现出一种天然质朴之美。
由此可见,恽寿平对庄子意境幻化出的“姑射神人”的美具有非常深刻和相同的体会和共鸣,并将之作为一种超逸入仙的美感的标准。
有关一竹之逸:恽寿平《一竹斋图》卷研究的文章
鉴于这些诸多因素,恽寿平的这幅《一竹斋图》卷自然会成为他传世作品中一个被极为重视和关注的对象,这一点可以从画卷中众多的著名鉴藏家的印章中得到充分的证实和说明。[3]从文中所描述的画中景象,正与现存的《一竹斋图》卷中的画迹相吻合。它成为了此幅恽寿平《一竹斋图》卷最早的文献记载。......
2023-11-28
这种绘画手法的相似性在元末画家赵原的《陆羽烹茶图》卷中,似乎仍可以找到。图14元朱德润《秀野轩图》卷,纸本,淡设色,28.3厘米×21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15元赵原《陆羽烹茶图》卷,纸本,淡设色,27厘米×7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023-11-28
2.3一竹斋主人与“一竹”精神首先,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这位一竹斋主人唐宇肩,其又名予坚,字若营,号无营散人,江苏常州武进人,是明末著名文学家、抗倭名臣唐顺之的裔孙,唐宇昭的族弟,和恽寿平亦同里,清初的著名学者、书法家,曾为明末孝廉(举人),入清不仕,《江南通志》中称其:性孝,善书法,家贫卖字以供甘旨,与郡中恽格画并珍于时。......
2023-11-28
图6明文征明《真赏斋图》卷,纸本,设色,36厘米×107.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从画中主题性的表现手法上来看,两位画家也颇具有相似点,他们所要在画作中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基于特定具体的命题,较为真实地反映斋室的面貌,同时以象征性的标志和手段来赞颂斋室主人的品质和精神胸怀。......
2023-11-28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这幅产生于清代的斋室画的风格特征,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找到更为确切的答案和定位,以《一竹斋图》的斋室题材这个点出发,延展开来的相同题材画作的历史追溯和比较工作,似乎成为一条非常必要且可行的探寻线索和手段。从《真赏斋图》到《一竹斋图》,我们也许能够获得明清斋室画“时代风格”的演变态势和过程。......
2023-11-28
[27]壶公钱杜在这幅《一竹斋图》卷中留下了多处的鉴藏印痕,一处是出现在题额、画面中,以及画后二曲先生李颙跋中的“壶中墨缘”朱文方印,另一处是出现在画面中左下角的一款“壶公心赏”朱文方印。......
2023-11-28
《一竹斋图》卷中,今释和尚为“一竹斋”的题诗为:赚煞王家痴子猷,眼光如雪又迷真。[23]因此,文人、画家常有以“龙公”来比喻仙山之竹的寓意。[25]今释和尚用“龙公”和“鹅溪千尺”来表明仙境之物非实有,真正的好竹在绢素之上,其意亦有赞喻画中之竹的妙感超逸的意思。......
2023-11-28
但这件看似偶然、权宜之举,却在恽寿平整个的人生经历中并不显得怪诞、突兀,他一生中和佛家联系频繁,与德高望重的禅师间的诗词、画作赠答之雅事亦传为后世美谈,从这些事迹中足可见恽寿平重佛仰禅,和佛门有着深厚的友情和不解之缘。......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