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的这种理论透露出一种中国传统绘画对于虚实相生的统一关系的理解,亦更体现出道家思想对于他的绘画观念的深入影响。......
2023-11-28
第七章 恽寿平美学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
“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1]
这句话出自元代画家倪瓒,他曾在自己文中数遍提及此语,予人一种鲜明的印象。从这句话中,我们不仅看清了倪瓒一生的思想轨迹,同时似乎通过此语又能发现一个自宋代以来,中国文人绘画思想发展的总体趋势来,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禅三家合流的趋势。恽寿平作为一位深受传统思想熏陶、滋养的文人,自然也脱离不开这种趋势的巨大影响,所以,他的一生亦如倪瓒此语一样,正是虔心满怀地践行着“据儒、依老、逃禅”的文士生活,因此,用此段话来概括他的美学思想的理路,一点也不为过。(www.chuimin.cn)
需要肯定的是,恽寿平首先是一位儒家思想的笃信、笃行者,这源于他悠久的信奉儒家思想的家门风气,他早年秉承家学,遵从父训,意图以一身之所学来报效国家,并在明王朝大厦将倾之时,又积极履行了一个忠君爱国的儒士所应尽的职责;然而时代的更替并没有赋予他好的机缘,攻读诗书,“学而优则仕”的理想破灭了,他又不得不在无力挽回一去不复的旧王朝的现实面前蒙垢饮恨,继续忍受着充满自责和悔愧的个人生存,“我亦江城失职人”[2]。人生早期十多年的动荡与各种大悲过后,他更加寻求和向往的是那种使自己能放下往事和释怀心情的信仰和寄托,于是他只好从道家和禅宗的思想中寻求精神的慰藉。在遭受鼎革之痛的明末文人遗子中,他们的精神面貌普遍地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在生活和言行中表现出援引道、禅思想的意识形态,他们入道、逃禅,外表看似超然于世外,实则内心深处却依旧坚守着儒家忠义之心。因此,儒、道、禅三家思想在明末清初之间的文士心中兼而有之,互通无碍,而在恽寿平的身上,便更具备这样的特点。
从恽寿平的诗文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恽寿平的生活和艺术,基本上也是本着传统文人的“据以儒、依于老、逃于禅”的思想理路而走的。这三个环节,名称排比,但性质却有不同,它揭示出了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教化的文人,在动荡的年代,这三家思想在文人精神生活和艺术中的不同程度的定位。
有关一竹之逸:恽寿平《一竹斋图》卷研究的文章
6.1.2恽向的画风对恽寿平的影响虽然恽向教导恽寿平研究宋元大师杰作,恽寿平的山水画似乎也是从董巨入手的,而且事实证明,在他早期的作品中,的确带有强烈的董源风格,如用墨多浓郁润泽,画中湿气重,笔法方面虽兼有侧峰,但仍以中锋为多。......
2023-11-28
对于恽寿平这种取鉴玄学思想的背景原因和考察,首先必须回溯到魏晋的玄学和时代风气当中。[46]不难发现,在恽寿平的诗文画论中,占有绝大部分篇幅的都是由山水画而展开的品鉴和......
2023-11-28
2.6.2画卷中的云游讲学者1.杨瑀画面题诗者中,有一位曾经和恽寿平的父亲逊庵先生一同于书院杜门授书的人,他便是杨瑀,武进的著名学者,别字雪臣,与恽寿平的父亲是同辈学者且与恽家关系亲密,亦具有浓厚的遗民气节。......
2023-11-28
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便逐渐稳固地形成了一种“以画为业则贱,以画自娱则贵”的观念,这一点充分地体现出文人对于儒家思想“游于艺”观念的接受。......
2023-11-28
6.2.3恽寿平创新意识的历史基点恽寿平在大量的临摹学习中,并未将自己永远禁锢在古人的樊篱之中,而是为创取新意而蓄势,早在其32岁时所绘制的《山水小景八幅》中,恽寿平便于画后自题道:小景八帧,东园游戏翰素所得,半出率尔,不全学古法,廷受(董珙)留置案上,时一展对,或与南阳宗少文(宗炳)风流不远也。......
2023-11-28
鉴于这些诸多因素,恽寿平的这幅《一竹斋图》卷自然会成为他传世作品中一个被极为重视和关注的对象,这一点可以从画卷中众多的著名鉴藏家的印章中得到充分的证实和说明。[3]从文中所描述的画中景象,正与现存的《一竹斋图》卷中的画迹相吻合。它成为了此幅恽寿平《一竹斋图》卷最早的文献记载。......
2023-11-28
7.2.4南田的隐逸思想的根源对于隐逸思想的提倡更反映出恽寿平对于庄学、玄学在其思想上的援引,隐逸文化在崇尚老庄、玄学的魏晋时期尤为兴盛,并在此时形成了一种基本的规范和榜样,后代文人在遭遇动荡不安的时代或社会的无能和险恶,以及来自于人生各样的沉痛打击时,便效仿魏晋隐士,或隐居不出或避世荒野,过着田园放歌,渔樵隐幽的生活。......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