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文化渊源揭示了恽寿平美学思想

中国文化渊源揭示了恽寿平美学思想

【摘要】:第七章恽寿平美学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1]这句话出自元代画家倪瓒,他曾在自己文中数遍提及此语,予人一种鲜明的印象。从恽寿平的诗文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恽寿平的生活和艺术,基本上也是本着传统文人的“据以儒、依于老、逃于禅”的思想理路而走的。

第七章 恽寿平美学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

“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1]

这句话出自元代画家倪瓒,他曾在自己文中数遍提及此语,予人一种鲜明的印象。从这句话中,我们不仅看清了倪瓒一生的思想轨迹,同时似乎通过此语又能发现一个自宋代以来,中国文人绘画思想发展的总体趋势来,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禅三家合流的趋势。恽寿平作为一位深受传统思想熏陶、滋养的文人,自然也脱离不开这种趋势的巨大影响,所以,他的一生亦如倪瓒此语一样,正是虔心满怀地践行着“据儒、依老、逃禅”的文士生活,因此,用此段话来概括他的美学思想的理路,一点也不为过。(www.chuimin.cn)

需要肯定的是,恽寿平首先是一位儒家思想的笃信、笃行者,这源于他悠久的信奉儒家思想的家门风气,他早年秉承家学,遵从父训,意图以一身之所学来报效国家,并在明王朝大厦将倾之时,又积极履行了一个忠君爱国的儒士所应尽的职责;然而时代的更替并没有赋予他好的机缘,攻读诗书,“学而优则仕”的理想破灭了,他又不得不在无力挽回一去不复的旧王朝的现实面前蒙垢饮恨,继续忍受着充满自责和悔愧的个人生存,“我亦江城失职人”[2]。人生早期十多年的动荡与各种大悲过后,他更加寻求和向往的是那种使自己能放下往事和释怀心情的信仰和寄托,于是他只好从道家和禅宗的思想中寻求精神的慰藉。在遭受鼎革之痛的明末文人遗子中,他们的精神面貌普遍地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在生活和言行中表现出援引道、禅思想的意识形态,他们入道、逃禅,外表看似超然于世外,实则内心深处却依旧坚守着儒家忠义之心。因此,儒、道、禅三家思想在明末清初之间的文士心中兼而有之,互通无碍,而在恽寿平的身上,便更具备这样的特点。

从恽寿平的诗文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恽寿平的生活和艺术,基本上也是本着传统文人的“据以儒、依于老、逃于禅”的思想理路而走的。这三个环节,名称排比,但性质却有不同,它揭示出了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教化的文人,在动荡的年代,这三家思想在文人精神生活和艺术中的不同程度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