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便逐渐稳固地形成了一种“以画为业则贱,以画自娱则贵”的观念,这一点充分地体现出文人对于儒家思想“游于艺”观念的接受。......
2023-11-28
6.1.2 恽向的画风对恽寿平的影响
虽然恽向教导恽寿平研究宋元大师杰作,恽寿平的山水画似乎也是从董巨入手的,而且事实证明,在他早期的作品中,的确带有强烈的董源风格,如用墨多浓郁润泽,画中湿气重,笔法方面虽兼有侧峰,但仍以中锋为多。但是另一方面亦可以发现,在恽寿平的实践学习中,他又有自然地融入和参照了恽向的画风和手法的痕迹,如他早年时期的山水作品,则明显地带有倾向于恽向的表现手法。美国学者茱莉亚·默里在自己的文中曾有一段这样的话来评述恽向对于恽寿平复杂的影响:
图22 清恽向《秋林平远图》轴,纸本,墨笔,148.8厘米×61.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恽寿平对于恽向在绘画上的理论和观点非常的熟知,这一点可以从恽寿平的文集《瓯香馆集》中通篇皆能发现的相关此方面的评论文中便可以得到证实。恽向很可能曾是一位引导恽寿平接触和了解宋、元时期大师作品中的基础技法、笔墨以及构图的老师,并且使他接受了那些已经被明代吴门文人画家所熟练掌握的宋、元艺术风格。因此,有时在恽寿平的一些借鉴宋、元画风而创作的山水作品中,会发现其有着与恽向此类作品中极为显著的相似之处。[9]
这句话有趣之处就在于后半段,其意指明恽向在引导恽寿平接触和认识了宋、元时期最传统的画风和技法的同时,也让恽寿平接触了那些为明代吴门画派熟练运用和更新了的宋元画风,这一点便添加了明代画风对于恽寿平绘画的影响因素,可见,早期的恽寿平,他的山水画的学习和实践总是伴随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通过临摹大师古本而获得认识的传统宋元技法,另一方面便来自于明人取自于宋元画风,却自我演绎和变新的技法,恽向在这里起到了引荐作用,他以自身明显的明人风格影响了恽寿平,因此在恽寿平的画作中,便带有他作品风格的痕迹。
图23 清恽寿平《仿古山水册》之七,《仿荆关笔意图》页,纸本,墨笔,23.3厘米×30.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以恽寿平早年绘制的一本较具有代表意义的《仿古山水册》为例,来分析和发现恽寿平早期山水画中,那种在对宋、元传统画风接纳和吸收的同时所表现出的与恽向作品风格的相似性。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恽寿平20岁初(约1652年前后)所作的这套《仿古山水册》可能是现存最早的一本恽寿平创作的山水小品画册,其是为答赠禅师而绘,全册共10页,每页的题款中均称此图乃是仿效宋、元大师笔意,各有所本,但是通观全册却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10幅图页中所运用的笔法都非常的一致,从画中似乎看不出他所模仿的大师作品的原貌特征,但却与伯父恽向的绘画风格和笔法更为接近。这套图册与其说是仿效古代大师的作品,倒不如说是一种透过恽向的视角来初步并间接认识古代山水画法的尝试。
图24 清恽向《仿古山水册》之七,《苇雁图》页,26.7厘米×22.6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www.chuimin.cn)
以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套恽向的《仿古山水册》为参照,便可以发现恽向作品中与恽寿平早期山水风格具有的极其相似之处。
在恽寿平《仿古山水册》的第七帧,仿荆关笔意一图中(图23),可以看到近景处用浓重墨色勾画的几棵树木,直挺的树干以淡墨叠加重墨的手法反复刻画,以至于使得树的轮廓显得非常醒目并具有饱和的湿度,以及过于立体的实感,这种画法还频繁地出现在他早期的其他画作中;尤其是在树干轮廓上又布置了较为密集的点子,这种画法不仅出现在此册中,前文中提到的《湖山风物图》中,右下角的柳树身上也缀加了很多浓密的墨点,它与恽向画册第七页的《苇雁图》(见图24)中的树木画法惊人的相似。在恽向的这页图中,近景岸边的树木上布满了密实的点子,以此法来衬出树干的形体。这种主观提炼的处理手法的运用来自于明代文人画家对于前代山水画法的发展(见图25,沈周《画山水图》轴中的树木画法),但它却出现在了恽寿平模仿宋元大师的作品里,很显然,深受明代画法影响的恽向起到了向恽寿平传授明代画风的作用。
图25 明沈周《画山水图》轴,纸本,墨笔,59.7厘米×43.1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恽向对于恽寿平绘画这种影响是持久的,直至他的中晚年,这种不经意的来自于恽向艺术风格的相似性也仍然能从纸间显现出来。
图26 清恽寿平《杂画册》(九开),第一帧,仿文同竹石法《树石图》页,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恽寿平在其中年40岁时(1673)曾绘制了一本《杂画图》的图册(九开),此册现在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其中第一页是仿效文同竹石法而绘的一幅树石图(见图26),只不过那种早期特有的湿淋淋的墨色在这幅图中大大减弱了,而且树干也没有进行过多遍勾画,代之以一种洗练简洁的方式一遍而就,树木山石的轮廓并非像早期那样紧绷绷的清楚,而是虚淡轻透,时隐时现,有空气在中间飘荡的感觉。从这幅以淡墨统筹全图的山水小品中可以发现,受恽向影响的那种早期笔墨技法逐渐在恽寿平绘画作品中的隐退,但是,仍有一些东西被保留了下来,如此页图中也出现了上文所述在恽向《仿古山水册》中相近的树木画法,即在主要树干的周围布置了非常密集的点子,这种画法在宋代画作中几乎是找不到的,是明人提炼的成果和手法,恽寿平在其他树木山石画作中也曾多次运用了这种手法;同时,在这本《杂画册》的第二帧——仿董源《独钓图》中(见图27),我们仍能发现其与恽向作品中的某些相似点,如这幅图的芦苇水岸的构图格局和恽向《苇雁图》的构图就非常的相似,由于两幅画中都将水和一丛芦草设置在画中右上角本该是天空的部位,同时又以极相同的手法将芦苇岸放置到左下角,中间空出大片虚无的水域,这一相似的构图被默里在其文中称为“拥有相似的对角线组织形式”。而此画中恽寿平自题道:“铜盘燃炬,戏作北苑有烟云苍茫之致。”恽寿平的确在此图中通过运用一种类似于董源风格的水平远景透视法和水岸芦苇的描述形式来回望这位宋代大师的艺术精神,但从和恽向作品惊人的相似点中又不难判别出,恽寿平在这幅仿效董源画风的作品中又再一次糅杂了恽向绘画的某些影响元素,可见恽向对于恽寿平绘画风格和特征的确立具有极大的影响。
图27 清恽寿平《杂画册》(九开),第二帧,仿董源《独钓图》页,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有关一竹之逸:恽寿平《一竹斋图》卷研究的文章
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便逐渐稳固地形成了一种“以画为业则贱,以画自娱则贵”的观念,这一点充分地体现出文人对于儒家思想“游于艺”观念的接受。......
2023-11-28
2.6.2画卷中的云游讲学者1.杨瑀画面题诗者中,有一位曾经和恽寿平的父亲逊庵先生一同于书院杜门授书的人,他便是杨瑀,武进的著名学者,别字雪臣,与恽寿平的父亲是同辈学者且与恽家关系亲密,亦具有浓厚的遗民气节。......
2023-11-28
6.2.3恽寿平创新意识的历史基点恽寿平在大量的临摹学习中,并未将自己永远禁锢在古人的樊篱之中,而是为创取新意而蓄势,早在其32岁时所绘制的《山水小景八幅》中,恽寿平便于画后自题道:小景八帧,东园游戏翰素所得,半出率尔,不全学古法,廷受(董珙)留置案上,时一展对,或与南阳宗少文(宗炳)风流不远也。......
2023-11-28
第五类,恽寿平美学思想、文化现象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著作和文论。第六类,恽寿平作品的鉴定研究和单幅作品的分析、考察的文论。......
2023-11-28
事实证明,恽寿平的确是接受了非常充沛的儒家思想的熏陶,这首先是来自于其家学的影响。孝、悌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即为“仁”的基础,恽寿平的行为中亦体现出这一思想的影响作用。......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