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一竹斋主人与“一竹”精神首先,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这位一竹斋主人唐宇肩,其又名予坚,字若营,号无营散人,江苏常州武进人,是明末著名文学家、抗倭名臣唐顺之的裔孙,唐宇昭的族弟,和恽寿平亦同里,清初的著名学者、书法家,曾为明末孝廉(举人),入清不仕,《江南通志》中称其:性孝,善书法,家贫卖字以供甘旨,与郡中恽格画并珍于时。......
2023-11-28
5.4.4 《一竹斋图》的斋室特征和主观表现意愿与元人相通
图13 清恽寿平《摹古册》,第四帧,《仿赵松雪竹堂高隐图》页,纸本,设色,23.3厘米×30.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恽寿平的画集中有一本他35岁时(1668)在杭州高云阁绘制的《摹古山水册》,其中的第四帧乃是临仿赵松雪的《竹堂高隐图》而作的山水小品,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许多赵孟画中的基本特征,如那种只有在松雪画中才出现的,特有的石体形状和长披麻皴法、向下垂的竹叶、还有树木枝干的侧峰笔势以及枝杈像伞篷一样的向外伸展的姿态,(见图12)这些明显的特征都显出恽寿平对于学习赵孟画法的认真态度;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幅画中的构图布局和斋室特征都和《一竹斋图》中的构图样式和表现手法非常的相像,画面中间偏左的位置安放了隐藏于树木后的斋室,右边是大块的山石,左边是虚化的空白,斋室运用了率简、随意的写意手法,斋中的两个人物也同样是席地而坐,那种简易和粗率的姿态、面部以及衣纹的勾画,都和《一竹斋图》中的表现手法如出一辙。(见图13)这幅作品似乎是《一竹斋图》的前期演练作品。
在与赵孟时代相近的元代画家朱德润的《秀野轩图》卷中,亦能很明显地看到恽寿平这种对于元人斋室画风格手法的借鉴的痕迹(见图14),这幅画为横卷,近处的湖岸、中间大片的水泊以及远处高耸山脉的三段式构图非常直观地显现出沿用董源一路的平远景势的特征,但与董源不同之处是,近景处安放了特写、较为夸大的草轩,并对斋主人的形貌和活动进行了刻画和描述;不过很显然,他的这种夸大和近景的点题效果并没有破坏到自然景色的和谐,因为他将草轩的建筑结构降低到最简易的程度,以一种萧疏、粗犷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形象也被提炼得非常概括、率意,因此“斋室”这个母题很好地与周遭的环境交融为一体,丝毫没有抢眼的冲击感和割裂感,这正是元人斋室画所最为注重的一点,他们在宋代那些雄阔秀美的“游观山水”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他们为释放自由隐逸心绪的山林隐居图画,“隐居”成为山水画中的一个大的命题,因此元代斋室画都是致力于使人与自然地貌在这种画面中建立起密切、融洽的关系,从而能够达到和谐隐居的效果;而恽寿平正是看重了元人斋室画中这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意韵的表现手法,因此在他的《一竹斋图》中,就充分地体现出这种特色来,从斋室简易、粗犷的构造特征、虚松的树木和山石的纹理,以及人物形象的草草刻画上,都和朱德润的这幅《秀野轩图》中所表现的手法非常的吻合,《一竹斋图》就如同这幅画中近处景物的局部特写一样。这种绘画手法的相似性在元末画家赵原的《陆羽烹茶图》卷中(见图15),似乎仍可以找到。(www.chuimin.cn)
图14 元朱德润《秀野轩图》卷,纸本,淡设色,28.3厘米×21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15 元赵原《陆羽烹茶图》卷,纸本,淡设色,27厘米×7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有关一竹之逸:恽寿平《一竹斋图》卷研究的文章
2.3一竹斋主人与“一竹”精神首先,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这位一竹斋主人唐宇肩,其又名予坚,字若营,号无营散人,江苏常州武进人,是明末著名文学家、抗倭名臣唐顺之的裔孙,唐宇昭的族弟,和恽寿平亦同里,清初的著名学者、书法家,曾为明末孝廉(举人),入清不仕,《江南通志》中称其:性孝,善书法,家贫卖字以供甘旨,与郡中恽格画并珍于时。......
2023-11-28
[27]壶公钱杜在这幅《一竹斋图》卷中留下了多处的鉴藏印痕,一处是出现在题额、画面中,以及画后二曲先生李颙跋中的“壶中墨缘”朱文方印,另一处是出现在画面中左下角的一款“壶公心赏”朱文方印。......
2023-11-28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这幅产生于清代的斋室画的风格特征,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找到更为确切的答案和定位,以《一竹斋图》的斋室题材这个点出发,延展开来的相同题材画作的历史追溯和比较工作,似乎成为一条非常必要且可行的探寻线索和手段。从《真赏斋图》到《一竹斋图》,我们也许能够获得明清斋室画“时代风格”的演变态势和过程。......
2023-11-28
《一竹斋图》卷中,今释和尚为“一竹斋”的题诗为:赚煞王家痴子猷,眼光如雪又迷真。[23]因此,文人、画家常有以“龙公”来比喻仙山之竹的寓意。[25]今释和尚用“龙公”和“鹅溪千尺”来表明仙境之物非实有,真正的好竹在绢素之上,其意亦有赞喻画中之竹的妙感超逸的意思。......
2023-11-28
鉴于这些诸多因素,恽寿平的这幅《一竹斋图》卷自然会成为他传世作品中一个被极为重视和关注的对象,这一点可以从画卷中众多的著名鉴藏家的印章中得到充分的证实和说明。[3]从文中所描述的画中景象,正与现存的《一竹斋图》卷中的画迹相吻合。它成为了此幅恽寿平《一竹斋图》卷最早的文献记载。......
2023-11-28
图6明文征明《真赏斋图》卷,纸本,设色,36厘米×107.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从画中主题性的表现手法上来看,两位画家也颇具有相似点,他们所要在画作中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基于特定具体的命题,较为真实地反映斋室的面貌,同时以象征性的标志和手段来赞颂斋室主人的品质和精神胸怀。......
2023-11-28
5.1关于斋室题材画作的定义“斋室画”,这个名词的运用曾见于我国台湾学者邱士华的王蒙《芝兰室图》研究一文中,而与“斋室画”同义、相近的名词在学术研究领域中也很多样,如“书斋山水”一词,首见于何惠鉴的《元代文人画序说》一文,其中他将元代斋室题材画作称为“书斋山水”[1],他这一观点是建立在对于元代文人画家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内涵的考虑而拟定的名词。......
2023-11-28
居虎丘山塘,萧然敝庐中悬思陵御书,时肃衣冠再拜欷歔太息。汧长子,少有才名,年二十一举崇祯壬午乡试。[63]文中以“六一居士”作比,是为衬托和赞誉一竹斋主人与“六一”之义一样的高逸旷达的“一竹”之情。......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