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恽寿平超于时人的理论和实践手法便是他对于写生的注重。可见,这种自然写生非常有益于恽寿平山水画实践能力的提高。......
2023-11-28
5.4.2 恽寿平虔心学习元代山水画的原因
从笔法来看,《一竹斋图》具有恽寿平晚年画风的典型特征。在他一生的学习探索中,有着较为清晰的师承脉络,早期他从学于他的堂伯父恽本初,本初的画风最早师承于董巨,所以受到伯父的影响,恽寿平早期的山水画主要以湿笔为主,悬腕中锋的笔势,骨力圆劲浑厚,画作中也多见其作类似于五代宋时规格的长帧大幅山水,崇山峻岭、层峦叠嶂,画面显得十分饱满,笔致极其工整精细;而到他的晚年,在大量研究学习前人诸家的画作后,他更倾心于元人山水,尤其是对倪、黄、王蒙、曹云西等人情有独钟,这样的学风转变致使他在用笔上愈发的简练、疏松、苍老且概括,这段时期的画作篇幅也开始缩小,常作构图并不复杂,多平远之景的山水小品,但在画作的韵味上更加深刻、清逸绝尘。《一竹斋图》便是其晚年的代表作。从中可以看到他对于元人山水心驰神往的领悟和共鸣。清人对于元代绘画的痴迷,绝不是画家偶然的兴趣所致,而是整个时代的驱动力的作用。
17世纪初叶,明末画坛上掀起了一股“仿古”热潮,热潮的基点可以说来自于晚明学者董其昌南北分宗的绘画理论,他明白揭示了元代四大家在中国南宗画史上的地位,并借由他的倡导,使倪云林的画作风格受知于时。这股热潮一直延续到了17世纪末叶而未有丝毫的衰减,成长在这种风气影响下的清初画家,无不将元四家作为自己心追手摹的对象,尤以正统画派六家为最(四王、吴、恽),他们在笔法精神和情致上,更是将这股仿古风潮演练得如火如荼。
清初的正统派画家们是这样牢固地树立了对于古人的崇尚,以至于不管古代大师是否恳请过他们,他们也一味地把参照大师们的风格作为对古人敬仰的标志。[22](www.chuimin.cn)
在这种所谓的正统画派中便包括了恽寿平,他对于古人学习的选择受到了时代的影响,但是他却是为数众多的仿古者中,能将元人丘壑与精神真正做到吸收融合,并借由此抒发出个人己意和心怀的画家。
《一竹斋图》便是这样一幅深受元人风格影响却又有其个性表现的斋室画,它的画面中蕴藏了很多恽寿平向元人那里借鉴吸纳的表现手法和笔法样式,并在画中融汇一炉,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符号特征,所以如果单纯的仅以一幅元代大师作品与其作比,恐怕很难完全解释清楚恽寿平的这种艺术借鉴的多样性。因此,我们以一些元代画家的画作为例,从笔墨手法、意境感以及斋室图的特征等方面来进行这种对比工作。
有关一竹之逸:恽寿平《一竹斋图》卷研究的文章
这种绘画手法的相似性在元末画家赵原的《陆羽烹茶图》卷中,似乎仍可以找到。图14元朱德润《秀野轩图》卷,纸本,淡设色,28.3厘米×21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15元赵原《陆羽烹茶图》卷,纸本,淡设色,27厘米×7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023-11-28
2.3一竹斋主人与“一竹”精神首先,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这位一竹斋主人唐宇肩,其又名予坚,字若营,号无营散人,江苏常州武进人,是明末著名文学家、抗倭名臣唐顺之的裔孙,唐宇昭的族弟,和恽寿平亦同里,清初的著名学者、书法家,曾为明末孝廉(举人),入清不仕,《江南通志》中称其:性孝,善书法,家贫卖字以供甘旨,与郡中恽格画并珍于时。......
2023-11-28
第五类,恽寿平美学思想、文化现象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著作和文论。第六类,恽寿平作品的鉴定研究和单幅作品的分析、考察的文论。......
2023-11-28
第三章《一竹斋图》卷的流传经过研究一幅可靠的古代画迹,其特点之一就是画中的印章和题跋,大都不是依着明显的年代和次序排列。因此,通过结合跋文和印章所显现出的历史痕迹和年份特征,我们似能从中梳理出一条《一竹斋图》卷的来踪去迹,以及流传有序的脉络来。......
2023-11-28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这幅产生于清代的斋室画的风格特征,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找到更为确切的答案和定位,以《一竹斋图》的斋室题材这个点出发,延展开来的相同题材画作的历史追溯和比较工作,似乎成为一条非常必要且可行的探寻线索和手段。从《真赏斋图》到《一竹斋图》,我们也许能够获得明清斋室画“时代风格”的演变态势和过程。......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