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恽寿平虔心学元代山水画:《一竹斋图》卷研究

恽寿平虔心学元代山水画:《一竹斋图》卷研究

【摘要】:从中可以看到他对于元人山水心驰神往的领悟和共鸣。因此,我们以一些元代画家的画作为例,从笔墨手法、意境感以及斋室图的特征等方面来进行这种对比工作。

5.4.2 恽寿平虔心学习元代山水画的原因

从笔法来看,《一竹斋图》具有恽寿平晚年画风的典型特征。在他一生的学习探索中,有着较为清晰的师承脉络,早期他从学于他的堂伯父恽本初,本初的画风最早师承于董巨,所以受到伯父的影响,恽寿平早期的山水画主要以湿笔为主,悬腕中锋的笔势,骨力圆劲浑厚,画作中也多见其作类似于五代宋时规格的长帧大幅山水,崇山峻岭、层峦叠嶂,画面显得十分饱满,笔致极其工整精细;而到他的晚年,在大量研究学习前人诸家的画作后,他更倾心于元人山水,尤其是对倪、黄、王蒙、曹云西等人情有独钟,这样的学风转变致使他在用笔上愈发的简练、疏松、苍老且概括,这段时期的画作篇幅也开始缩小,常作构图并不复杂,多平远之景的山水小品,但在画作的韵味上更加深刻、清逸绝尘。《一竹斋图》便是其晚年的代表作。从中可以看到他对于元人山水心驰神往的领悟和共鸣。清人对于元代绘画的痴迷,绝不是画家偶然的兴趣所致,而是整个时代的驱动力的作用。

17世纪初叶,明末画坛上掀起了一股“仿古”热潮,热潮的基点可以说来自于晚明学者董其昌南北分宗的绘画理论,他明白揭示了元代四大家在中国南宗画史上的地位,并借由他的倡导,使倪云林的画作风格受知于时。这股热潮一直延续到了17世纪末叶而未有丝毫的衰减,成长在这种风气影响下的清初画家,无不将元四家作为自己心追手摹的对象,尤以正统画派六家为最(四王、吴、恽),他们在笔法精神和情致上,更是将这股仿古风潮演练得如火如荼。

清初的正统派画家们是这样牢固地树立了对于古人的崇尚,以至于不管古代大师是否恳请过他们,他们也一味地把参照大师们的风格作为对古人敬仰的标志。[22](www.chuimin.cn)

在这种所谓的正统画派中便包括了恽寿平,他对于古人学习的选择受到了时代的影响,但是他却是为数众多的仿古者中,能将元人丘壑与精神真正做到吸收融合,并借由此抒发出个人己意和心怀的画家。

《一竹斋图》便是这样一幅深受元人风格影响却又有其个性表现的斋室画,它的画面中蕴藏了很多恽寿平向元人那里借鉴吸纳的表现手法和笔法样式,并在画中融汇一炉,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符号特征,所以如果单纯的仅以一幅元代大师作品与其作比,恐怕很难完全解释清楚恽寿平的这种艺术借鉴的多样性。因此,我们以一些元代画家的画作为例,从笔墨手法、意境感以及斋室图的特征等方面来进行这种对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