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恽寿平超于时人的理论和实践手法便是他对于写生的注重。可见,这种自然写生非常有益于恽寿平山水画实践能力的提高。......
2023-11-28
2.6.4 画卷中的遗民情怀的后续力量
在《一竹斋图》卷中,还有一些人,他们是遗民的晚辈或后代,没有遭遇过清初的战乱和艰苦岁月的蹂躏,但是因为他们受到长辈们言传身教的影响,而且他们生活的时代离新朝初建也并不是相距很远,所以他们对于遗民所歌颂的虚心隐逸精神也表现出非常支持的态度,是一种遗民心绪在下一代文人心中的延续;但是从他们的文中,更多的是对于“一竹斋”中所具有的文人隐逸风度的赞扬,而那种感佩遗民志士清贫守节的,带有歌颂爱国忠义精神的暗示性语汇却很少见了。
1.恽鹤生
恽鹤生(17世纪—18世纪),清代常州武进的著名学者、诗人,字皋闻,是恽寿平叔父恽厥初的曾孙,而且从跋文中看出,恽鹤生与唐若营家亦似有着远门表亲的关系。他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中举人,官至金坛教谕。
少师常熟钱陆燦(湘灵)为诗文。初喜禅学,既读宋儒书,服膺主静之学。又疑儒者之盛莫如宋,而国势之孱亦莫如宋,以朱子过称张浚,大不以为然。与直隶蠡县李塨友善,深得颜、李学说堂奥,读颜氏遗书后,自称私淑弟子。[68]
在金陵,遇程廷祚,向其介绍颜、李之学,廷祚也成了颜、李的信徒。鹤生深于经史之学,尤长于《毛诗》,以毛、郑为宗。著作有《读易谱》、《禹贡解》、《思城堂说诗》、《春秋解属辞比事说》、《大学正业》、《先民易用》等,以及《文集》五卷。(www.chuimin.cn)
恽鹤生为《一竹斋图》题跋道:
题若营老表叔《一竹斋诗画卷》并正,若夫淮山招隐之作,惟攀幽桂相留离骚比德之辞,每纫香兰为佩,对长松之落落,居孙绰庭前,橅丛菊之萋萋,便拟罗含宅内,从来高士义合孤芳,自昔贞人道宜独赏甭廼地名花里,人号兰唐、仲长统之风流园林乐矣;王逸少之标格山水寄焉,爰启萧斋,取诸一竹比琅玕之声,价等于兼金;看云母之奇材同于削玉,春苞解蘀气便凌霄,冬箭抽筠节能傲雪,虚中抑抑,得风雨而铿锵直上,亭亭与烟霞为吐纳,露华微浥,每见檀药月影,轻筛偏饶猗那,霜篁独韵自高慈姥之声;天籁孤吟,更吁伶伦之律。庾子山之称窟室无取义于三竿,沈休文之赋郊居,妄搜奇于九府幸哉,此君于兹得所一庭,光霁三径;蓬蒿风尘内,自有高人名教中,独全乐地,人言世德,宜比三槐,自谓悠闲可方五柳,吟风弄月,忘怀在丘壑之间;左琴右书,得意在筌蹄之外。情来得句,枝间偶掛,诗瓢兴罢,临池叶上,恒霑墨汁,杯浮馀绿,共坐尧夫安乐之窝,总纳虚凉便横元亮、义皇之枕,即踵七贤之故事,何必林间倘继六逸之高风。不妨溪上王子猷闻而来访,故自然欣然,文与可取而图之宜其传矣。[69]
全文上下描写的是一种隐逸的境界。恽鹤生将古往今来的竹的美谈和高逸之人的事迹齐聚文中,一一赞述,其意图即是高赞唐宇肩的“一竹斋”的风雅意趣可比古人,“吟风弄月,忘怀在丘壑之间,左琴右书,得意在筌蹄之外”,这便是文人所向往的境界,其悠闲之意可类五柳(陶渊明)、其道德风范可比三槐(三公),这也便是恽鹤生认为的“一竹斋”唐宇肩所具备的超逸境界。文辞中没有了苦辛的生活同感,而是单纯地对于洒脱飘逸的隐士生活的歌颂,这一点和恽鹤生所处的年代不无关系,他生于康熙中期,没见过朝代变易时人民的混乱和苦难,并在康熙朝中过举,做过官,可以说已经是一位清人了,他对于既定事实的政局表示默认,但精神境界上仍试图努力追随着老一辈文人的传统,即提倡高尚的文人隐逸精神,因此他的文中出现了很多竹的美谈和传说以及记载高人逸士的典故,唯独没有了先前在遗民文人跋文中的那种苦志苦节的心绪,这一现象反映了时代在改变,文人的思想也日趋转变并渐具包容性,文人面对社会矛盾的逐渐弱化,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实现完整的人生“三不朽”的正常轨迹上去,而隐逸成为闲情逸致,已不再如刚烈、清苦的遗民前辈那样,成为人生的主要内容。
画卷中的遗民文人还有画中的题诗者蔡元宸,以及画后题跋第一位的问松道者崇原、第三位的钱陆燦(湘灵)、第九位的华允讷,由于篇幅关系,此处不再详细展开逐一陈述。
有关一竹之逸:恽寿平《一竹斋图》卷研究的文章
这种绘画手法的相似性在元末画家赵原的《陆羽烹茶图》卷中,似乎仍可以找到。图14元朱德润《秀野轩图》卷,纸本,淡设色,28.3厘米×21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15元赵原《陆羽烹茶图》卷,纸本,淡设色,27厘米×7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023-11-28
2.3一竹斋主人与“一竹”精神首先,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这位一竹斋主人唐宇肩,其又名予坚,字若营,号无营散人,江苏常州武进人,是明末著名文学家、抗倭名臣唐顺之的裔孙,唐宇昭的族弟,和恽寿平亦同里,清初的著名学者、书法家,曾为明末孝廉(举人),入清不仕,《江南通志》中称其:性孝,善书法,家贫卖字以供甘旨,与郡中恽格画并珍于时。......
2023-11-28
第五类,恽寿平美学思想、文化现象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著作和文论。第六类,恽寿平作品的鉴定研究和单幅作品的分析、考察的文论。......
2023-11-28
隐逸主题的画作还有恽寿平50岁至娄东时为当地知名的隐士蓉峰先生画的《林居高士图》,画中虽然表现的是山林古木、自然清幽的隐逸高士的理想居境,但更是暗含着一种独坐孤峰,孤独冷逸,带有对现实抗争的遗民精神的思想宣言;52岁时,恽寿平为毗陵著名遗民隐士唐宇肩绘制的《一竹斋图》,是凝聚其晚年绘画成就的精品杰作,更具有这个时期遗民情感的典型意义和特征。......
2023-11-28
第三章《一竹斋图》卷的流传经过研究一幅可靠的古代画迹,其特点之一就是画中的印章和题跋,大都不是依着明显的年代和次序排列。因此,通过结合跋文和印章所显现出的历史痕迹和年份特征,我们似能从中梳理出一条《一竹斋图》卷的来踪去迹,以及流传有序的脉络来。......
2023-11-28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这幅产生于清代的斋室画的风格特征,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找到更为确切的答案和定位,以《一竹斋图》的斋室题材这个点出发,延展开来的相同题材画作的历史追溯和比较工作,似乎成为一条非常必要且可行的探寻线索和手段。从《真赏斋图》到《一竹斋图》,我们也许能够获得明清斋室画“时代风格”的演变态势和过程。......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