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恽寿平《一竹斋图》卷研究成果

恽寿平《一竹斋图》卷研究成果

【摘要】:那种针对《一竹斋图》的画作主题所展开的高度赞颂和对于时代进行探讨的激情溢满了作品的全卷,充斥在画后的每一篇题跋中,使人感受到了一股来自于鼎革之际浓浓的文人特有的时代情感。

2.1 关于《一竹斋图》卷的主题

《一竹斋图》卷的画后长跋是一种在中国古代绘画中非常普见的画卷风格和装裱样式,中国古代画家历来都有对画作进行探讨和评赞的习惯,这种习惯也逐渐形成一种艺术欣赏的形式和风气。因此,无论是立轴或横卷的古迹,我们常常会在其中发现后面连缀着的超出画作本身好几倍的拖尾跋文,尤其是那些历时久远的大师作品,在经历过各朝代的观摩和流传之后,画迹后面便会被各时期的文人高士和画家们填补上繁长且意味深隽的诗文题跋。这些出自各家之言的画后跋文,无疑扩充了画作的背景资料和文献信息,成为画作历史考证的珍贵且可靠的依据;同时,这些画跋最为可贵之处更是它透露出了一种和画作内容关联紧密的文人的时代兴趣趋向和特征,这一点在《一竹斋图》卷中表现得尤为鲜明而强烈。那种针对《一竹斋图》的画作主题所展开的高度赞颂和对于时代进行探讨的激情溢满了作品的全卷,充斥在画后的每一篇题跋中,使人感受到了一股来自于鼎革之际浓浓的文人特有的时代情感

我们都知道,恽寿平是一位带有着典型遗民色彩的画家,这一点从他的生平遭遇和诗文中可以不难推知,然而能够验证他这种深刻的遗民情绪的画作在恽寿平的作品中却并不多见。本文作者对恽寿平为唐宇肩所作的这幅《一竹斋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进行了较为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发现此图有几个明显的点,直接和清初遗民团体以及遗民思想建立起了内在的联系,因而推论此图并非是一幅一般意义上的文人间的赠答之作,而是深蕴了浓厚的遗民心绪,提倡、歌颂隐逸精神的遗民画作;在对画卷与时代背景的研究中更得以证实,唐宇肩所提倡的“一竹”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超逸的遗民精神,而在《一竹斋图》中,以恽寿平为首的遗民文人团体对此种精神又表达了各自积极且高亢的欣赏和赞美之情,足以体现出他们共有的遗民情感基础来,正是因为诸种因素,才奠定了《一竹斋图》特有的内在意蕴,同时也揭示出了恽寿平的个人心绪和精心创作此图的深层动机。(www.chuimin.cn)

这幅画作在恽寿平的作品集中是一件难得的关于恽寿平与当时遗民文人间交流的有力证据,它又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遗民画家与文人隐士于清初的历史大环境下,在心趣上的高度一致以及精神上的紧密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