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恽寿平超于时人的理论和实践手法便是他对于写生的注重。可见,这种自然写生非常有益于恽寿平山水画实践能力的提高。......
2023-11-28
2.1 关于《一竹斋图》卷的主题
《一竹斋图》卷的画后长跋是一种在中国古代绘画中非常普见的画卷风格和装裱样式,中国古代画家历来都有对画作进行探讨和评赞的习惯,这种习惯也逐渐形成一种艺术欣赏的形式和风气。因此,无论是立轴或横卷的古迹,我们常常会在其中发现后面连缀着的超出画作本身好几倍的拖尾跋文,尤其是那些历时久远的大师作品,在经历过各朝代的观摩和流传之后,画迹后面便会被各时期的文人高士和画家们填补上繁长且意味深隽的诗文题跋。这些出自各家之言的画后跋文,无疑扩充了画作的背景资料和文献信息,成为画作历史考证的珍贵且可靠的依据;同时,这些画跋最为可贵之处更是它透露出了一种和画作内容关联紧密的文人的时代兴趣趋向和特征,这一点在《一竹斋图》卷中表现得尤为鲜明而强烈。那种针对《一竹斋图》的画作主题所展开的高度赞颂和对于时代进行探讨的激情溢满了作品的全卷,充斥在画后的每一篇题跋中,使人感受到了一股来自于鼎革之际浓浓的文人特有的时代情感。
我们都知道,恽寿平是一位带有着典型遗民色彩的画家,这一点从他的生平遭遇和诗文中可以不难推知,然而能够验证他这种深刻的遗民情绪的画作在恽寿平的作品中却并不多见。本文作者对恽寿平为唐宇肩所作的这幅《一竹斋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进行了较为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发现此图有几个明显的点,直接和清初遗民团体以及遗民思想建立起了内在的联系,因而推论此图并非是一幅一般意义上的文人间的赠答之作,而是深蕴了浓厚的遗民心绪,提倡、歌颂隐逸精神的遗民画作;在对画卷与时代背景的研究中更得以证实,唐宇肩所提倡的“一竹”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超逸的遗民精神,而在《一竹斋图》中,以恽寿平为首的遗民文人团体对此种精神又表达了各自积极且高亢的欣赏和赞美之情,足以体现出他们共有的遗民情感基础来,正是因为诸种因素,才奠定了《一竹斋图》特有的内在意蕴,同时也揭示出了恽寿平的个人心绪和精心创作此图的深层动机。(www.chuimin.cn)
这幅画作在恽寿平的作品集中是一件难得的关于恽寿平与当时遗民文人间交流的有力证据,它又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遗民画家与文人隐士于清初的历史大环境下,在心趣上的高度一致以及精神上的紧密团结。
有关一竹之逸:恽寿平《一竹斋图》卷研究的文章
2.3一竹斋主人与“一竹”精神首先,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这位一竹斋主人唐宇肩,其又名予坚,字若营,号无营散人,江苏常州武进人,是明末著名文学家、抗倭名臣唐顺之的裔孙,唐宇昭的族弟,和恽寿平亦同里,清初的著名学者、书法家,曾为明末孝廉(举人),入清不仕,《江南通志》中称其:性孝,善书法,家贫卖字以供甘旨,与郡中恽格画并珍于时。......
2023-11-28
这种绘画手法的相似性在元末画家赵原的《陆羽烹茶图》卷中,似乎仍可以找到。图14元朱德润《秀野轩图》卷,纸本,淡设色,28.3厘米×21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15元赵原《陆羽烹茶图》卷,纸本,淡设色,27厘米×7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023-11-28
第五类,恽寿平美学思想、文化现象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著作和文论。第六类,恽寿平作品的鉴定研究和单幅作品的分析、考察的文论。......
2023-11-28
第三章《一竹斋图》卷的流传经过研究一幅可靠的古代画迹,其特点之一就是画中的印章和题跋,大都不是依着明显的年代和次序排列。因此,通过结合跋文和印章所显现出的历史痕迹和年份特征,我们似能从中梳理出一条《一竹斋图》卷的来踪去迹,以及流传有序的脉络来。......
2023-11-28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这幅产生于清代的斋室画的风格特征,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找到更为确切的答案和定位,以《一竹斋图》的斋室题材这个点出发,延展开来的相同题材画作的历史追溯和比较工作,似乎成为一条非常必要且可行的探寻线索和手段。从《真赏斋图》到《一竹斋图》,我们也许能够获得明清斋室画“时代风格”的演变态势和过程。......
2023-11-28
鉴于这些诸多因素,恽寿平的这幅《一竹斋图》卷自然会成为他传世作品中一个被极为重视和关注的对象,这一点可以从画卷中众多的著名鉴藏家的印章中得到充分的证实和说明。[3]从文中所描述的画中景象,正与现存的《一竹斋图》卷中的画迹相吻合。它成为了此幅恽寿平《一竹斋图》卷最早的文献记载。......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