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恽寿平超于时人的理论和实践手法便是他对于写生的注重。可见,这种自然写生非常有益于恽寿平山水画实践能力的提高。......
2023-11-28
0.3.1 研究思路和文章的框架
鉴于对前辈学者的成功研究案例的借鉴和学习,以及针对《一竹斋图》卷本身所具备的实际研究意义和价值,作者将本书分为七个章节,并尝试以一种逻辑互为关联的,层层递进、深入的方式,来开展整篇论文的研究工作。
第一章,《一竹斋图》卷的分析,此章为开篇的介绍文。一件艺术品,它被世人传颂和欣赏的价值的首要意义便是它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因此本章从直观画面图景来欣赏这幅艺术品,抛开它的题跋题文和其他有关的文学思想和历史文献信息,仅从一幅恽寿平杰出的艺术品的角度,来欣赏和分析画面的特质。
第二章,《一竹斋图》卷的时代特征和遗民情怀考。恽寿平是一位具有典型遗民色彩的画家,这一点从他的生平遭遇和诗文中可以不难推知,然而能够验证他这种深刻的遗民情绪的画作在恽寿平的作品中却并不多见。本文作者对恽寿平为唐宇肩所作的这幅《一竹斋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进行了较为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发现此图有几个明显的点,直接和清初遗民团体以及遗民思想建立起了内在的联系,因而推论此图并非是一幅一般意义上的文人间的赠答之作,而是深蕴了浓厚的遗民心绪,提倡、歌颂隐逸精神的遗民画作;在对画卷与时代背景的研究中更得以证实,唐宇肩所提倡的“一竹”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超逸的遗民精神,而以恽寿平为首的遗民文人团体对此种精神又表达了各自积极且高亢的欣赏和赞美之情,足以体现出他们共有的遗民情感基础来,正是因为这诸种因素,才奠定了《一竹斋图》特有的内在意蕴,同时也揭示出了恽寿平的个人心绪和精心创作此图的深层动机。
这幅画作在恽寿平的作品集中是一件难得的关于恽寿平与当时遗民文人间交流的有力证据,它又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遗民画家与文人隐士于清初的历史大环境下,在心趣上的高度一致以及精神上的紧密团结。
第三章,《一竹斋图》卷的流传经过研究。在深入研究一件古代艺术品时,对于它在历史中的连续不断的来踪去迹的研究和考证工作,是所有此类专题研究中的一个不容忽视且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本章对于《一竹斋图》卷的流传经过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爬梳和整理工作,翻阅大量的史料以求寻找到每一位和此图有关的人物的历史信息,并从图卷中浩繁的画后资料,即题文题跋者以及诸多著名鉴赏家的印章中,试图努力寻找到一条《一竹斋图》卷流传有序的清晰的脉络来。由此亦能反映出恽寿平画作在民间欣赏和鉴藏群体的大致情况和流传走向的规律。(www.chuimin.cn)
第四章,《一竹斋图》卷的别本扇面研究。经过进一步深入地考察和研究,以及基本析清画作内容、信息的情况之后,作者在相关记载《一竹斋图》的史料文献中又发现了一个较为有趣的疑点,那就是史传中,恽寿平还曾为一竹斋主人唐宇肩绘制过另一本《一竹斋图》,但这幅作品有别于现存的图卷形式,而是一幅扇面,这引起了作者的极大好奇,因此,开辟一章进行此幅《一竹斋图》别本的史料推证工作;虽然这幅作品从现存的图画档案中无从寻获,但是这种历史文献遗留下来的别本资料的考证却可以极大丰富现存作品《一竹斋图》卷的相关知识信息,同时又可以为今后更进一步深入研究恽寿平山水画作的学者提供一些有待继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和线索。
第五章,《一竹斋图》卷的斋室风格研究。本章的研究是从《一竹斋图》的画作题材这样一个特定点,即从山水画中的斋室画的角度入手,来分析恽寿平《一竹斋图》这幅典型的斋室画作品不同于其他朝代的时代风格特征。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历史中为其作出准确的定位,作者尝试以和恽寿平艺术有着极大关联的明代画家斋室画代表作,以及元代画家的斋室画作品,来进行画作结构、笔墨特征、意境感等画面内容的对比工作,从中试图寻找到这幅《一竹斋图》清晰鲜明的画家山水画艺术的时代风格。
第六章,恽寿平的山水画风的演变和成因的研究。在进行了具体纵向时代对比的研究工作之后,作者有意回归到画家的自身,进行恽寿平一生的山水画艺术风格演变的梳理和研究工作;这个环节是很多学者研究过而又比较轻忽的部分,尤其是对于一些促成恽寿平不同时期画风的成因论述得较为含混;因此作者这里再次从恽寿平画风演变的成因入手,积极反映出他在不同时期所受到的各种人物、社会风气的影响,进而才促成了他不同时期的具有微妙差异的画风特征;同时,从这些时期的画风成因中,可以发现一个贯穿始终的巨大的操纵力和影响因素,那就是明中至清初时代的仿古思想,它指引着恽寿平乃至其他的正统画家们,虔诚、规范地沿着仿古和复古的理路行走。因此,恽寿平画风演变的最大成因便来自这种时代思潮的影响。虽然相较于其他画家,恽寿平走得更有个人特色,创制出自己独特的山水意境感,但是,他仍然无法跳脱时代圈定下的大概念。从这种研究过程中,本文便可以从一个具体画作的研究环节扩展开来,进入更为全面且深入的总体趋势研究的环节。
第七章,恽寿平美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章阐析恽寿平的美学思想,认为他把中国文化中的儒、道、禅三家的思想自然有机地吸收和结合起来,创造出他独特的绘画思想和新境界。他以儒家思想为自己做人处事的根本依据和基本准则,坚守忠孝之心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他的艺术思想和绘画中,又大量地吸收了道家哲学的审美观念,这种借鉴不仅体现在对于老庄哲学语言的直接援引,以及对于受魏晋玄学影响的中国绘画理论的吸收,同时亦体现在他对于道家思想的深刻领悟中;同时可以发现,他由绘画所诠释出的意境感,却又反射出禅门慧思的光芒,恽寿平吸纳禅宗的美学思想而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散散落落、荒荒寂寂”之意境理念,或者说,他的“寂寞无可奈何”之境,正是禅宗超然顿悟、无念无相、幽寂玄远的世外境界,即一方禅之境界。因此可以说,恽寿平的美学思想是丰富多样且复杂的,不是可以以单纯的一种文化来进行解析的,他的美学思想中就汇聚了儒、道、禅三家的思想,而且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影响程度,在恽寿平的人生和艺术思想中鲜明地体现出一种元代画家倪瓒所说的“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的现象和特征。这一章将恽寿平的美学思想和中国文化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起到了深层揭示、透析恽寿平文化思想和艺术风格本质的作用,是本文最后一层深度化研究的尝试。
有关一竹之逸:恽寿平《一竹斋图》卷研究的文章
这种绘画手法的相似性在元末画家赵原的《陆羽烹茶图》卷中,似乎仍可以找到。图14元朱德润《秀野轩图》卷,纸本,淡设色,28.3厘米×21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15元赵原《陆羽烹茶图》卷,纸本,淡设色,27厘米×7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023-11-28
2.3一竹斋主人与“一竹”精神首先,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这位一竹斋主人唐宇肩,其又名予坚,字若营,号无营散人,江苏常州武进人,是明末著名文学家、抗倭名臣唐顺之的裔孙,唐宇昭的族弟,和恽寿平亦同里,清初的著名学者、书法家,曾为明末孝廉(举人),入清不仕,《江南通志》中称其:性孝,善书法,家贫卖字以供甘旨,与郡中恽格画并珍于时。......
2023-11-28
第五类,恽寿平美学思想、文化现象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著作和文论。第六类,恽寿平作品的鉴定研究和单幅作品的分析、考察的文论。......
2023-11-28
第三章《一竹斋图》卷的流传经过研究一幅可靠的古代画迹,其特点之一就是画中的印章和题跋,大都不是依着明显的年代和次序排列。因此,通过结合跋文和印章所显现出的历史痕迹和年份特征,我们似能从中梳理出一条《一竹斋图》卷的来踪去迹,以及流传有序的脉络来。......
2023-11-28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这幅产生于清代的斋室画的风格特征,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找到更为确切的答案和定位,以《一竹斋图》的斋室题材这个点出发,延展开来的相同题材画作的历史追溯和比较工作,似乎成为一条非常必要且可行的探寻线索和手段。从《真赏斋图》到《一竹斋图》,我们也许能够获得明清斋室画“时代风格”的演变态势和过程。......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