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景德镇民窑历史沿革-景德镇民窑制度研究

景德镇民窑历史沿革-景德镇民窑制度研究

【摘要】:据《浮梁县志》记载,浮梁在东晋时期被称为新平镇,意为新平定地区的意思,归鄱阳郡管辖。1988年,重新恢复设立浮梁县。据康熙刻本的《浮梁县志》记载,浮梁县共辖十个乡共56个都,此外还包含县城内部的4个隅。设县令一人,管理全县的事务。

一、浮梁县的历史沿革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东临婺源县、休宁县,西接鄱阳县,南面和乐平市相接,北靠祁门和东至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茶产区。

“浮梁”一词,最早见诸史书是在唐朝时期。唐天宝元年(742年),更新昌县为浮梁县。据《浮梁县志》记载,浮梁在东晋时期被称为新平镇,意为新平定地区的意思,归鄱阳郡管辖。到了唐武德二年(619年),在鄱阳的东北设立新平乡。唐武德四年,安抚使李大亮请拆鄱阳县置新平县,但仅过四年,县制就被撤销,仍然归鄱阳县管辖。但到了唐朝开元年间,刺史韦玢因为这个地区的商业发达,请求恢复县制并更名为新昌县。

唐天宝年间以后,浮梁县建制被固定下来。[1]宋朝时期,浮梁县归饶州府管辖。元朝时期,浮梁县升为中州,仍然归饶州府管辖。到了明朝洪武二年,撤销浮梁州,仍为县制,归饶州府管辖。清朝时期,沿袭明朝的制度,浮梁县被长期稳定下来。民国建立以后,废除了古代实行的府县制度,尤其到了民国十五年废县直隶于省。到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划分为十三个行政区,浮梁县属于第四行政区。到了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缩小为八个行政区,浮梁属于第五行政区。同年行政区所在地由鄱阳迁到景德镇。(www.chuimin.cn)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浮梁仍为县,属于浮梁专区,但景德镇从浮梁县独立出来,设立独立的省属市。1958年10月,浮梁县改属景德镇市,浮梁县仍然存在。1960年,撤销县制,归景德镇管辖。1988年,重新恢复设立浮梁县。

古代浮梁有着发达的经济生产,其支柱产业包括茶叶陶瓷和造纸三大行业。“摘叶为茗,伐楮为纸,坯土为器”成就了浮梁的辉煌。唐元和八年(813年),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可见浮梁地区经济的发达。唐朝时期,浮梁县为上县,县令享受五品官待遇。

康熙刻本的《浮梁县志》记载,浮梁县共辖十个乡共56个都,此外还包含县城内部的4个隅。设县令一人,管理全县的事务。具体情况如下:县城分为东隅、西隅、南隅和北隅,其中北隅领图5个,其他领图3个。福西乡领上义都、樵溪都、龙源都、下连都;兴西乡包括里仁都、镇市都、湖田都、长乡都;安西乡包括星槎都、鱼步都、彭村都、上庐田都、下庐田都、居仁都、黄坛都、典礼都;化鹏乡包括杏口都、侈溪都、腾风都、法京都、儒林都、引京都、兴福都;安东乡包括益源都、上梅田都、三星都、浯溪都、下梅田都;福东乡包括福义都、上西部都、获口都、新安都;寿安乡包括辛合都、历降都;锦绣乡包括丰田都、锦义都、义台都、劝义都、新田都、兴义都、仁寿都、新正都;新定乡包括杭溪都、大惟都、西里都、城门都、长安都、长宁都、梓舟都。但据宣统时期的《江西全省舆图》记载,从前面分出了两个镇,即景德镇和倒湖镇。分出了15个市街,包括墩口市、臧湾市、湘湖市、塘下市、湖田街、庐田市、李坊市、大惟铺(勒功街)、桃墅店、石鼓滩、舍埠街、流口市、界田街、东埠街和镇埠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