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景德镇民窑贸易与销售制度的研究成果

景德镇民窑贸易与销售制度的研究成果

【摘要】:在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中,也有不少记录陶瓷销售制度的诗歌。此外从窑歌中也发现了景德镇陶瓷贸易在全世界进行的情况,也反映了景德镇瓷器作为国家的礼品瓷为我国和世界各国和平交往作出的贡献。瓷器贸易中最重要的一个贸易制度是次品专卖制度。这对景德镇陶瓷在全国和全世界的畅销大有益处。

三、陶歌中的贸易和销售制度

在景德镇留下的大量的陶歌中,记录了景德镇陶瓷贸易和销售的情况,也记录了该城市繁荣发展的局面。在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中,也有不少记录陶瓷销售制度的诗歌

1.观音阁又焕衰题,新起文昌更整齐,不作江南雄镇辨,侬家世籍隶江西。

2.御窑榷理属江关,派役常川一例删,呈样运瓷仍照旧,半年厂课两回颁。

3.衙门观察改同知,三炮还同开府仪,更有巡厅管窑务,移来桃树驻房司。

4.九域瓷商上镇来,牙行花色照单开,要知至宝通洋外,国使安南答贡回。

5.轻灵手段补油灰,估得明堆估暗堆。好约提蓝小伙伴,黄家洲上走洲来。(www.chuimin.cn)

6.鹅颈滩头水一湾,驳船禾稈积如山,瓷件茭成船载去,愿郎迟去莫迟还。

7.土物操音土俗余,官窑原起大观初,漫言须辨瓷磁字,不釉何从考字书。

这些陶瓷史料反映了当时景德镇城市的雄伟景象,全盛时期的景德镇人口超过二十万,是江南著名的大都市。明代文学家王世懋在《二委酉谈》中记录了当时的情况,景德镇“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余尝以分守督运至其地,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52]”陶歌中的“江南雄镇”贴切地反映了这一盛况。

陶歌还反映了景德镇的陶瓷贸易。景德镇的陶瓷销售环节包括,瓷商和牙行,尤其是对于外地初来景德镇的瓷商而言,牙行特别的重要,他们熟悉景德镇的瓷业销售情况,采取为瓷商和窑户负责的态度,保证了景德镇陶瓷贸易的正常进行。此外从窑歌中也发现了景德镇陶瓷贸易在全世界进行的情况,也反映了景德镇瓷器作为国家的礼品瓷为我国和世界各国和平交往作出的贡献。

瓷器贸易中最重要的一个贸易制度是次品专卖制度。次色瓷器专卖,把优质瓷器和次品分开,便于客商和购买者区分,优品高价,次品低价,公平合理,秩序井然,应该说是市场高度发达、公正有序的一种表现,也是景德镇陶瓷整体销售策略、质量和品牌意识的萌芽。[53]次品专卖的地点在黄家洲,产品按照四色五级分类,即青货、正色、次色、脚货、炭山。脚货又名中脚,炭山也被称为下脚,就是按照堆来估算价格的那种。这对景德镇陶瓷在全国和全世界的畅销大有益处。虽然这与民众的诚实守信和道德自律行为有关,但制度上也有监督和保证。龚鉽的陶歌对黄家洲有精彩的描述,“黄家洲上多茅器,买卖偏多倔犟人。比似携篮走洲客,只能消假不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