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窑民行》:揭示景德镇民窑制度

《窑民行》:揭示景德镇民窑制度

【摘要】:这首《窑民行》总括了景德镇瓷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尤其反映了底层民众在繁华的瓷业大都市中的凄惨生活和待遇。

一、《窑民行》

清代浮梁县令沈嘉徵的《窑民行》描述了景德镇陶瓷生产的繁荣和辛酸:

景德产佳瓷,产器不产手。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陶业活多人,业不与时偶。富户利生财,穷工身糊口。

食指万家烟,中外贾客薮。坯房蚁垤多,陶火烛牛斗。

都会罕比雄,浮邑抵一拇。承乏蒞岩疆,才庸惕蚊负。

百务拙补勒,民困引余咎。区区痌瘝心,暇时历田亩。

马鞍东南山,荒塚叠培蝼。瞥见草中人,偃卧如中酒。

尘淹百结衣,风扬蓬飞首。形骸半已僵,面目黎以垢。

头上翔饥鸟,脚跟蹲黄狗。吊客集青蝇,馋吻各赴赴。

呼伴扪其胸,残魂丝一绺。开启润茶汤,目眙渐运肘。

问伊致此由,泪枯气咽吼。囁嚅约略言,身业陶工久。(www.chuimin.cn)

傭工依主人,窑户都昌叟。心向主人倾,力不辞抖擞。

粝食充枯腸,不敢问齑韭。工贱乏赢资,异乡无亲友。

服役二十年,病老逢阳九。饘粥生谁供,死况思櫘柳。

弃我青山阳,青燐照我傍。死生不自觉,显晦竟微茫。

狼狈於此极,速愿归冥乡。我已安命数,君无代彷徨

我闻泪沾臆,四顾惨以伤。天乎好生德,人心奚云亡。

邑令虽末吏,舍我其谁当?与其埋胔骼,何如拯膏肓。

此情堪上达,仁宪皆龚黄。不顾余清俸,解此孤贫殃。

心长忘力短,聊为仁者倡。养济斯人始,建院及四方

这首《窑民行》总括了景德镇瓷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尤其反映了底层民众在繁华的瓷业大都市中的凄惨生活和待遇。首先,介绍了景德镇陶瓷业生产的基本状况,表现了景德镇陶瓷业的繁荣局面,陶瓷生产的人员也不仅仅是浮梁本地人,而是来自八方的工匠,尤其是都昌人更为著名。其次,反映了景德镇陶瓷业生产和贸易的兴盛,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为了利益结合到一起,从事陶瓷贸易,在为自身带来利益的同时带动了景德镇的繁荣。作为一方民众的父母官,沈嘉徵在看到景德镇兴盛的同时更深切地感受到景德镇瓷业工人生活的艰辛,对于景德镇陶瓷生产和贸易而言,能在这个行业中取得成功的人数毕竟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瓷业工人在辛勤忙碌一生以后,结果是孤苦伶仃地结束自己渺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