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古学研究发现,在亚洲东部、南部、西部地区普遍发现了景德镇的青白瓷。此外,从北京、新疆等地出土的景德镇瓷器器物来看,也可以证明景德镇国内陶瓷贸易范围非常广泛。由于景德镇陶瓷业在元朝时期形成的特殊地位,在瓷器出口的过程中,景德镇的陶瓷业出口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2023-11-28
由于陶瓷业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开始由“四方八坞”向城市中心集中,逐步形成了城市的陶瓷文化。对于景德镇这个城市而言,陶瓷就是这个城市的生命线,也是这个千年城市赖以存在的资本和骄傲。陶瓷作为这个城市的支柱行业,在养育一方民众的时候,长期形成的陶瓷制度也慢慢演变成这个城市的文化。这一文化会影响到每一个城市的人,即使你没有从事陶瓷业的相关行业。比如,窑户的挑坯工在转弯的时候,他会不停地吆喝,如果你不慎撞到了他,就应该主动赔偿所有的损失,还要请挑坯工到餐馆吃粉蒸肉。其实即使挑坯工本人不吆喝,其他人看见挑坯工都要主动退让,只要被挑坯工不慎撞上,你就要赔偿挑坯工的损失,所以行人看见挑坯工总是躲得远远的。还有,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教育孩子,发现不慎掉落在地上的窑柴是不能捡的,那是烧窑专用的,不能用来烧饭的,孩子看见以后就不会捡。虽然孩子不知道自己不能捡的原因,但他知道那种东西是专属的。在城市每个人中间,这种陶瓷制度慢慢形成了城市的文化,每个城市的人都被这种文化约束并按照这种文化模式去进行自己的生活,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陶瓷制度文化。
此外,整个城市都打上了陶瓷的印迹,陶瓷成了城市每个人生存的生命线,整个城市按照长期形成的陶瓷制度,进而发展为整个城市的制度文化。城市的每个里弄、每个街道都和陶瓷魂牵梦绕。城市的每个行业也会围绕陶瓷展开,对于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就出现的这样分工精细的工业城市,慢慢铸就了其自身的城市制度文化,也按照陶瓷制度的思路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语言,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陶瓷崇拜制度文化。
在科学尚不发达或者是人类自身认识不能突破局限性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对未来不可知的恐惧,或者当人类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时候,就认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控制着自己的命运,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崇拜。对于景德镇城市所有的陶瓷业工人而言,偶像崇拜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在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陶瓷业的生产成功与否几乎全部靠烧窑工人的个人能力和运气,所以那种技术特别好又能维护大家利益的人就成了所有瓷工崇拜的人;第二,每年形成的固定的陶瓷崇拜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每次固定的崇拜会按照一定的仪式举行,尤其还包括娱乐性的演戏等不同节目,同行业的相关人员和城市的人员都来观看。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大家情绪激昂,能很好地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当陶瓷成为这个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后,对偶像或者是神灵的崇拜也都围绕陶瓷进行。景德镇城市制瓷业信仰的各种神灵包括:师主神赵慨、华光神、风火仙师,还有福建瓷商信仰的天后娘娘和蒋知四等。[40]
赵慨是景德镇制瓷业的师主。“师主者,姓赵名慨,字叔朋,尝任晋朝,道通仙秘,法济生灵,故秩封硕爵,视候王,以其神异,足以显赫今古也。”赵慨因为具有“道通仙秘,法济生灵”的神奇能力,受到窑工们的崇拜。据说赵慨为人正直,为官的时候为普通民众服务,赢得了民众的一致爱戴,后来隐居景德镇,并为景德镇带来了青瓷的烧造技术,深得大家的拥护,慢慢经过演绎成为了大家敬佩的神灵。人们认为只有靠神灵的庇护,才能使得瓷器烧造成功。“夫天地间,生育民物,惟五行,五行之运各有神司,陶司于火,取成于烈焰煅炼之。中人奚容之力,非神之功,其曷能济。”[41]陶瓷工人相信,没有神的力量的帮助,单靠人力烧窑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景德镇祭祀师祖的场所是师祖庙,自明代开始,庙中香火不断。[42]到了清朝以后,还形成了五月迎师祖会,所有制瓷业的群体都来这里进行祭拜,以求得保护。到了后来,也慢慢成为所有陶瓷业的共同的神灵。(www.chuimin.cn)
对华光神的崇拜起源于民间,后来曾在明朝时期被官方设为公署,但不久又成为民间的信仰。关于华光的来历,在明代曾有记载,说是华光原来是如来面前的吉祥童子,后来打死独火鬼被贬人间。在他四处寻母的过程中又被如来收服,被封为“玉封佛中善上王显灵大帝。”由于其具备极高的个人能力,被民众所敬仰和崇拜,景德镇陶业工人为了祈祷能心想事成,每年都要到华光神庙请愿,每年元宵节也会到此燃放鞭炮,舞起龙灯,进行庆贺。
对于景德镇陶瓷工人而言,风火神的崇拜更是祈祷陶瓷业生产能为自己带来利益的重要神灵崇拜。童宾,字定新,1567~1599年明浮梁里村人。[43]风火神的崇拜起源于明朝,太监潘相任江西矿使监理景德镇窑务,他为人残忍,无限制的压榨陶瓷工人,使得工人生活难以维持。“万历间,内监潘相奉御董造,派役于民,童氏应报,大族人惧不敢往,神毅然执役,时造大器,累不完工,或受鞭笞,或受饥荒,神恻然伤之,愿以骨做薪丐器之成。遽跃入火,翼日启窑,果得完器,自是器无弗完者。”[44]潘相要求窑工烧造大的器物,但由于难度太大,屡次不能成功,窑工受到侮辱,面对这种局面,童宾纵身跃入火中,成功烧造成大器,进而拯救了窑工,受到大家的崇拜。今天景德镇仍然有“童宾路”、“童街”的地名,这意味着这个以陶瓷为生命线的城市依旧延续着为陶瓷的利益而英勇牺牲的前辈的崇拜。
天后娘娘的崇拜起源于福建的瓷商,也主要在福建瓷商中进行,并在景德镇珠山南面建造了雄伟的天后宫。据传天后娘娘是福建人,小的时候就通晓过去,预知未来,死后多次显灵,经常在海上保护来往的船只。元朝的时候被封为天妃神,清朝时期被封为天后。由于在漫长的海上陶瓷贸易中有许多无法预测的东西,景德镇尤其是福建瓷商逐步形成了对天后娘娘的崇拜,希望能给自己带来和平安全,这种信仰也是所有瓷商的心愿。
当城市所有的行业围绕陶瓷生产进行的时候,行业崇拜就成为城市的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每年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也是整个城市欢庆成功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城市的每个人都会向这个城市的神灵祈福,希望来年在他们的荫庇下日子会更加的美好。
有关景德镇民窑制度研究的文章
据考古学研究发现,在亚洲东部、南部、西部地区普遍发现了景德镇的青白瓷。此外,从北京、新疆等地出土的景德镇瓷器器物来看,也可以证明景德镇国内陶瓷贸易范围非常广泛。由于景德镇陶瓷业在元朝时期形成的特殊地位,在瓷器出口的过程中,景德镇的陶瓷业出口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2023-11-28
自发保护景德镇陶瓷的整体形象,比如对次品瓷器有专人、特定场所进行销售,不损害景德镇的声誉。第四是用工制度宽松有度。造就景德镇陶瓷业繁荣,政府的主导的一个核心原因是官窑制度的形成和建立。海纳百川、不断创新的精神使景德镇制瓷业一直处在世界制瓷业的最前列,引领......
2023-11-28
景德镇的陶瓷制度文化与中国传统制度文化是一致的,它从制瓷行业反映了封建的政治伦理文化,诠释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内涵。在景德镇陶瓷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中国传统社会里对师徒关系的界定,整个行业的发展严格按照这个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体制度来执行,没有人去怀疑也不敢去怀疑这种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景德镇陶瓷业的制度文化,使得整个行业在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自身特色。......
2023-11-28
在长期生活和利益博弈过程中,陶瓷行业生产慢慢演变成制度,进而衍生成这个城市独特的制度文化,最终甚至改变了这个城市存在的根本,形成了城市的陶瓷语言文化。景德镇在长期陶瓷生产过程中,养成了一套严格的行业制度,并上升为制度文化,也形成了景德镇独特的城市文化。......
2023-11-28
目的是营造一个公开、公正、稳定和有序的市场环境,对景德镇陶瓷从业人员来说有很大的约束力。其店铺并船户必要查明受授,不得违禁私收、盗买盗卖。又议各家雇请人工,必要查清来历,以靖地方。如有此情众等查出,一并公罚,自立约后。......
2023-11-28
两大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互不干涉,形成自身独特的行业制度规范。花朝,即农历二月十二日,是圆器行业规定开工的日期。“歇手”,农历十二月十三日,圆器行业规定这天停工,工人不再做坯,故叫“歇手”。[29]圆器行业采取严格的招徒制度。由于自身特殊的利益,以及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模利行便慢慢形成了严格的行业制度。......
2023-11-28
“陶有窑”是指景德镇陶瓷生产的瓷窑种类,分为槎窑和柴窑,拥有瓷窑的老板被称为窑户。挛窑时候,严格按照技术分工来从事挛窑业,被称为“四爪一股”。......
2023-11-28
牙侩实际上是陶瓷销售过程的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在陶瓷买卖双方的交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景德镇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一个证明。......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