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景德镇-自然优势成就

景德镇-自然优势成就

【摘要】:发达的水系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得四周的原料和燃料源源不断地运到景德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景德镇陶瓷业的兴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北宋五大官窑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衰落,唯有景德镇千年窑火越烧越旺,从知名全国到名震世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瓷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地理环境就是自然环境,通常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它包括宏观的地理环境和微观的地理环境。宏观的地理环境是指在一个规模宏大的性质、独特的区域里面成长的社会形态;微观的地理环境是指地理环境向人们的生产提供的地理因素,比如气候、土壤、地形、动植物等方面的生产条件。中国,乃至世界上任何手工业城市的兴起都有自身的地理环境优势,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左右一个城市工业的发展,景德镇也不例外

法国年鉴史学第二代代表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提出了轰动史坛的时段理论,创造性地把历史分为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三个层次,并提出了地理“能够帮助人们重新找到最缓慢的结构性的真实事物,并帮助人们根据最长时段的流逝路线展示未来。”[6]他进而认为,“地域作为说明的本源,同时涉及历史的全部实在,同时涉及所有组成部分:国家、社会、文化、经济等等。”[7]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认识到了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指出:“气候土地条件,特别是从撒哈拉经过阿拉伯波斯、印度和鞑靼地区,直至最高的亚洲高原的一片广大沙漠,使利用渠道和水利工程的人工灌溉设施成了东方农业的基础。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8]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也提到,“随着野蛮时代的到来,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这时两大陆的自然条件上的差异,就有了意义。由于自然条件上的这种差异,两个半球上的居民,从此以后,便各自循着自己独特的道路发展。”[9]可见,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地处东经116°54′~117°42′,北纬28°44′~29°56′之间,境地东接安徽休宁和本省婺源、德兴,南临万年、弋阳,西连鄱阳,北与东北同安徽的祁门相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江南红壤丘陵区。景德镇市区距离省会南昌249千米,距离九江140千米,距离海岸线302千米。[10](www.chuimin.cn)

景德镇四面环山,是典型的四围高、中间低的盆地结构,昌江贯穿于景德镇市区,为景德镇的生活和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是景德镇的母亲河。此外还有南河、西河形成发达的水系。发达的水系为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原料运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附近的瓷土、松材通过四通八达的水系运到景德镇,保证陶瓷生产的需要,同时把陶瓷产品运出景德镇。

img1

图1-1 景德镇母亲河昌江

景德镇森林覆盖率达60%,其以前的属地浮梁县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周围县市如祁门、婺源、乐平都盛产木材,成为制瓷业的主要燃料,此外附近的麻仓山、高岭、祁门盛产瓷石、釉泥、高岭土、石灰石,而且储量丰富,为陶瓷业不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11]尤为重要的是,景德镇周围多山的自然环境、地少人多的特点,使得民众单纯依靠土地无法生活,也为景德镇陶瓷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这是景德镇千年陶瓷业延续的重要原因。

发达的水系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得四周的原料和燃料源源不断地运到景德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景德镇陶瓷业的兴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也使得景德镇远离政治中心的影响和较少受到战争的干扰,发展自然的工商业,成就了景德镇陶瓷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