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中国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中国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

【摘要】:虽然CDIO模式有着广泛的适应性,但在中国迅速传播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如CDIO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精英化和大众化问题、创造与模仿问题、教师适应性问题等。其二,把CDIO工程教育等同于项目教学。其三,把CDIO工程教育曲解为典型产品组织教学。CDIO是一种符合国际共识的、全面的、系统的工程教育改革。

虽然CDIO模式有着广泛的适应性,但在中国迅速传播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如CDIO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精英化和大众化问题、创造与模仿问题、教师适应性问题等。我们认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会使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更加深入。

CDIO是一种符合国际共识的、全面的、系统的工程教育改革。它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工程教育的理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程教育模式,个别情况下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教学方法,这就带来了在什么层面上理解CDIO的问题。比如有这样一些对CDIO的误解:其一,把CDIO工程教育简化为问题教学。其二,把CDIO工程教育等同于项目教学。其三,把CDIO工程教育曲解为典型产品组织教学。其四,把CDIO工程教育视作为“做中学”。[7]这些误解影响了CDIO改革的深入进行。这些偏差和误解影响了CDIO改革的正确、深入进行。虽然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项目的教学等教学方法都可用于CDIO教育改革中,但从本质上说,CDIO不仅仅是这些教学方法的改变。CDIO是一种符合国际共识的、全面的、系统的工程教育改革。它是一种工程教育的理念或者模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涵盖了教育改革完整的、全部的过程,它至少要在整个专业层面上规划、设计和实施,才能取得期待的改革效果。

在CDIO的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将CDIO形式化、概念化、肤浅化的倾向。许多高校为改革而改革,重形式轻实质。CDIO引入我国以来,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各类院校积极参加到CDIO的研究与应用行列中来,队伍逐渐扩大。但是,也有些学校为了随波逐流或迎合改革热潮,或是为了申请项目课题、为了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资源支持等原因而进行形式上的研究和改革,并未从本质上具备改革的动机。这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改革质量的下降。关于这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副处长吴爱华在2008年的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上就强调指出,要针对工程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探索,不要为了CDIO而CDIO。(www.chuimin.cn)

我国CDIO改革中还有将CDIO改革模式单一化的倾向,一些高校模仿多于创新。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CDIO能力培养大纲和12条标准,所有的工科院校和工科专业都可以借鉴和参考,但是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校,不宜照搬照抄,高校应更多地主动创造而不是互相模仿。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对未来工程师的培养要求不同,每个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办学特色也不一样,那么所进行的CDIO改革也必然是不同的。

在当前CDIO工程教育改革中,存在着一些照抄照搬、脱离本校历史与特色的现象,如个别学校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甚至实践项目被一些学校简单模仿。当然,在改革初期,模仿是难免的。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创造性应该被高度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