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主管工程教育的相关职能部门作为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运行与行政管理工作。(三)重点措施建议设立教育改革项目,树立典范,加强教改指导与交流,是推广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要方式。......
2023-11-28
自汕头大学2005年开始进行CDIO工程教育改革至今,CDIO在全国的传播与发展速度惊人。2010年12月研究者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用“题名”或“关键词”检索,针对CDIO的研究文献共有285篇。作者单位为本科学校的有216篇,其中“985”院校为27篇;作者单位为高职高专的有65篇。论文涉及CDIO的各个方面,从CDIO理念、理论到课程体系建设,从课堂教学到CDIO实践环境建设,等等。从论文作者单位分布看,远远超出了“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高校”的39所高校的范围;从研究论文涉及的专业看,也不止“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确定的四个工科大类专业,应用CDIO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专业已达到20多个,并且有许多人文社科类专业如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等。到2013年10月,研究者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用“CDIO”为“题名”检索,文献陡增至1500余条,CDIO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CDIO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研究尝试,酝酿变革
汕头大学工学院在改革之前充分认识到,CDIO是一种以研究为基础、关注社会需求、整体性的改革模式。该模式以教育心理学、学习科学、教育学、社会学及其他相关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综合了以前工程教育改革的历史经验,并经多所世界著名大学试验验证,有可靠的数据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深思熟虑、教师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汕头大学工学院根据学院的发展目标,选择了CDIO模式进行教学的整体改革。2006年1月下旬,CDIO委员会一致同意接收汕头大学成为我国高校第一个CDIO成员。此后,汕头大学工学院的教学改革在国际CDIO组织高校中进行了宣传和展示。
2006年11月,汕头大学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次评估成为CDIO被国内高教界关注的重要契机。2006年11月9日,广东省教育厅魏中林副厅长参观了汕头大学工学院及工学院的CDIO创新实践中心。他充分肯定了CDIO工程教育新模式。2006年11月20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组长杨叔子院士、副组长钟秉林教授以及秘书余东升听取了汕头大学工学院EIP-CDIO教育改革的情况和教学成效,并重点参观了汕头大学工学院实验室和CDIO创新实践中心。汕头大学的CDIO教学改革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2007年以后,CDIO工程教育模式逐渐为国内高教界熟知,这其中,教育杂志与媒体起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6月9日,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姜嘉乐副主编访问汕头大学工学院,就EIP-CDIO教学改革以及工学院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等问题与汕头大学工学院的领导和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汕头大学率先进行工程教育改革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刊登了《设计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首次向全国工程教育界同行全面介绍了汕头大学工学院根据CDIO理念进行的教学改革。
鉴于汕头大学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为加强高等工程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的支持下,汕头大学于2007年11月5日举办了“2007年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查建中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涂善东教授,教育部工程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吴昌林教授以及香港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该论坛。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对主办此次论坛的汕头大学在工程教育改革上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他们认为,汕头大学大胆引进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必将为其他高校的工程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这次论坛与2007年10月22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全国工程教育改革研讨会交相呼应,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工程教育改革。
与此同时,汕头大学工学院的教学改革也在国际CDIO组织中引起较大的反响。2007年11月,“2007年国际CDIO研讨会”在汕头大学召开。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等CDIO国际组织成员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在汕头大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研讨工作。与会代表认为汕头大学的教育改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试验机制,试点推广
虽然CDIO模式在国际上已经比较成熟,并且汕头大学的CDIO改革初见成效,但对于CDIO在我国推广,我们与教育行政部门一起还是采取了理论研究先行、逐步推进、示范带动的策略,即先选择部分院校、部分专业进行试点,待取得成熟经验后再扩大范围。
2008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成立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课题组的任务是研究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情况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及做法;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情况进行调研并指导有关院校开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织开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研讨与交流活动。汕头大学常务副校长顾佩华教授担任组长。2008年5月17日,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汕头市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2008年9月17日,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创建人之一、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Edward F.Crawley教授以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处范唯处长、理工处吴爱华副处长出席了会议。
2008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和汕头大学联合主办了“2008年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吴爱华副处长、中国工程院杨叔子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Edward F.Crawley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教授等,以及参加教育部“2007年第一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的工科院(系)、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等近100所院校的200多位嘉宾代表。杨叔子院士作了《CDIO——工程文化教育》的主题报告,[1]从文化教育、文化的内涵与类型、CDIO—工程文化教育和“工业设计”分析四个方面,由浅入深、从抽象到具体地探讨了对于CDIO工程文化教育的研究。Edward F.Crawley教授在《Educating Engineers in an Engineering Context:Conceiving-Designing-Implementing-Operating》的主题报告中指出,中国非常缺少能够应对国际化的工程师,因此需要改善工程教育。
全国性的CDIO试点工作启动,是在2008年12月。2008年12月13日至15日,“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会议”在汕头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李茂国处长,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胡振敏处长,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汕头大学等全国24所高校的教育教学主要负责人以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姜嘉乐等80多位代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李茂国处长发表了重要讲话。李茂国处长指出,目前我国工程教育面临三个主要问题:工程教育目标模糊、教师缺乏工程经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由此培养出来的工科毕业生不能满足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国家战略的需求,我国的工程教育亟待改革。他对此次会议的举行表示充分的肯定,认为它是用行动来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大会。会议确定了第一批CDIO试点高校名单,共计18所高校,并成立了CDIO模式再创新试点工作组,决定由汕头大学任试点工作组组长单位并作为秘书处常设地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任副组长单位,燕山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分别作为机械类、电气类、化工类和土木类的专业类小组召集单位。在试点工作会议召开期间,汕头大学工学院举办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实践培训班”。
此次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会议标志着CDIO国际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全面实践和再创新的开始,CDIO工程教育模式由汕头大学一个学校的改革向全国推广,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汕头大学的共同努力下,CDIO工程教育理念被更多的国内高校接受并践行。
2010年4月,第二批21所CDIO试点高校产生。至此,全国共计有39所高校在开展CDIO试点工作。
2011年5月8日至11日,“2011年北京CDIO区域性国际会议”召开。本次大会由北京交通大学主办,由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汕头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单位协办。大会总主席为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教授,会议指导委员会主席由美国David Wisler院士、Edward Crawley院士和加拿大顾佩华院士担任,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兼理事长查建中教授。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比利时、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20多家企业的430多位代表参加了大会,其中包括国内外大学的校长、副校长60余位。参会学校中,既包括一些国内“985”、“211”院校,还包括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还有一些民办大学;同时参会的还包括10多位企业负责人。大家在大会期间共同探讨、交流了产学合作、做中学、国际化的战略、方法与实施经验。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王淀佐院士、中国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技术与教育研究所所长Dendev Badarch教授等均发表了讲话。
美国工程院院士David Wisler院士、Edward Crawley院士,比利时Group T鲁汶联合工程大学校长、UNESCO产学合作教席联合主持人Johan De Graeve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李乐山教授,清华大学副教授、UNESCO产学合作教席顾学雍博士等做了主旨报告,15个大学和企业介绍了实施CDIO的先进经验。本次大会同时还举办了“大学校长论坛”,60多位大学校长、副校长参加了校长论坛,许多二级学院院长、教务处长、教师等旁听了校长论坛的讨论。各位大学校长、副校长对中国大学的社会定位和如何作长期规划各抒己见,表达了强烈支持工程教育改革的愿望、信心,并阐述了具体实施措施。本次会议特别安排了“CDIO学生项目展示”,北京交通大学、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东北大学、马来西亚泰勒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白云学院、东北育才学校、汕头大学等16个项目组展示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本次大会期间,14所大学向评审专家进行了申请加入CDIO国际组织的陈述报告,经专家小组讨论后,将报请CDIO国际组织专家委员会讨论最终批准名单。
2013年5月17~19日,“中国CDIO工程教育2012年会”在广州召开。此次年会由教育部CDIO试点工作组主办,广州大学和汕头大学承办。本届年会以“工程教育质量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促进CDIO工程教育持续改革和全面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社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燕山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广州大学、汕头大学等全国90余所高校和单位的410名领导、专家和一线教师等参加了大会。39所CDIO试点高校代表参加的CDIO试点工作组会议,围绕CDIO工作组及各专业组2012年度工作总结、CDIO工作组及各专业组2013年度工作计划和有关CDIO进一步工作议题讨论等三个主题依次展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侯永峰副处长指出CDIO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并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专业认证、CDIO工作以及紧缺人才培养等介绍了理工处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顾佩华组长介绍了CDIO国际组织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世界著名高校开展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情况,强调了高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对2015年第一次在我国召开的国际CDIO会议充满了期待。与会人员围绕建立中国CDIO工程教育联盟、CDIO年会学术交流的多样化、如何实现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中国化与再创新、CDIO工程教育评估与工程专业认证的关系、CDIO工程教育培训的常态化与模式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www.chuimin.cn)
在18日的大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胡振敏在致辞中指出,自汕头大学于2005年率先在全国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来,经全体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高校共同努力,它所蕴含的理念和做法已为全国很多工科高校借鉴和吸收,成为历年来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同时,它发展了工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提高了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并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系统梳理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增进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高校中的适应性,使其在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国际CDIO组织主席Ron Hugo在致辞中指出,中国高校对CDIO教育模式的实践热情超出了他的预期和设想,这么多高校和参会代表也超出了他的想象。他相信在一个全球化时代里,中国一定能适应时代潮流,通过不懈努力,培养出高质量的工程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吴爱华处长作了《贯彻落实内涵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报告。报告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和推广CDIO工程教育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在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方面,他指出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把以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深化改革作为发展动力;把协同育人作为重要机制;把优化结构作为战略举措;把质量保障作为重要手段。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方面,他从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优化专业和人才类型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吴爱华处长重点论述了CDIO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发展CDIO的五条指导原则和四条CDIO发展建议。五项原则为:政府支持、专家主导、高校自主、相互借鉴和持续改进。四条建议分别是:加强研究、健全组织、产学合作和国际合作。
全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余寿文作了《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报告,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教授作了《一个教育学者眼中的CDIO教学改革》的报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姜嘉乐作了《略谈工程教育中的一体化问题》的报告,广州大学张春良作了《广州大学基于CDIO模式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报告。大会有“CDIO培养方案的构建”、“CDIO的工作实践”和“探究式与PBL实践”三个主题,分别在三个分会场进行报告与研讨。此次会议不仅交流了各高校实践和研究CDIO模式的经验,而且明确了未来CDIO组织工作的重心和方向。
(三)分类推进,深化改革
CDIO试点工作组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商定采取分类推进、深化改革的策略,成立了四个专业大类工作组,每个专业大类协作交流,逐步解决CDIO改革中的各项关键问题。试点工作组的具体思路是:从几个典型的工科专业开始进行CDIO模式在我国工程教育界的探索和实践,每个专业选择若干所大学开展试点工作,联合设计专业教学大纲,制订课程教学计划,进行专业课程建设,编写教材,建立评估体系,在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功后,逐步拓展试点高校的数量和专业范围。
之后,四个专业大类的CDIO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09年四个专业组完成了本专业的情况调研、专业类CDIO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计划设计、示范课程大纲编写等工作。
“全国电气类专业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会议”,2009年4月25日至26日在成都召开。汕头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燕山大学、海南大学、深圳大学、五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上海电机学院、佛山科技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温州大学及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共13所高校的4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大会分为经验交流和方案讨论两大部分。大会首先进行了经验交流,汕头大学沈民奋教授在报告中强调了专业实施CDIO的系列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院长、CDIO研究小组工科组组长王天宝教授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电子类专业实施CDIO的总体思路及方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杨玲副教授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详细阐述了具体专业的CDIO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南京工程学院殷埝生教授、上海电机学院王芳老师、浙江万里学院杨庆老师也在大会上做了CDIO教学改革交流报告。同时,与会代表围绕电气类专业CDIO工程教育的改革思路、改革方案、改革内容、改革步骤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就电气类专业教学大纲、示范课程大纲、课程计划等重要工作拟定了详细工作计划并确定了任务分工:①商定了电气类专业大纲调研计划,确定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作为首批试点专业纳入调研计划;②确定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深圳大学作为专业牵头单位,其余学校作为参与单位,共同开展具体专业层面的CDIO改革;③拟定了专业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及调研进度;④商定由专业牵头单位制定一套课程大纲模板,每所试点高校各自确定一门课程参与示范课程大纲编制;⑤确定了课程计划大体框架,并由专业牵头单位组织参与院校按专业分别制定。
“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化工类专业组第三次工作会议”,2009年12月11日至13日在合肥工业大学举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广州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宁波工程学院、茂名学院等高校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各试点成员单位交流了各试点高校CDIO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经验;讨论并修改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类CDIO课程计划(初稿)》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类CDIO教学大纲(初稿)》,并初步形成定稿;讨论并修改了“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示范课程教学大纲初稿;并就如何在我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中推进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试点工作进行了讨论。
“机械类专业组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会议”,2010年7月17日至18日在燕山大学举行,共有24所高校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汕头大学包能胜教授介绍了汕头大学机械学院CDIO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重点分析了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与课程计划的设计和实践;燕山大学赵永生教授介绍了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践行CDIO教学模式中联合实施基于团队的在随课堂教学阶段中开设的课程研究项目(三级项目),并且在课程设计阶段集成完成一个课程设计项目(二级项目)的整体改革思路;广州大学王一军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作为CDIO特色专业,广州大学在CDIO教学改革方面的建设情况及取得的成绩。东北石油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宁波工程大学等6个专业组试点成员单位分别作了相关报告。
四个专业大类工作组虽然进度各不相同,但都紧密结合本学科大类的特点探究如何去深化CDIO改革。
(四)CDIO试点高校的案例
在CDIO试点高校中,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有一定的代表性。一个是全校各学院、各专业参与改革,一个是以专业为改革的核心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涉及全校各个学院和专业,即“全员、全程、全面”。[2]因此,在学校层面上,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工程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支持改革工作。另外,还成立了“工程教育改革研究小组”作为研究和咨询机构;成立了“工程教育改革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成立“校企合作工作组”作为辅助。各学院、各专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产业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对课程和教学的设计、实施进行自主探索。因此,在相关学院成立由院系领导人任组长的“工程教育改革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具体专业的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制定、实施以及配套学生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等。
该校依据CDIO教育理念、大纲、标准设计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三位一体”培养方案。该校首先以工程师职业角色匹配设计方式建立了自然分层、因材施教的CDIO个性化人才培养框架。其次,在该框架下,变传统的自下而上的课程群组织方式为自上而下的组织方式,以日常工程设计作背景,先给出宏观、整体的工程概念,由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由工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到专业知识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为了实现自然分层、分流、因材施教的CDIO一体化培养方案,在改革的实施中,该校采取了一个核心、一个导向、三个层次、一条主线的改革路径。一个核心是指以角色为核心,以电子信息类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的基本需求为基础设定了三类角色(系统架构师、设计师、应用工程师)。一个导向是指以工程师职业训练为导向。三个层次是指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分解为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基本单元三个层次。一条主线是以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基本单元为主线贯穿于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的优化设计中。[3]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CDIO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和IT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针对本校IT专业的情况,提出了独特的TOPCARES-CDIO“八大能力”指标体系,其每一个字母代表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具体是指:T(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O(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开放式思维与创新,P(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个人职业能力,C(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A(Attitude and Manner)——态度与习惯,R (Responsibility)——责任感,E(Ethical Values)——价值观,S(Social Value Created by Application Practice)——实践应用创造社会价值。
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为改革的核心单位,因此,从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综合素质教育到组织管理等都是在专业层面上进行。例如,在培养目标制定上,该校通过对利益相关方的调研,经过对专业人才培养预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明确的、具体化的分析,在TOPCARESCDIO能力指标体系基础上,提炼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指标,进而最终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该校将各系学生工作由原来的按年级横向管理改为按专业纵向管理,实施以专业为基本教育单位的组织管理模式。学院通过制定基于专业的专业教师队伍、党团组织、学生社团与SOVO虚拟公司的一体化管理方案,使一个专业内的专业教学、素质教育、学生工作与学生课外的党团工作、校园文化活动、科技活动、创业实践等工作相互联系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各个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作出贡献。
该校是由我国著名的IT企业东软集团投资的,与企业界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在教学实施上也进行了许多创新,如建立3A实践教学环境、组建大学生创业中心(SOVO)、企业定制培养(IBT)等。[4]
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主管工程教育的相关职能部门作为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运行与行政管理工作。(三)重点措施建议设立教育改革项目,树立典范,加强教改指导与交流,是推广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要方式。......
2023-11-28
对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仍需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我国工程教育界对CDIO有着各种不同的态度:一种认为这是最好的工程教育模式,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引进,实施后紧跟国际步伐、与国际接轨。CDIO较好地回应了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挑战,其在中国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多样并富于变化。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未来发展中会继续存在如何中国化的问题。CDIO中国化必须在国际视野下来考量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历史与现实。......
2023-11-28
[4]中国工程院前常务副院长朱高峰院士指出:“工程教育指的是工程技术人员接受的全面素质教育,包括道德养成、能力训练、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水平的提高。”然而,在过去150年中,工程教育成功地保持了这个“亚同质”的专业内核心课程体系,使其具有统一的社会形象。我国的专业主义发展不完全,产业界对专业学会的参与度和专业学会对专业教育的指导都不够完善,这也间接地反映在工程教育脱离工程实践这一问题上。......
2023-11-28
(一)制定工程教育教学大纲中国版CDIO教学大纲以现代工程实践的实际为背景环境,是在对工程教育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系统调研、科学建构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合理的目标来源。工程教育应该根据各地各校的具体情况多样化发展,不应该让任何一种培养模式在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因此,有必要在成功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教育标准。......
2023-11-28
高校工程教育必须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工业生产领域的需求。这三个主题网络对欧洲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被视为欧洲工程教育再造的三部曲。在德国,其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思路是“两种模式并存,多次分流”。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国家工程院和美国工程教育学会也纷纷展开调查和制订战略计划,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MIT、斯坦福等名校的工程教育都进行了整体改革。......
2023-11-28
[5]因此,绝大多数师生都认为学生评价方式应该在评价目标与指导思想、评价主体、评价侧重点、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世界各国的学生评价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强调基于真实任务的背景驱动的评价;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重视高阶学习目标的评价。......
2023-11-28
(一)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目标体系、课程与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底,汕头大学工学院引入CDIO理念,这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国内和本校多年改革经验而作出的选择。依此类推,继续细化和分解,直至教师认为EIP-CDIO教学大纲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够在具体的课程和教学中实现并能够被测量和评估。......
2023-11-28
采用一体化工程教育改革思想作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发战略。时代和工程实践决定了一个时期工程教育的重点所在。然而,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师的角度,基于工程实践的培养是当今工程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方面。细化、可测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多种教学和学习方法探究的深入进行,从而促进学术性工程教育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还处于起步试点阶段。......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