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

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

【摘要】:(一)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目标体系、课程与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底,汕头大学工学院引入CDIO理念,这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国内和本校多年改革经验而作出的选择。依此类推,继续细化和分解,直至教师认为EIP-CDIO教学大纲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够在具体的课程和教学中实现并能够被测量和评估。

本项目的研究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目标体系、课程与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专业评估、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实施指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建议。

(一)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目标体系、课程与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05年底,汕头大学学院引入CDIO理念,这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国内和本校多年改革经验而作出的选择。我们认识到,我国现行的工程教育模式脱胎于前苏联的专业教育。该模式有两大与现代工业实践要求不相适应的特点:其一是适应计划经济要求的专业定向培养,其二是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的培养与现代工业要求脱节。专业的定向培养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毕业生缺少竞争力;学科教育没有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学科教育与工业实践脱节,学生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团队精神、交流能力和多学科、大系统掌控能力方面几乎得不到任何发展。针对这些弊端,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有系统的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组织、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项目开发、设计和建造的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较强的中、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基于对我国工程教育现状的考虑,汕头大学工学院在CDIO的基础上,提出了EIP-CDIO培养模式:即注重职业道德(Ethics)、诚信(Integrity)和职业素质(Professionalism),并与CDIO有机结合。这一创新教育模式强调做人与做事结合,做人通过做事来体现,做事依靠做人来保证,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培养出的工程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富有责任感(EIP-CDIO的培养框架如图1-4所示)。

图1-4 EIP-CDIO人才培养框架图

在对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目标体系、课程与教学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中国化的探索,主要内容如下。

1.明确专业使命和培养目标

专业使命是根据专业的愿景、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科的定位,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大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就是根据未来专业的发展、现今专业的定位、社会的需求、未来专业从业人员在社会的职责及角色,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包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成为怎么样的人才、将到达怎么样的水平、胜任什么样的工作等。

图1-5给出了汕头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电专业)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框架图,其特色是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来展示本专业的愿景、目标、战略以及实现以上目标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信息,使得所有的利益攸关者可快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使命和培养目标,并建立了后续所有工作的大框架,起到总体指导性作用。

图1-5 汕头大学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机电专业案例)

2.制定专业培养标准(知识能力素质大纲)

为了实现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将上述顶层设计对工科学生在毕业时的“学习产出”期待进行细化和分解。

在对工程教育各利益相关者集团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汕头大学工学院各专业制定出了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详细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产出”目标集合,即EIP-CDIO专业培养标准。

以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表1-2)。为了实现上述的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专业培养标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技术知识和推理;②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职业道德);③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④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CDIO)。即EIP-CDIO教学大纲的第一层内容,再将第一层内容进行细化和分解,例如,“技术知识和推理”就可被细化和分解为:1.1基础科学知识;1.2核心工程基础知识;1.3专业工程基础知识三部分,即EIP-CDIO专业培养标准的第二层内容。依此类推,继续细化和分解,直至教师认为EIP-CDIO教学大纲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够在具体的课程和教学中实现并能够被测量和评估。这样,就得出了土木工程专业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包含四层指标的EIP-CDIO大纲。

表1-2 汕头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案例(部分)

(续表)

(续表)

3.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为了达到EIP-CDIO专业培养标准中对工科毕业生“学习产出”的期待,必须设计和编制适当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去实现。由课程、项目、实习实践以及各类课外活动所构成的教学环节将专业特征目标所列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方式进行统筹与整合,一体化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体系要求全方位地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即要求课程体系依目标体系而设置,教学方法依目标要求而开发,学习方法配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与成长规律而采用,考核方式依据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反馈要求而设计,以培养目标为依据进行评估反馈,持续改进。最后,要求明确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或环节对专业培养标准的贡献,即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矩阵

汕头大学工学院按照CDIO的培养模式,再结合自身的学校和专业特色,提出了以三级团队设计项目为载体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以团队项目为骨架的设计,可以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训练、扎实的课程学习和广泛的探索兴趣结合起来,将知识学习和个人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大系统掌控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汕头大学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基于EIP-CDIO能力—素质—知识教学大纲和对利益相关者的调研,按照CDIO模式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流程,设计出以四个一级团队设计项目、四个二级团队设计项目、每门课程一个或几个三级团队设计项目为导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同时采用了陆小华教授设计的以三级设计建造项目为基础的鱼骨型课程表达方案(图1-6),清楚地显示了专业培养的基本方案和路径,连接各学科课程与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因为关系表达清晰、结构明确合理,鱼骨型课程结构表达方式在国内各试点高校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一级项目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在项目中,4~6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有一个具体的项目,从概念设计、系统设计和传动与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直到成功制造出来,经历一个完整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C-D-I-O)全过程。

图1-6 汕头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计划鱼骨图

在《产品设计》、《先进制造》、《电子电气技术》和《动力学与控制》(创新设计项目)四个二级项目中,每个都是基于课程群的综合性的设计项目,能够有效地把相关联的课程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和关联的知识群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课程群建设与实践的结合可以避免内容重复,减少学时。

三级项目以单门课程为基础,在为学生提供强大基础知识背景和数学、科学方法训练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自身需要设立小规模、低成本、短学时的实践项目,旨在加深和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

在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之后,要求明确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或环节对专业培养标准的贡献,即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如图1-7所示。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将专业特征目标所规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可以直观地看出课程计划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密切关系,合理地回答为什么在本专业中需要设置这门课、这个培养环节以及培养程度的期望。

汕头大学的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矩阵采用以布卢姆学习目标分类法为基础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以1(最低)、2、3、4、5、6(最高)来表示对此项知识、能力或素质要求达到的程度,无要求则留空。

图1-7 汕头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矩阵

4.实施基于项目/问题等探究式主动学习

为充分发挥汕头大学EIP-CDIO一体化课程体系在课程群和三个层级项目上的优势,工学院实施了集成基于项目/问题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一体化主动学习方法,以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将科学与技术知识和工程能力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学习型。

基于项目的学习通过项目设计将课程体系有机地、系统地整合起来,使得所有需要学习的知识、需要培养的能力和需要具备的素质都围绕团队设计项目这个核心形成一个整体。学生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学习探索、综合应用知识,锻炼团队精神,学习基本项目的组织、管理,培养CDIO能力。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一级项目“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Ⅰ”)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4~6名学生组成项目团队,设1名小组长,由1名专职教师指导。要求每个项目团队选择一个具体项目或题目,比如《自动卫生快捷的取筷装置》,从市场分析与技术需求分析开始,做项目的“市场调研与技术分析报告”;第二阶段(“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Ⅱ”)在市场调研报告、技术分析报告的基础上,逐步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与指导教师讨论、内部讨论、查资料等各种方式,提出多个总体设计方案,并比较优缺点,在控制总体成本的基础上,结合小组能力与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初步选择一个较为合适的总体设计方案;第三阶段(“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Ⅲ”)在选定总体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进一步完善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开始进行机械零部件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过程;第四阶段通过前面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Ⅰ至Ⅲ的实践,经设计完善,开始加工、制造、安装以及综合调试。

在这样一个完整的团队设计项目中,尽可能模拟行业企业的工程项目环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系统,其中学生可能会碰到诸如方案设计不合理、原材料与部件买不到、加工能力和经验不足等问题,在对一个个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探究相关知识,主动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主动应用探究式学习和经验学习方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等。

在单门课程的教学上,EIP-CDIO模式首先要求改革课程教学大纲,将传统的只包含知识要求的教学大纲转变为集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一体的教学大纲;然后根据新教学大纲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一般要求拓宽知识面(增加同其他课程的联系)、减少讲授课学时以增加研讨和团队设计项目学时;最后是改革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式,减少笔试成绩的比例,增加团队设计项目成绩的比例。

反思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批判性思考,对问题进行思考回答的过程就是深化课程学习目标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与问,加深对理论知识、学习过程等的认识。因此,在学校计算机专业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针对课程是计算机技能性的特点,特别加强了“反思环节”,着重设计了表1-3所展示的项目报告会及其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提高知识和思维、思辨能力的培养,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表1-3 “Java程序设计”课程实施的项目报告及其反思环节

(二)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传播与发展的研究

自2005年汕头大学工学院进行CDIO工程教育改革以来,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全国迅速传播。CDIO因应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时代需求,激发了我国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热情,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成为一种影响力巨大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1.CDIO在我国高校的传播过程

CDIO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研究尝试,酝酿变革

2005年,汕头大学工学院进行CDIO工程教育改革;2006年1月下旬,CDIO委员会一致同意接受汕头大学成为我国高校第一个CDIO成员。2006 年11月,汕头大学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次评估成为CDIO被国内高教界关注的重要契机。2006年11月20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组长杨叔子院士、副组长钟秉林教授以及秘书余东升听取了汕头大学工学院的EIP-CDIO教育改革的情况和教学成效,并重点参观了汕头大学工学院实验室和CDIO创新实践中心。汕头大学的CDIO教学改革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的支持下,汕头大学于2007年11月5日举办了“2007年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论坛”。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该论坛。2007年11月6~8日,“2007年国际CDIO研讨会”在汕头大学召开。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等CDIO国际组织成员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在汕头大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研讨工作。

2)建立试验机制,试点推广

2008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成立“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课题组的任务是研究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情况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及做法;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情况进行调研并指导有关院校开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织开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研讨与交流活动。汕头大学常务副校长顾佩华教授担任组长。2008年5月17~19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和汕头大学联合主办了“2008年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参加教育部“2007年第一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的工科院(系)、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等近100所院校的200多位嘉宾代表。

全国性的CDIO试点工作启动,是在2008年12月。2008年12月13~15日,“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会议”在汕头大学举行。会议确定了第一批CDIO试点高校名单,共计18所高校,并成立了CDIO模式再创新试点工作组,决定由汕头大学任试点工作组组长单位并作为秘书处常设地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任副组长单位,燕山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分别作为机械类、电气类、化工类和土木类的专业类小组召集单位。

2010年4月,第二批21所CDIO试点高校产生,至此,全国共计有39所高校在开展CDIO试点工作。

2011年5月8日至11日,“2011年北京CDIO区域性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2013年5月17~19日,“中国CDIO工程教育2012年会”在广州召开,此次会议不仅交流了各高校实践和研究CDIO模式的经验,而且明确了未来CDIO组织工作的重心和方向。

3)分类推进,深化改革

CDIO试点工作组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商定采取分类推进、深化改革的策略,成立了四个专业大类工作组,每个专业大类协作交流,逐步解决CDIO改革中的各项关键问题。试点工作组的具体思路是:从几个典型的工科专业开始进行CDIO模式在我国工程教育界的探索和实践,每个专业选择若干所大学开展试点工作,联合设计专业教学大纲,制订课程教学计划,进行专业课程建设,编写教材,建立评估体系,在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功后,逐步拓展试点高校的数量和专业范围。

四个专业大类的CDIO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09年四个专业组完成了本专业的情况调研、专业类CDIO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计划设计、示范课程大纲编写等工作。四个专业大类工作组虽然进度各不相同,但都紧密结合本学科大类的特点探究如何去深化CDIO改革。

2.CDIO在我国传播与发展的特点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校自主变革与政府协调的互动。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的传播是一个高校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是高校自主性、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同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从一开始就大力推动,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这个传播过程上下结合,高校自主变革与政府协调互动,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的教育改革模式。

2008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成立“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为CDIO开始在全国传播的重要节点。自2009年起,CDIO试点工作组每年举行两次全国性的CDIO试点工作会议,每次会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的领导都亲自与会,并做重要讲话。另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领导还参加每次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骨干教师培训班。CDIO工程教育改革,还得到了中国工程院的大力支持。中国工程院一直关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2008 年9月17日,汕头大学副校长顾佩华院士应邀到中国工程院汇报CDIO工程教育改革。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的传播过程中,教育媒体杂志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积极支持CDIO试点学校的研究与实践,是CDIO在我国的重要交流论坛。

3.CDIO对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意义和价值

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在许多方面契合了“质量工程”。“质量工程”启动后,国内各高校在此大背景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创新,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工程教育模式单一的状况。如何打好坚实的工程科学基础与实践动手能力基础,如何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以有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工程教育改革的主题。CDIO大纲指导下的、设计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与教学体系为我们提供了符合国际共识的、可以借鉴的工程教育新模式。CDIO可以并正在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着力点。

CDIO可以为专业结构调整、特色专业建设提供范例。“质量工程”提出,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按照分类指导、强化特色、突出能力的建设原则,从全国30000个专业点中,遴选3000个左右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每个特色专业点要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在发挥专业优势和办出专业特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同层次、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领头羊。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具体指导,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大力支持下,有11个进行CDIO改革的专业成为国家特色专业。

CDIO为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引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CDIO模式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能力—素质大纲,还提出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施计划—评估方法一整套完备的可操作性很强的系统方案,有利于将全面系统的能力—素质培养要求落实到实践教学当中,这样就为工程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明确而良好的结构框架,为每个学校的改革和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CDIO组织还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各个高校可以从这些开放资源中获得实施指南、实践建议、教学材料、方法建议等。

CDIO可以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化。CDIO一开始就是国际合作的产物,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提出,世界各国的约百所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组织。CDIO是一个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合作计划,它提供了一个成熟的国际模式以及一个可能共同进行认证的基础。它并不是一个规定的模式,每个国家、每个大学、每个专业都有其自己的需要,根据当地、本专业的环境进行改革,这就使得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更加容易。为了帮助学校、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改革,CDIO提供了一整套资源、方法和思想,用以促进全世界工程专业的共同合作。同时,CDIO支持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国际流动,促进在质量保证方面的合作,要求工程教育认证的国际化。

CDIO可以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启示。2010年6月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启动和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内在精神上是互通的,在培养目标、任务、理念与方法以及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相关性。CDIO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都强调高校与工业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都注重以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培养,都致力于构建行业、企业与高校互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都期望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人才。因此,可以采用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而进行CDIO改革的高校会更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一体化的CDIO课程与教学体系可以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学校培养方案。

4.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CDIO模式有着广泛的适应性,但在我国迅速传播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如CDIO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精英化和大众化问题、创造与模仿问题、教师适应性问题等,我们认为在这些思考与探索中,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更加深入。

CDIO是一种符合国际共识的、全面的、系统的工程教育改革。它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工程教育的理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程教育模式,个别情况下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教学方法,这就带来了在什么层面上理解CDIO的问题。把CDIO工程教育简化为问题教学、项目教学等误解影响了CDIO改革的深入进行。

在CDIO的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将CDIO形式化、概念化、肤浅化的倾向。许多高校为改革而改革,重形式轻实质。有些学校为了随波逐流或迎合改革热潮,或是为了申请项目课题、为了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资源支持等原因而进行形式上的研究和改革,并未从本质上具备改革的动机。这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改革质量的下降。

在我国CDIO改革中还有将CDIO改革模式单一化的倾向,一些高校模仿多于创新。在当前CDIO工程教育改革中,存在着一些照抄照搬,脱离本校历史与特色的现象,如个别学校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甚至实践项目被一些学校简单模仿。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对未来工程师的培养要求不同,每个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办学特色也不一样,那么所进行的CDIO改革也应该是不同的。

(三)专业评估与工程教育改革的可持续创新

CDIO模式中的标准12“专业评估”,“是一个对照12条标准评估专业,并以持续改进为目的,向学生、教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反馈的系统”。借鉴CDIO标准,可以帮助完善专业、院系、学校三级创新保障机制,建立一个能有效评价整个培养计划并根据社会需要及时更新的机制。

汕头大学与MIT合作,针对每条标准设计了一个评分指引(rubric),计划将该评分指引用于每个实施专业自评,作为检验自身改革深度和发现改革“短板”的工具。

1.标准1——背景环境

此原理将产品、过程和系统生命周期的开发与运用——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作为工程教育的背景环境。

评分指引:

2.标准2——学习效果

这是具体、详细的学习效果——与专业目标一致,并得到利益相关者验证的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能力以及学科知识。

评分指引:

3.标准3——一体化课程计划

这是一个由相互支持的专业课程和明确集成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能力为一体的方案所设计出的课程计划。

评分指引:

4.标准4——工程导论

其是一门工程导论课程,提供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中工程实践所需的框架,并且引出必要的个人和人际交往能力

评分指引:

(续表)

5.标准5——设计—实现的经验

在课程计划中包括两个或更多的设计—实现的经验,其中一个为初级,一个为高级。

评分指引:

6.标准6——工程实践场所

工程实践场所和实验室能支持和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学习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学习学科知识和社会学习。

评分指引:

7.标准7——一体化学习经验

一体化学习经验带动学科知识与个人和人际交往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能力的获取。

评分指引:

8.标准8——主动学习

这基于主动经验学习方法的教与学。

评分指引:

9.标准9——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www.chuimin.cn)

采取行动,提高教师的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的能力。

评分指引:

(续表)

10.标准10——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采取行动,提高教师在提供一体化学习、使用主动经验学习方法和考核学生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评分指引:

11.标准11——学习考核

考核学生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学习。

评分指引:

12.标准12——专业评估

这是一个对照12条标准评估专业,并以继续改进为目的,向学生、教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反馈的系统。

评分指引:

专业评估的方法包括:审阅文件;与个人和专题小组访谈;问卷调查;教师教学日志;外请专家审查;纵向比较等。在学校自评阶段包括如下工作:思想发动、组织落实、材料准备、自评报告、评估实测表、向专家组提供材料。专家组进校考察可以分为听、看、查、谈、评、议六个方面。

(四)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实施指南

进行教育改革,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改革的具体内容,其二是改革的方法与路径。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确立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与教学体系、建立新的学生评价体系等。改革的方法则是如何结合CDIO进行组织变革、如何推进CDIO改革。下面我们结合试点高校的经验来描述CDIO实施指南。

1.一体化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

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体化思想,体现在三个主要的方面:培养目标、培养理念与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式与持续改进的一体化;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一体化。下面我们结合39所试点高校的经验谈谈CDIO工程教育一体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1)结合各专业实际,改革培养目标体系

试点高校在CDIO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都尽量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再认识、再构思、再设计,把CDIO的标准和能力大纲融入到本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比如,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十分注重CDIO的本土化和再创新。该校在CDIO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结合自身特色和IT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在充分考虑学生、教师、产业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和IT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针对学院IT专业的设置情况,对CDIO能力培养大纲在继承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调整并增加了部分能力指标,构建了具有东软特色的能力指标体系,提出了独特的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8所示。

图1-8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

TOPCARES是八个一级能力指标首个英文字母的组合。该模式的核心是“八大能力”指标体系,其每一个字母代表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具体是指T(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O(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开放式思维与创新、P(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个人职业能力、C(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A(Attitude and Manner)——态度与习惯、R(Responsibility)——责任感、E(Ethical Values)——价值观、S(Social Value Created by Application Practice)——实践应用创造社会价值。[9]TOPCARES-CDIO能力指标体系包含8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和110个三级指标,并在部分三级指标下面根据具体专业的不同要求细分出四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之间按照逻辑包含顺序和重要度加以组织。

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涉及全校各个学院和专业,即“全员、全程、全面”。该校依据CDIO理念、大纲、标准设计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三位一体”培养方案。以该校电子信息学院为例,该学院采取了“一个核心、一个导向、三个层次、一条主线”的改革路径(图1-9)[10]

图1-9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的CDIO改革路径

(1)一个核心是指以角色为核心,以电子信息类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的基本需求为基础设定了三类角色(系统架构师、设计师、应用工程师)。

(2)一个导向是指以工程师职业训练为导向。

(3)三个层次是指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分解为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基本单元三个层次。

(4)一条主线是以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基本单元为主线贯穿于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的优化设计中。

浙江万里学院则提出了基于IEC-CDIO(Innovation &Enterprise Capability-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该理念的核心就是要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以验证性课程设计为知识“点”,以模块级实践课程为方向“线”,以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为应用“面”,通过“点、线、面”一体化项目贯穿整个信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在构思和设计阶段采用“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实施和运行阶段采用“合作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2)改进专业培养方案,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CDIO工程教育模式由于建立了清晰、系统的能力大纲,培养目标明确,各高校易于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因此,试点高校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理清理念的基础上,设计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了课程体系,如图1-10所示。该校的课程体系强调专业学习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教书与育人、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注重知识和理解、技能和能力、判断和态度的提升。重新分配可用的时间和教学资源,压缩总课时,兼顾能力培养和学科知识,模块化设置课程,为学生拓展知识面和加深专业能力提供不同的选择。

图1-10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在重构课程体系的同时,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还开始了CDIO教材的编写,已初步完成了电子基础系列教材,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该系列采用基本原理结合典型工程应用实例的结构,引入新技术,精选内容,保证基础,突出工程应用。每章有贯穿始终的典型工程应用案例,有目标设定、目标测评、思考题、实践与提高、工程训练项目和习题,并有小结和英文术语表。全书形成以理论做基础、以实践促提高、以能力为特色的编写理念。整套教材整体统一,又各有特色。

3)实施基于项目等的教学方法,探寻主动教与学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不仅要求教学目标的变革,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也要进行改革。各试点学校都十分注重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在基于项目或问题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roblem-Based Learning)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强调以“工程的方法”培养学生。

燕山大学工程在实施基于项目等的教学方法、探寻主动教与学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以该校的机械工程学院设计与分析专业为例,该专业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共设置课程三级项目7项、三级实物项目1项、二级项目1项、一级项目1项,以课程项目为载体,构建“冶金机械装备结构与CAD/CAE技术、实验/实践”一体化项目课程体系,如图1-11所示。该项目课程体系十分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做好项目课程体系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他们又开始了各二级项目和三级项目的设计和实践。比如,学院成立跨专业的专业教学团队,整合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单片机”以及“机器人技术”三门课程及其项目,提出了以《智能车及灌篮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制作》为主载体的二级项目架构,如图1-12所示,构建了集“课堂教学、讨论互动、动手实验、项目研究、课程设计”五位于一体并且有机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了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以2009年已完成的项目式教学为例。项目教学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三级项目实施阶段):基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两门课程共同的三级研究项目,课程组选择的项目是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制作,这个项目需要综合运用以单片机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知识。第二阶段(二级项目实施阶段):用四周的专业课程设计时间,让学生将课程项目阶段完成的智能小车升级为简单的移动式抓取机器人和搬运机器人,并通过书面工作报告、汇报讲演和分组搬运物料竞赛等方式进行验收考核。学生自主完成从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加工制作、集成调试、一直到比赛的全部过程。在项目的考核中引入了成本考核指标,并且还创造性地引入了学生的自评分。通过项目式教学改革的实践,学生们认为此种教学体验“是一场不同寻常的经历,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用汗水浇灌出的作品,并最终验收成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此种教学方式“使我们无论是课程知识的学习,还是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充分发挥了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真正得到了成长”;这些收获“必将终身受用,使我们更有信心与能力面对更大的挑战”。

4)改进教学管理流程,探讨学生能力的考核方法

为了适应CDIO中基于项目/问题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的改变,各试点高校积极改进教学管理流程,探讨学生能力的考核方法,正逐步形成和完善自身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

图1-11 燕山大学工程学院设计与分析专业项目体系结构图

图1-12 燕山大学机械学院《智能车及灌篮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制作》二级项目的架构

东北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针对传统的项目考核方式在能力考核,如学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表达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多元课程考核方法:学生综合成绩=笔试(40%)+讨论(20%)+实验与实践(20%)+平时成绩(20%)。其中试验与实践成绩=个人成绩(10%)+团队成绩(10%)+答辩成绩(10%)。项目设计能力的评价方式如表1-4所示。

表1-4 东北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项目设计能力评价表

(续表)

5)建设CDIO工程实践环境,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CDIO标准5是设计—实现经验,标准6是工程实践场所,CDIO要求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就接触真正的工程实践,直接体验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系统全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试点高校在构建CDIO实践场所与环境方面,或者投入资金新建,或者整合已有资源,以符合现代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要求。例如,东北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于CDIO理念,筹建了创新设计与实践实验室,配置了必要的设备、配件和工具。在单片机实验系统中,作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验手段和条件,用于训练学生的单片机初步应用能力,为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课程奠定实践基础;自动控制雕刻机,作为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与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验手段和条件,用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控制和数控加工方面的初步能力,为机电一体化创新设计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数控驱动卡与自动控制雕刻机配套使用,便于系统软件开发和升级。迷你型车床与迷你型铣床作为创新实验项目实施的必备工具,可以加工软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多种模型零件,既节省成本,也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该设备作为机床主体,叠加单片机或PLC等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可以自主开发出小型数控机床,自身可以派生为创新项目。智能抽油机模拟实验装置作为石油钻采机械课程和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验手段和条件,用于培养学生对主要采油设备的工作性能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开拓思维,树立科技研发与创新的工程意识。

南京工程学院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在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全面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遵循“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在认真学习研究国外CDIO工程教育成功经验的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产学合作共建实验室、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综合项目实训、实施“做中学”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了基于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借助校企共建实验实训中心平台,构建了技术知识、工程实践和综合素质三者结合的教学体系,在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层次得到明显的提高。

2.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过程

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第二个方面则是如何进行组织变革、推进CDIO改革。织变革理论初始者勒温(Lewin)将组织变革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解冻(unfreezing),提升变革动机;变革行动(moving),变革策略执行;再冻结(refreezing),强化组织新均衡。哈佛大学科特(Kotter)提出了指导组织变革规范发展的八阶段流程:①建立急迫感:考察市场和竞争的现实状况,发现并讨论危机;②成立强有力的指导团体:组成一个具有足够权威的团体来领导变革,鼓励这个团体以一个团队的形式展开工作;③开发愿景:用愿景协助指导改革方向,开发实现愿景的战略;④沟通变革愿景:利用各种途径将新愿景和战略传播出去,通过指导团体教给大家新的工作方式;⑤实施授权行动:消除改革的障碍,改革严重影响愿景实现的系统或结构,鼓励敢于承担风险和非传统的思维行为和行动;⑥规划并取得短期成功:规划一些可见的改善绩效的措施,促使这些措施获得成功;⑦巩固成果短期成果并推动组织变革:利用已经获得的信心来改革,聘用擢升并发展能为新愿景工作的员工;⑧将新方法制度化:明确新行为和企业成功的联系,采取措施保证领导力的发展和传承。[11]

CDIO工程教育改革同样是一个组织变革的过程,下面结合汕头大学和其他试点高校的经验,谈谈如何实施CDIO。

1)领导积极推动,营造改革氛围

任何改革都必须有强大的推动力。比如,汕头大学的主要领导者直接策划指导工学院的EIP-CDIO工程教育改革,多次向工学院教师和学生介绍推广CDIO工程教育模式,参加院内的CDIO研讨会和培训会;积极为工学院EIPCDIO改革争取资源支持,清除改革过程中的障碍;积极推动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院校交流改革经验。

为了营造工程教育改革的氛围,其他高校与汕头大学工学院一样,组织教师参加CDIO培训会,学习国外高校进行CDIO工程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对参加初期CDIO改革的学生进行调查并展示他们对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评价和期待;向校友企业征求他们对参加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学生的评价并公开。同时举行CDIO研讨会,为教师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和论辩的场所和机会,回应一些教师对CDIO模式的质疑,探讨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统一认识。

在CDIO改革过程中,学院充分发挥改革积极参与者的榜样作用。学院先挑选具有较高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并有较高参与激情的教师率先进行试点,在使用实验设备和学院其他资源时给予最大方便,努力为这些教师从学校和其他方面争取资源,初期实施成功的榜样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发挥教师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任何改革想要取得成功,应该让所有组织成员积极参与改革。在CDIO工程教育改革中,学校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试点高校的教师主动参与各种CDIO教学改革研讨会、参加CDIO国际会议、积极承担各级CDIO教改项目,CDIO能力大纲、课程计划、单门课程大纲、团队设计项目和学生考核方案都是在教师集体参与下制定并实施的。

在CDIO教育改革中,学生居于关键的位置。在制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教学大纲时,各高校调查并听取在校学生、新老校友的意见建议;在CDIO工程教育改革每一阶段实施完成后,都要对学生进行调查反馈,以获得他们的评价和意见,改进下一阶段的改革;还举办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3)建立持续推进改革的动力机制,将改革成果制度化

在CDIO工程教育改革中,必须建立持续推进改革的动力机制。比如汕头大学工学院首先就要求做好工程教育改革的文件、培训会和研讨会的会议记录、教师工作体会的备忘录、学院制定的改革规划纲要、CDIO教学大纲、各专业的课程计划和各单门课程的课程大纲等所有的文件和案卷的保存、整理和提炼工作,将主要文件升格为制度规范。

其次,各高校都制定了新的教师考核考评机制。既有的采用简单以教学工作量(或授课学时数)计算岗位津贴的教师聘任标准和分配制度不利于推动教育改革工作,因为在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授课的时数可能会减少。因此,这些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津贴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为了消除“算工分”分配制度对教育改革的负面作用,汕头大学配合教学改革开展了教师的“年薪制”改革,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改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为重要依据确定一个聘期内的年薪待遇,从根本上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建立ISO教学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基于ISO的系列标准,汕头大学工学院明确CDIO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重点,设置合理的、可测量的长期及短期管理目标,并按照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原则,定期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同时根据内部与外部的需要及评估反馈,对整个系统进行持续的改进。目前已建立教学过程质量保障系统、文件系统、组织程序系统、业务流程系统、教学评估系统。

4)协调好改革各方面的关系,提供所需资源

提供必要的资源对于持续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能长期稳定地为改革计划提供新的充足资源,教育改革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各试点高校努力筹措资源,这些资源既包括资金、实验设备等硬件资源,也包括像时间、组织权力、机会等软件资源,加大了对CDIO改革的支持力度。

工程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界提供具有创新和管理能力的优秀工程师,企业是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只有高校与企业充分联手合作、优势互补,才能不断明晰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标准,使社会资源在工程教育的过程中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为此,各高校采取了与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办学条件。

5)积累实施经验,持续推进

在CDIO工程教育改革中,汕头大学和其他试点高校不断遇到很多具体的困难,如改革的积极性问题、师资的问题、投入的问题、评价的问题,等等。大家不断探索,积累了许多改革的经验,如表1-5所示。

表1-5 CDIO在国内高校推广过程中的难题与解决经验

(续表)

(五)构建我国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建议

1.构建我国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总体思路

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改革传统的工程教育模式需要建立一体化培养思想和培养模式。树立一体化教育改革思想,就要从培养目标开始考虑目标的可落实性和可评价性,将考核评估和反馈改善结合起来,持续改进。当前很多工程教育改革把注意力放在了实践的形式上,缺少对工程这个专业(profession)的研究,缺少一个将工程教育中各种问题进行一体化研究与解决的纽带。因此需要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借鉴CDIO工程教育改革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以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历史契机,以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环境,以学科基础知识为基础,找准培养定位,确定培养特色,确定人才培养标准,培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与评价方法、学习与成长环境等各方面进行整合,形成有中国特色、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培养模式的最小实施单位是一个专业,鉴于我国管理和资源调配权限的现实,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建立应该以学院或实体学系为主体,以学校及政府政策为主导,以教师为主要探索和实践者,以师、生、校友、产业界和政府为主要利益相关者,以专业培养特色与定位为培养目标的来源基础,以培养目标为课程体系整合与建设的基础,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开发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教学方法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相结合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以培养目标为基础开发学生能力评估与促进机制,以培养目标为准绳建立一体化反馈与持续改进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1)制定中国版工程教育教学大纲

CDIO教学大纲以现代工程实践的实际为背景环境,是在对工程教育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系统调研、科学建构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合理的目标来源。CDIO教学大纲的产生基于培养能领导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的工程师,大纲的条文契合目前的研究与实践对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广泛认识。大纲完整涵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育的四大支柱,满足世界主流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工程教育社团和工业界对工程师培养的要求,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教育培养目标体系。大纲将高层目标进行系统的分解,使得这些高层目标能够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培养环节,并且能够得到有效的观察。大纲的详细性使其能够很好地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功能性,即能够完成目标的导向、选择、调控、激励和评价等各项功能。因此,CDIO教学大纲是一个优秀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体系,可以作为广泛的工程教育领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

然而,我国具有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处在不同的工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工业实践环境和不同的普通和高等教育环境,因此需要在CDIO教学大纲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环境进行修订。

2)课程与教学体系的整合

课程体系整合研究,包括学科课程的整合、学科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以及学科课程与实习实践的结合、实施与评估方法体系研究。

一体化课程计划是CDIO一体化教学思想的重要基础。详尽的能力目标的表述使得一体化课程计划的编制得以实现。汕头大学工学院对教学项目的三级分类体系和鱼骨课程结构清晰地表达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在关系,在实践上具有生命力,得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编制者广泛的认可。然而,这个实践还没有涉及课程计划内学科课程拥挤的问题。长期的理论化倾向和学科发展的深入,使得一个专业所需要学的课程越来越多。课程体系的整合将是决定工程教育改革成功、教学质量飞跃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然而,成功的整合和精简的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提高。因此,课程体系的整合与精简应该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以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方式统筹发展、共同进步。

CDIO对学生学习的评估方法总结了已有以学习为中心的评估的研究和实践,有比较完整的体系,可以作为早期实践的指引。要通过严格、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建立比较完善、有强大的研究与实践背景支持的学生考核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3)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教育标准

参考《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研究制定独立于教学模式、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教学标准、考核标准和教师标准等。工程教育应该根据各地各校的具体情况多样性发展,不应该让任何一种培养模式在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然而,一个成功的培养模式背后所包含的基本思想应该加以推广,作为指导建立新培养模式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在成功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教育标准。

4)基于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研究

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汲取,同时还是能力与素质的养成。仅将学校当作知识传授的场所势必妨碍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知识仅仅是为了准备考试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无背景的情况下求得的知识经常是惰性的和不具实践作用的。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对象。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过程中构建的一种交互状态,不是事实;知识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学校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环节,还需要给学生创造实践和交流的环境,促进他们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育不仅包括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和时间,还包括对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支持与安排。

2.构建我国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重点措施的建议

我们建议科技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成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协调工作小组。在协调工作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各类工程教育专家成立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对整个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的领导与规划工作。首先应制订计划,将项目分为几个重点领域,每个领域包含若干个子项目,将子项目按招标方式立项。招标立项结束后按照重点领域成立由子项目承担学校组成该领域子项目工作协作组。协作组负责本领域工作的协调、交流和监督工作。

1)设立若干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实验区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CDIO工程教育具有完整的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实施标准和评估手段,是一个完整的一体化工程教育改革模式。作为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一个起点可以先直接应用CDIO改革模式,同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因为CDIO模式和新探索的模式具有类似的一体化教育思想或实施理念,CDIO模式和新的修正模式应该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2)加强项目分类指导

可设立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提高三个领域;将项目按领域分解为子项目,进行子项目招标;对重点项目可考虑一个项目两次或多次立项,以保证重点项目的质量和完成时间。

3)加强各校协作

按领域成立项目协作组,协作组负责本组内项目的分工、进度和协调。将所得的成果提炼并一般化之后推广出去。这将是以点带面,教学改革成果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的一步。建立讨论会、现场会、成果展示会等多种交流展示机制,加强立项项目的检查、交流与指导。

4)建立评估与退出机制

设计自评方案,建立评估机制,建立反馈改进机制。设立项目退出机制,保证整个项目能够同时进展。

5)支持设立企业教育联盟,鼓励工程师和企业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工程教育改革过程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政策,通过制度与利益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工程教育改革。企业在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素质与能力结构、实践与实习、教师的工程实践等方面可以提供咨询与指导。高校与企业还可以建立双向交流机制,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工程教育教师也可以在企业环境中得到锻炼。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产学研合作与互动机制会为工程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