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陕西十二五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陕西十二五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摘要】:2.空间布局洪庆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0.64平方公里,其中可用于工业用地的约8平方公里。按照洪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集群加差异的产业空间布局理念,结合洪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条件和现状,规划逐步形成“一心、一带、一园、三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

二、洪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坚持”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区委、区政府“四轮驱动战略”和“打造洪庆科技生态新城”的要求,坚持“工业立区、项目兴区”,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招商引资和优质服务,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实现洪庆工业园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实施。规划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战略性、预见性和完整性,但在具体实施上则要讲究策略,分步骤扎实稳步推进。

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兼顾传统产业。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使其成为园区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但同时也要注重传统优势产业在吸纳就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城区企业外迁和完善产业链配套上不可替代的作用。

坚持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以适应工业化中期重工业加速发展的规律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挥本地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坚持产业发展与增加居民收入相结合。产业发展和城市化需要大量土地支持,在这一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把产业发展和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多渠道增加失地农民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尤其是创造条件增加他们的财产性收入,使广大群众能够在产业发展中富裕起来。这一点应在洪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中加以体现。

(二)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1.功能定位

洪庆工业园区将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主城区东扩的重要城市功能承载新区;现代新型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西安市、灞桥区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聚光点与示范区。

2.发展目标

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内一流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内陆型对内对外开放高地、灞桥区招商引资的新载体、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和全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通过产业整合、改造、升级,将洪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系列清晰,产业链条长,在陕西乃至西部地区具有较强产业聚集能力和较高经济开放度的产业转移承接园区和多层次加工制造业基地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到2020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到2020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达到5—10家,超1亿元的企业20—30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100家。

3.发展战略

一是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积极采用各种方式筹措建设资金,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领域。通过利用内外资,引进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和管理,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嫁接和改造,加速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促进园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满足客商在投资环境上的更高要求,在投资服务上向高效率、细腻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承接东部产业、技术和资本的梯度转移,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资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外向型项目。

二是工业强区战略。洪庆工业园区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工业为灵魂”,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提升工业化水平,加速工业化进程。全力打造军用、民用复合型的新型工业集群,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航天高技术应用产业、核技术应用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及相关配套产业。

重点发展航天高技术应用产业、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和能源化工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三是区域经济联动战略。依托园区道路、水、电、气、暖、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工业区和商贸物流服务区,构建洪庆工业园区与城市功能一体化格局。增强与周边园区的产业衔接与配套,充分发挥区域经济联动优势。打造洪庆新城,实现洪庆工业园区以及灞东工业带与西安市主城区及临潼区、阎良区两个副中心城区和高陵县、蓝田县两个新城的工业园区共同形成西安东部新型工业发展带,使之成为西安乃至关中—天水经济区新一轮产业增长极。

(三)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和重点项目

1.发展方向

洪庆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航天高技术应用产业、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业等现代产业体系及配套。

(1)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方面: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天高技术应用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核能、风电和太阳能装备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

(2)装备制造业

重点发展通信设备制造业、阀门制造业、光学仪器制造业和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www.chuimin.cn)

(3)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发展物流仓储、金融、咨询、会展、商业地产、商务服务和科研教育等产业。

(4) 现代商贸业

重点发展专业批发市场、零售商业、酒店餐饮等产业。

2.空间布局

洪庆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0.64平方公里,其中可用于工业用地的约8平方公里。按照洪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集群加差异的产业空间布局理念,结合洪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条件和现状,规划逐步形成“一心、一带、一园、三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

一心:以园区内核心地带为中心,形成一个商务办公中心;

一带:沿田洪正街及其北延伸段两侧形成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商业带;

一园:依托航天四院建设航天高技术应用产业园;

三基地:依托核心企业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以延长油矿末端站为中心的能源化工基地。

img76

图2 洪庆工业园区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

在产业空间分布上,北部地区为能源化工基地,西北为仓储物流企业集中区,工业项目应逐渐向东部、北部方向聚集,西临高速南侧、田洪正街及北延伸段两侧主要为商务办公区、商住区和商业区。

3.重点项目

(1)航天高技术应用产业园

以航天四院航天高技术为依托,全力打造航天高技术应用产业园。

img77

图3 洪庆工业园区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组建于1962年,是我国规模最大、专业最齐全,发动机研制配套完备、研制生产能力最强的固体发动机专业研究院,主要承担着国家战略、战术导弹和宇航工程型号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试验任务及该领域内国家重大预先研究任务,是总装备部固体推进技术专业组组长单位和发展战略编制单位,是国防科工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确定的全国军工重点统筹建设单位。

40多年来,四院共研制生产了100余种战略、战术、防空、海防导弹和宇航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为海军空军、二炮现代化装备,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各项科学研究和试验工作中,四院已有1000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特等奖4项,国家级奖59项,国家发明奖6项。

四院在国家“寓军于民、军民结合”发展方针的指引下,以军工核心技术向民用领域延伸,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产品,以高新技术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快速发展。

2009年四院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民用产业)实现经济总收入36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7倍,年均增长28%,占全院经济总收入的69.5%。

围绕固体火箭发动机及航天化学相关核心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四院在民用产业发展形成了固体火箭技术应用、精细化工与含能材料、复合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及装备四个领域。目前重点发展的九大项目:双金属复合管、飞机刹车盘、碳/碳热场材料、覆铜板、玻璃窗膜、保护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传感器及其延伸产品、钛材。

围绕航天四院在航天高技术应用领域的重点项目及相关配套产业,拟建设航天高技术应用产业园,占地2000亩,一期计划占地1000亩,投资10亿元。

(2)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依托西安市福建南安商会核心会员企业及其他核心企业,全力打造以阀门和其他装备工业产品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西安市福建南安商会成立于2002年12月12日。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是我国著名侨乡,经济发达,是中国水暖阀门之乡,国内人口150万,海外华侨就有300多万人,其中从事阀门制造及销售人员就近10万人。改革开放后,爱拼敢赢的南安人纷纷来到大西北创业,目前有6万多南安籍人士在西安经商办企业,他们的经营业务涉及水暖阀门、机械制造、石材建材海鲜水产、通信工程、食品餐饮和房地产开发等,为陕西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该商会现拥有会员企业850多家。

西北阀门产业基地计划占地500亩,投资6亿元。

(3)新材料产业基地

依托相关核心企业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

(4)能源化工基地

以延长油矿洪庆末端站为中心,积极延伸能源产业链,向能源化工领域发展,建设能源化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