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陕西农业产业化提升,打造现代农业特色县

陕西农业产业化提升,打造现代农业特色县

【摘要】:建设蔬菜粮油批发、活畜交易等农畜产品专业市场,积极引导潼关县农副产品在县城及周边城市社区连锁店、超市进行直销,减少流通环节。

七、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特色县

坚持稳定粮食生产,突破发展果菜业,做强做大畜牧业,积极推进设施农业与观光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施农业发展“525”规划(用五年时间,发展20万亩果菜,出栏50万头猪),农民经营性收入“倍增”计划,“十二五”末,农业产值达到10亿元。

(一)提高粮食单产与品质

突出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每亩综合投入1080元,每年改造中低产田6000亩;五年共投入3240万元,建设标准化高产田3万亩。积极提高耕作机械化水平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实施优质小麦玉米生产基地建设,实现水地小麦玉米两茬平作亩产超1000公斤,确保全县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4.5万吨左右。

(二)突出发展果菜业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果菜种植,推广“果—畜—沼”“菜—畜—沼”等生态种植模式,逐步推进果菜绿色、无公害与有机认证,实施果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县果菜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其中:在适生区连片发展柿子、核桃、猕猴桃等特色果品6万亩。代字营、秦东、城关等三个镇为重点,建设10万亩花椒生产基地,“十二五”末,花椒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以市场为导向,稳定发展芦笋生产3万亩,高效设施蔬菜1万亩。努力将潼关打造成为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特色果蔬生产基地。

(三)做强做大畜牧养殖

以畜牧良种化、生产规模化、技术标准化为重点,加大畜牧项目建设力度,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全面提升畜牧的产业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生猪。到“十二五”未,全县生猪存栏达到30万头,生猪出栏达到50万头。其中城关镇、太要镇等示范乡(镇)和32个示范村生猪养殖户占总农户的70%以上,示范村生猪存栏不低于3000头,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达到5个,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达到32个,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达800户。

牛羊。以前进肉牛养殖等龙头企业为支撑,加快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到“十二五”末,全县牛出栏达到1万头,羊出栏0.6万只。(www.chuimin.cn)

实施水生动物防疫与池塘改造项目,促进渔业养殖健康持续发展。

(四)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适应城市化发展要求和城市居民消费娱乐需求,结合旅游业,在县城西部生态区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创意农业。建设4000亩新生苗木花卉园,策划黄河湿地生态农业观光园、创意农业园、都市超强体验农业园等系列工程,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潼关农业发展的又一新亮点。

(五)建设农业示范园与生产基地

推进建设集生态、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潼关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000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基地、30000亩核桃生产基地、1000亩设施农业日光温室蔬果生产基地、潼关县万头生猪生产基地、3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潼关县奶牛养殖基地。通过生产设施现代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加工质量优质化、生产服务合作化示范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化进程,推动全县由传统粗放型农业向集约高效型现代农业转变。

(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用工业的经营理念、组织形式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依托品牌优势、引进大额资金、高级人才、知名企业。以市场突破为先导,大力发展以芦笋、生猪、肉牛、酱菜为主导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十二五”期间,培育规模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6家。力争果蔬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20%以上,养殖畜牧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25%以上。

(七)完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蔬菜粮油批发、活畜交易等农畜产品专业市场,积极引导潼关县农副产品在县城及周边城市社区连锁店、超市进行直销,减少流通环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农民以资金入股、技术入股、土地使用作价入股等形式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0个,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组织功能进一步健全。加强农业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潼关县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测土配方施肥等一批项目,着力抓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