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加快城镇化进程,打造生态宜居县

加快城镇化进程,打造生态宜居县

【摘要】:加快旧城区改造,推进新区与北新区的开发建设,发展县城西部生态区。积极推进城市北扩,高标准、高起点,加快新区和北新区开发建设,努力打造行政、商贸、居住新中心。结合建设东大门绿化工程,滨河路绿化、沿河绿化、生态环保工程,努力将潼关打造成陕西绿色东大门与生态宜居城市。到2015年,把代字营建设成商贸型城镇,将其打造成为潼关县的东部中心;把桐峪镇、太要镇建设成工矿商贸型城镇,将其打造成为潼关县的南部中心。

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打造生态宜居名县

(一)推进县城建设

十二五”时期,按照“东延、南伸、西进、北扩”空间扩展方向,以“四纵八横”的干线城市道路为经纬,拉大城市骨架,形成四大城市功能区,即北新街以南的老城区,北新街到四知街为界的新区,四知街以北至北塬的北新区,西沟以西的西部生态区。加快旧城区改造,推进新区与北新区的开发建设,发展县城西部生态区。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强化城市功能,逐步将潼关城市建设成为基础设施超前化、生态环境园林化、景观序列个性化、空间形态组团化的融沟、塬、水、城为一体的园林化城市。“十二五”末,县城面积将达到10.2平方公里,常驻人口达近10万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以上,城市绿化率达到33%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到7.5平方米以上。

靓化老城区。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县城,省级园林县城为契机,加大小街小巷和城中村的整治力度,以投资5450万元的南新街西段及西环路开通工程、投资8500万元的占地100亩县汽车站、投资2230万元的中心广场改造及人防工程、投资5000万元的城区天然气利用工程、投资2000万元的日处理100吨城市垃圾处理场等工程为重点,不断完善老城交通设施、广场、文化体育、天然气、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增强老城区商贸服务、生活居住、文化信息功能。加强城市绿化与景观环境建设,改善居住区环境,注重周围山体、沟壑、河流的治理和绿化工作,在老城区改造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挖掘城市文化底蕴,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加快新区与北新区开发。积极推进城市北扩,高标准、高起点,加快新区和北新区开发建设,努力打造行政、商贸、居住新中心。做好县政府北迁工作,加快投资8000万元的行政中心工程建设,加速行政中心北移,推进新区发展进程;重点抓好投资3700万元的和平路北段延伸工程,投资2600万元的连城街工程,投资2600万元的秦关大街,投资9895万元的县城北新区城市主干道等工程项目,加快建设与完善新区城市道路体系;加快建设包括五星级酒店及配套在内的投资5亿元的明大综合广场工程,推进投资1.6亿元的四知中学、四知小学建设工程,投资1.5亿元的潼关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投资400万元的影院项目建设,加强城市酒店、公园、教育、医院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以投资1.2亿元的北新街住宅小区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房产开发与居住社区建设,聚集人气,建设现代、和谐、魅力潼关新城区。

发展县城西部生态区。大力实施东西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市绿化工程,促使生态优美,环境美化。以住宅面积10万平方米添景苑小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对周边土地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建设生态潼关西城区。结合建设东大门绿化工程,滨河路绿化、沿河绿化、生态环保工程,努力将潼关打造成陕西绿色东大门与生态宜居城市

在重点推进潼关南片区城市建设的同时,适时推进城市北片区发展。港口、泉湖、秦东以古城保护、旅游、物流产业发展为需求导向,加快景区、园区道路、供电、供水、排水、绿化及旅游、物流等专业配套建设,以产业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发展。

(二)推动重点镇村建设(www.chuimin.cn)

1.提升城镇化水平,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走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纽带、新村庄建设为依托的特色城镇化道路,形成“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 梯次分明、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城镇体系。着力打造以城关镇为中心,以秦东镇为次中心,以太要镇、代字营镇、桐峪镇为重点的城镇结构体系。加快潼关县城旧城改造与新区扩建,加快建制镇和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到2015年年末,潼关县城镇化率达到60%。

2.加快中心镇建设,提高镇域经济辐射带动力

结合“关中百镇”建设、省级重点镇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重点推进中心城镇、区域性集镇建设。通过推进小城镇建设,构建等级合理、特色鲜明的小城镇体系,使之成为县域镇域经济、文化、教育、信息中心,成为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镇域经济社会中心。到2015年,把代字营建设成商贸型城镇,将其打造成为潼关县的东部中心;把桐峪镇、太要镇建设成工矿商贸型城镇,将其打造成为潼关县的南部中心。通过重点城镇、特色城镇建设,增强城镇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功能,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和集聚。

3.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促进新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按照“建设中心村、培植特色村、合并弱小村、搬迁分散户、保护历史文化村”的发展思路,促进新农村建设向农村新型社区方向发展。通过规划引导、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把推进城镇近郊农村的社区化改造作为重点和突破口,通过试点示范,逐步推进。在推进大村扩容、小村合并和“空心村”整合利用过程中,要加快构建规范的社区化管理体制。深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全面开展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加快扶贫开发步伐,积极推进农村电气化和信息化发展,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