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陕西产业发展研究:推进卫星测控智能化,带动产业链发展

陕西产业发展研究:推进卫星测控智能化,带动产业链发展

【摘要】:推进我国航天测控向智能化水平迈进,提高卫星管理和应急测控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在国家卫星发射、运行测控的重要作用,带动陕西卫星测控技术产业链发展。

四、重点产业

(一)做大做强先导型产业

1.发展思路

以国民经济发展重大装备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平台为依托,以产业链延伸为方向,以资本运作为主要手段,着力推进卫星应用、航天特种技术应用、航天电子信息等民用航天产业规模及竞争力双提升。

2.发展目标

到2015年,航天产业实现产值400亿元,其中,卫星应用产业产值为300亿元,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产业产值为80亿元,航天电子信息应用产业产值20亿元;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形成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2户,过50亿元企业2户,形成优势品牌5—8个,初步建成国家航天高科技产品展示区、中国卫星应用之都。

3.发展方向及重点

(1)卫星应用产业

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政府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为引导,以体制与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学为技术支撑,产学研结合,着力深化基地与航天集团的紧密合作,重点突破卫星应用核心关键技术,着力打造卫星应用产业链和陕西省卫星综合应用示范工程,重点推进一批重大卫星应用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我省卫星应用产业快速发展,抢占国内卫星应用产业制高点。

——卫星通信广播综合业务产业链。依托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直播星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等龙头单位,大力提升卫星通信有效载荷研制、应用终端研制和地面站系统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能力,鼓励开发卫星通信增值业务,构建集卫星广播电视上行、卫星在轨监测服务和卫星通信运营服务三位一体的运营平台。打造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综合业务产业链,发展规模经济,推动陕西省卫星通信广播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卫星(应急)移动通信产业链。依托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直播星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航天恒星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等龙头单位,围绕国家应急救援和应急通信、重大项目通信保障、军事通信业务等政府、行业、国防应用领域的大量需求,大力提升移动通信站系统建设和应用终端研制的整体水平和能力,提高卫星移动通信运营服务水平,构建我省卫星(应急)移动通信产业链,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卫星移动通信产业制造和运营服务基地。

——卫星导航位置服务产业链。依托西安测绘导航卫星应用产业基地和总参测绘研究所、中兴恒和公司、四维图新公司、西安航天恒星、陕西海通天线公司、西安华迅微电子有限公司等龙头单位,实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地面用户机天线、高性能芯片组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利用位置服务与物联网建设的紧密关系,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数据处理中心,逐步建成卫星导航综合服务体系。

——北斗卫星空间基准授时产业链。依托卫星导航与时间频率技术研发产业化基地和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中兴恒和公司、西安航天恒星、中科院西光所等龙头单位,研制高性能星上时钟和导航数据存储器等有效载荷设备与系统、地面监控和用户接受设备与系统。大力推进国家授时系统等基础性工程和社会公益设施的建设步伐,促进北斗导航授时在电力电信证券等国家重要行业领域和国防领域的推广应用,逐步建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导航授时应用系统。

——自主遥感信息获取、处理和运营服务产业链。依托总参测绘研究所、西安煤航公司、陕西省测绘局等优势单位,以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测绘卫星系统建设为切入点,提高有效载荷研制水平和数据产品生产与服务能力,促进遥感数据在基础地理信息测绘、数字陕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资源勘探、气象海洋水利、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监测、交通运行监测以及区域开发、城乡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中的推广应用。建设自主遥感信息获取、处理和运营服务产业链。

——卫星测控技术产业链。依托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航天771所、电子39所、西北工业大学等优势单位,重点开发卫星遥控遥测关键技术,研制微波及光学卫星遥控遥测设备与系统、卫星遥测参数自动监视预警系统、卫星异常处置综合数据库、应急处理决策专家系统和多星管理自动化系统,开发“陆基测控网多任务管理中心”系统,创新遥控组织指挥模式。推进我国航天测控向智能化水平迈进,提高卫星管理和应急测控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在国家卫星发射、运行测控的重要作用,带动陕西卫星测控技术产业链发展。

——卫星数字文化传播产业链。建立西安卫星数字文化传播发行中心,依托中国卫通集团、西影集团、西安测绘导航产业基地导航数字地图出版中心、陕西出版集团等优势单位,重点开发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实现关键技术,整合优秀报纸、期刊、网站、电台和出版物等海量高品质文化资源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卫星网络容量大、全国覆盖等优势,大力拓展以卫星为传输手段的数字文化传播业务、数字出版物发行业务,突破当前信息传播和共享中的地域障碍、成本障碍、语义障碍,跨越文化传播“数字鸿沟”,推动新型文化传媒业发展,振兴文化产业

(2)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产业

发挥航天六院在液体火箭发动机,航天四院在民用火箭及材料应用方面的绝对优势,围绕石油、石化、煤炭、电力、工程机械环保、天然气及基础建设等领域,重点发展以装备国产化为目标的特种技术应用设备产品。

——航天运载动力。以固体小运载和大型固体助推器为重点,瞄准我国导弹武器装备动力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整合固冲发动机等新型动力技术力量,优化完善资源配置,加大固体运载动力技术领域的技术攻关、产品开发与市场竞争能力。

——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按照产品化、系列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以空间天线与通信转发技术、卫星导航与信号处理技术、航天测控与星间链路技术、高速数传与时频系统技术、微波遥感与目标探测技术、微波集成与电子装联技术、系统集成与测试试验技术、环模试验与特种工艺技术等领域核心技术研发为动力,以体制创新和流程优化为突破,以信息化和统筹建设为基础,重点研发生产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及测控跟踪系统设备、船载双频测量设备、星载天线和地面站天线、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多功能显示器和高频网络、数据传输系统等软硬件设备。

(3)航天电子信息应用产业。

依托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等龙头单位,研发宇航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规范、建立航天宇航级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平台、发展集成电路封装,形成绿色封装产业、大力开发MEMS、双向电源等相关技术产品。

专栏1 先导型产业支撑项目

——卫星应用产业类: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卫星运营中心项目、卫星导航与时间频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西安航天器控管部及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西安测绘导航卫星应用产业基地项目、航天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中国授时中心北斗二代导航项目、中加卫星通讯产业园项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项目、应急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产业化项目。

——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类:航天六院民品产业化基地项目、航天六院7103厂大运载火箭发动机项目、航天四院民用火箭项目、四○一所新型低噪节能大中型轴流通风机及系统总装基地项目、航天科技集团普利门机电定向钻井测斜仪生产线项目。

——航天电子信息应用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电子产品研制保障能力建设项目、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集成电路封装系统工程、中煤地质总局国家西部3S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项目、西安恒达微波技术产品研发生产项目。

(二)大力发展成长型产业

1.新能源产业

(1)发展思路

依托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陕西神光新能源、西安阳光能源公司等重点企业,突出技术优势,推进产业链归核,提升产业价值链,重点发展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系统平衡部件、光伏应用系统,以及太阳能灯具、指示灯、相关生产设备等系列产品,做大做强电池组件、系统集成、电场运营等光伏中下游产业链,形成与西安高新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错位发展光伏产业格局。

(2)发展目标

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产业发展与应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增加值40亿元;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年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1户,50亿大企业大集团2户,形成知名优势品牌2—3个;不断创新,寻求产业链突破,倾力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新型光伏电池生产基地。

(3)发展方向与重点

——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加强技术研究与创新,突破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密切跟踪纳米晶、染料敏化、有机电池研发趋势,关注支持新型光热发电系统的开发,力争在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

——系统集成。按照“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思路,开发适用的光伏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开发和研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平衡部件,如蓄电池、太阳能能源控制器、逆变器等专用光伏的部件。结合电力电子相关先进技术和光伏发电具体特点优化系统配置,积极发展光伏配套产业和系统集成产业。

——光伏应用。依托基地太阳能中下游产业优势,积极开发用户太阳能电源、家庭灯具电源以及交通、通讯、石油、海洋、气象领域太阳能光伏产品。同时,加快技术研发,开拓太阳能光伏电站、太阳能建筑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系列产品及其服务。

2.新光源产业

(1)发展思路

引进以美国应用材料及欧洲龙头企业的研发力量和资金,以紫光、蓝光LED核心芯片和大功率封装为重点,着力发展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关键设备,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以“孵小、引大”为抓手,着力形成从外延片到应用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打造龙头企业,将基地建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全面发展的西部最大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集聚地。

(2)发展目标

新光源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内生增长力不断增强,产业链竞争优势不断提高,到2015年,新光源产业实现产值70亿元,增加值20亿元;形成年销售收入过50亿企业1户,形成优势品牌2—3个,初步建成区域一流半导体照明产业聚集区。

(3)发展方向及重点

——衬底、外延及芯片。通过引进、技术联合开发等方式,通过发展图形衬底、衬底剥离、新型横向外延、光子晶体技术等多种途径,大幅度提高功率型LED芯片的发光效率,发展GaN基蓝、绿光外延片和四元系InGaAlP红、黄光外延片。

——应用产品。重点发展中、高端LED应用产品。优先发展室内照明灯具、城市道路照明灯具、户外装饰照明系统、汽车照明灯、太阳能LED应用产品等项目。

——配套及设备。招商引进MOCVD\HVPE等外延生长设备、LED芯片加工关键工艺设备、LED自动封装设备,包括各类SMD LED和功率型白光LED专用封装设备,测试和筛选仪器设备;开发为LED配套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壳、荧光粉、胶水、支架、专用二次光学器件、专用IC等产品。

3.新材料

(1)发展思路

依托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国际化、产业化、集团化为目标,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科技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着力培育和发展航天新材料产业集群,完善新材料产业链,建设区域具有影响的航天新材料基地,提升新材料产业竞争力。

(2)发展目标

加大国家级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产学研联合,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0亿元,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的大企业大集团1户,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集团2户,形成省级著名品牌3—5个,带动相关配套企业聚集发展。

(3)发展方向及重点

依托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陕西省高性能碳纤维制造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加大树脂基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研发与生产、销售。(www.chuimin.cn)

4.生物医药

(1)发展思路

依托第四军医大学、步长集团等重点企业,联合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生物医药研究力量,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突出航天医药特色,积极培育和发展生物环保、生物育种及生物服务产业,不断建立和完善生物医药创新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基地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到2015年,实现产值20亿元,形成年销售收入过10亿龙头企业1户,形成优势品牌个2—4个,初步建成集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园区。

(3)发展重点与方向

——生物环保产业。积极发展以生物技术进行水污染治理、有机垃圾治理等生物环保产业。

——生物育种。积极发挥基地民用航天产业与基地品牌优势,建设航天育种技术研究中心、航天育种实验室、航天育种产业化平台、航天育种观光示范园,打造集航天育种基础研究、实验、航天搭载育种、产业化开发与推广产业基地。

——生物服务产业。以医药研发服务业为重点的生物服务产业。

5.其他成长型产业

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依托资源和技术优势,基地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物联网产业、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业,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专栏2 成长型产业支撑项目

——新能源产业类。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0MW单晶硅片项目、中电投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1000MW太阳能电池项目、陕西神光新能源10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西安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0吨单晶硅棒及5000万片单晶硅片生产项目。

——新光源产业类。西安海睿国际LED蓝宝石单晶及基板生产线制造项目、西安神光新能源LED园区项目、西安鼎元神光大功率LED户外灯具产业化项目、西安华光慧能MOCVD设备研发生产项目。

——新材料产业类。西安向阳航天材料公司航天高性能双金属复合管材项目、碳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陕西斯瑞公司高导高强铜基合金新材料研发制造项目。

——生物医药产业类。第四军医大学航天新校区项目、步长药用基因工程重组人血白蛋白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航天育种产业园建设项目。

——其他成长型产业类。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项目、物联网等项目。

(三)积极培育发展保障型产业

1.服务外包及创意产业

(1)发展思路

依托西部电影集团、西安航天炎兴软件有限公司、陕西开泰投资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化运作模式,构建支撑环境和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和孵化BPO、ITO外包、软件开发与设计、动漫制作、网络游戏、影视制作、信息服务等以数字内容为重点的服务外包及创意产业。

(2)发展目标

到2015年,服务外包与创意产业实现产值80亿元,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1户,过10亿元企业1户,形成优势品牌3—5个,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的服务外包与创意产业基地。

(3)发展方向与重点

——BPO、ITO以及数字内容产业。依托西安航天炎兴软件有限公司、亚森通信、三井物产等企业,大力发展具有鲜明特色航天数字服务外包产业。

——影视制作。依托西部电影集团等重点企业,与曲江影视集团联合,加快编剧培训、影视创作与西影数码影视制作,建设影视风险投融资基地与影视作品进出口基地,加快影视制作机构在基地的空间集聚,打造竞争优势明显的从策划、创作到拍摄、发行、演播的产业链条。

——动漫产业。依靠市场力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吸引国外大公司、大财团投资,积极探索本土化的网络文化市场运营模式。集聚顶尖人才,扶持重点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具有浓郁特色与航天文化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产品。

2.现代物流

(1)发展思路

依托引镇物流中心以及军民融合重大物流项目建设,整合物流资源,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多式联用物流中心。

(2)发展目标

到2015年,物流产业实现产值10亿,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1户,初步建成西部电子产品配送物流中心及应急物流中心。

(3)发展重点与方向

——仓储物流。依托引镇仓储物流园区,以发展能源化工仓储业为主导,大宗商品流通、配送、仓储、国内贸易、综合服务(物流CBD)、产业转移承接、城乡统筹建设等为辅助,强力打造西安乃至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之一。

——应急物流。依托便利的铁路、公路及卫星空间传输便利条件,建设应急物流基地,构建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构建以应急物资保障目标为核心,系统组织和建设符合应急物流特点的物资采购、运输、储备、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回收以及信息处理等各项活动与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应急物资供应体系、应急物流运作体系和组织体系。

——电子产品物流。大力推进联强国际西北区域5C科技总部暨现代化运筹中心项目建设,加强电子物流整体规划,加快相关配套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物流企业,加速电子物流企业集聚,提升航天基地在信息、通讯、消费性电子与元组件四大产品的销售优势,打造西部电子产品物流中心。

——烟草物流。依托陕西省烟草公司西安市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打造西北烟草物流中心。加快陕西省烟草公司西安市公司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进程,完善卷烟商品交易、仓储、分拣、配送等业务流程,形成年45万大箱的卷烟配送业务规模,建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具有计算机网络管理功能的物流储备与配送中心。

3.特色旅游

(1)发展思路

依托基地航天科普资源、汉唐明清历史遗存、秦岭生态旅游基础,深度开发各类资源,做深做细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开发以航天科普展示、教育为主题的航天文化旅游项目和以汉唐明清文物资源、秦岭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文物考古、度假休闲旅游项目,着力打造集文物考古、科普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中国航天文化旅游中心。

(2)发展目标

到2015年,特色旅游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1户,初步建成中国航天文化旅游中心。

(3)发展重点与方向

——航天科普游。充分发挥陕西省航天运载动力、航天发射、航天测控、卫星应用等航天产业链条比较齐全的优势,联合其他国内航天领军单位和部门,依托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成立陕西航天特色旅游服务中心(包含航天博览馆、体验馆、服务中心),打造集航天动力试车、航天发射、航天测控现场观瞻以及卫星应用业务展示(卫星影院)、太空之旅体验于一体的世界一流的陕西航天特色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航天博览、休闲旅游等航天特色服务业,弘扬航天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使之成为陕西旅游产业的特色名片和国家航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物考古游。以杜陵基地遗址保护区为依托,充分挖掘基地明清遗存、汉唐墓葬、石刻、碑刻以及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及史迹,打造汉唐明清文物考古旅游目的地。

——生态休闲游。以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区和航天育种现代农业为依托,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休闲观光游。

专栏3 保障型产业支撑项目

——服务外包及创意产业类。中国西安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区项目、西安航天炎兴软件公司服务外包产业公共平台项目、西部电影集团西影航天影视动漫公司项目、陕西开泰投资有限公司动漫产业园项目、西安航天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项目、西安亚森通讯三井物产服务外包项目。

——现代物流类。长安引镇中医药物流园项目、联强国际西北区域5C科技总部暨现代化运筹中心项目、航天产业基地应急物流中心、陕西省烟草公司物流配送中心项目、西安航天基地军民融合型综合物流园区项目、通用机场项目。

——航天旅游类。中国古代天体文化博物苑项目、航天体验馆、杜陵博物馆、航天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