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机遇1.扩大消费需求带来的发展机遇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的新时期。......
2023-11-28
七、重点任务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突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统筹使用经济政策手段,加快推进工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一)加大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
加大工业投资,增强发展后劲,按照年均20%左右的增速,五年内使全省工业投资累计达到2.5万亿元以上,实施800个以上工业重大项目。大力实施工业投资三大工程,即龙头企业水平提升工程,配套企业能力建设工程和投资环境优化工程。每年实施200个以上、总投资4000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和新建工业投资项目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和新建项目,重点打造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形成集成化、成套化的发展格局。支持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针对品种质量、节能降耗、提升装备、安全生产等工业发展薄弱环节,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抓好100户左右行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抓好3000—5000户配套企业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配套企业,成为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坚决控制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和明显超出市场需求的投资项目。
(二)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重点实施创新能力建设、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开发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四大工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创新内生动力。每年组织实施100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点建设项目、100项新技术开发重点项目、500项重点新产品项目和50项产学研联合开发重大项目,实现重大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的突破。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技术平台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创建2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6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80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达到30个,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100个,建立20个产学研联合示范点。不断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专利申请数达5000件以上,新产品开发数3000项以上,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5%。
专栏12 企业技术创新工程
技术中心建设。“十二五”期间,引导培育5家国际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以西飞公司、西电集团、宝钛集团、秦川机械、法士特等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争创国际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以上;以陕鼓集团、陕汽集团、西航集团、龙钢集团等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引导培育15家国内一流的企业技术中心,使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5%以上,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具有国内一流技术研发带头人,研发仪器设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产品技术水平、规模排在国内前列。其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也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加大研发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努力打造成为我省自主创新的新高地,起到行业技术排头兵的作用。
重点新产品开发。汽车发动机、轿车发动机、汽车变速器;大型整体煤气化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IGCC)、大型多轴工艺空气压缩机组、干熄焦(CDQ)成套设备;2—3MW高速永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3MW以上低速永磁分瓣式风力发电机、110kV耦合电容器30TSC;轻质合金34110kV电容器成套装置、电化学工业大功率高频电源装备;新型电力电子器件(IGBT)测试系统设备、极低电感高压脉冲电容器开发。
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海外石油勘探开发评价体系研究;特低渗油藏采收技术、先进驱油技术研发、油藏剩余油发现与开采技术;C4、C5轻烃资源研究与乙烯、丙烯利用研究;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技术;下古生界天然气田勘探与开发;126kV陶瓷灭弧室和玻璃灭弧室绝缘性能和小型化;高压交流真空负荷开关(电气化铁道用);采用环氧树脂自动压力凝胶工艺(APG)实现灭弧室产品的固封;变压器剪切设备远程故障控制系统;高速、精密、大型数控圆柱齿轮磨齿机研制;五轴联动叶片数控磨床研制;精密拉刀数控成形磨床研制;大型汽轮机叶片六轴联动数控磨床研制;数控高效精密切齿机研制;高浓度难降解化工污水处理技术装备。
产学研联合开发。支持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水泥辊压机终粉磨技术装备;立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研制;非公路车辆工况、路况及力学研究,产品高机动、高可靠性研究;3MW风电双馈变频器,3MW风电直驱变频器;高可靠/低成本大功率半导体照明系统研究;钼产品精加技术及发展方向研究;提高晶硅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研究;航空、航天用钛材及钛合金研究;智能喷气织机。
(三)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大力培育特色鲜明、配套紧密、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50个产业集群,全省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3万亿元,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培育一批国内一流产业集群,将石油及石油化工、煤及煤化工、汽车、航空航天、输配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等产业集群培育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产业集群。将电力、有色金属、食品、冶金、软件等12个产业集群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提高配套率,构建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重点支持培育100户左右大型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千户重点配套企业,主要行业省内配套率达到50%以上,加大对规模以下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使规模以上企业有大幅度增加。加快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以创建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抓手,全面提升现有工业园区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工业区域布局,引导企业和项目向工业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集中布局、资源节约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
推进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重点推进钢铁、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企业试点工作。每年实施100项重大节能技术改造示范项目,使“两型”示范企业在产品结构、产出效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方面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加大对工业用水回收处理和重复利用设施的投入,加大重点用水企业跟踪指导,大力推行节水型工业。重点在有色、电力、建材、火电等行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对用能大户加强节能审计,实施能源定额管理和能源消费汇报制度,有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新建工程项目要将节能降耗工作融入从设计到运行的全过程,并实施全程节能管理。对重点高耗能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实施有效的节能措施,推进EMC(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能耗;继续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进入园区;重点支持和推广应用清洁能源、高效节能锅炉、高耗能行业节能优化技术和加强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余热余压、绿色照明等节能技术,加强技术开发和项目改造;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益为中心,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专题论证,加大节能管理检查力度;推进钢铁、化肥农药、纺织印染、发酵酿造、涉重金属生产加工等领域清洁生产,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开展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鼓励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促进企业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开展可再生能源资源勘探和产业基地研究和规划建设,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扩大清洁能源在工业生产的使用规模,不断优化能源供求结构。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积极开发节能建材、节能家电、新能源材料,加强低碳标识、低碳认证工作;推进大宗工业废旧产品资源再生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工具、机电产品及关键部件为重点,组织实施产品再制造试点,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建设再制造示范基地,促进再制造规模化、规范化发展。(www.chuimin.cn)
(五)加大品牌和质量建设
加大关键技术产品技术攻关,加强电子产品、家电、装备可靠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升食品、医药、家居家饰等工业消费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可靠性。加快工业领域质量、安全、卫生、环保和能耗等方面标准制定修订,深入推进重点工业产品和企业质量认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新品种开发,创新营销模式,培育新兴业态,不断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不断完善品牌创建和培育体系,建立品牌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加大消费品、电子信息、新兴产业等领域优势产品创建和认证。到2015年,培育形成中国驰名商标50件、陕西省著名商标1000件。省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60%。
(六)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广使用信息化技术,培育信息智能示范企业,推进重点企业基本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经营管理实时化、商务运营电子化和信息系统一体化。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的信息化服务管理水平。到2015年,建设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个,示范项目500个,“数字园区”10个,建设西安—咸阳先进制造业两化融合试验区和榆林能源重化工、宝鸡装备制造两化融合试验区,支柱产业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军民结合“双百工程”,在民用航空、民用航天、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特种化工和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产业领域内支持100个军民结合重点企业和100个重点建设项目。促进一批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实现双向转移,2015年军民结合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500亿元以上。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军转民产业孵化器”,加快军民兼容的基础能力和科技平台建设,建设军民两用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鼓励地方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参与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军品科研和生产任务,统筹军民科技资源,形成高效运行机制。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先进技术、高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加大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制造型服务业、工业旅游、智能农业,延伸工业产业链,提升工业竞争力。
专栏13 融合发展工程
两化融合工程。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大力发展汽车电子、机床电子、数控电子行业;促进信息技术与商业服务融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信息技术与金融业融合,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网络金融服务;加快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发展。深化信息技术在汽车配件、专用设备、家电等产品渗透融合,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进生产装备的数字化与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大力应用综合集成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网络化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链各环节融合。在研发设计阶段,以CAD/CAM/PDM(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在制造阶段,以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智能控制提升制造能力;在供应链管理阶段,以SCM(软件配置管理)提高效率;在销售阶段,以电子商务降低营销成本。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推广应用绿色生产信息技术,加强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在环保行业,加强信息技术在准入、管理和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应用,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工程。支持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阎良航空产业基地、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西安船舶科技产业园、西安高新区电子工业园、中国电科(西安)导航产业园、宝鸡钛(锆)业工业园、创建军民融合专业化实验区,支持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创建军民科技资源统筹实验基地。
(七)推动大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协调发展
实施“十百千万”企业提升工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十户千亿元企业集团。积极培育支持长庆集团、延长石油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陕西有色集团、神华集团、比亚迪汽车公司、陕汽集团、西电集团、中航工业公司、陕西钢铁集团等十户企业成长为年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企业集团。扶持百户企业上市融资。选择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成长型企业进行上市辅导,促其上市融资。力争每年完成20户企业上市辅导,实现年均新增5户企业上市融资,到2015年,力争培育形成百户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千户专业配套企业。大力培植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品特色鲜明、协作配套的中小型工业企业,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轻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加快高新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中小企业的广泛应用。大力促进中小型企业向龙头企业、龙头产品提供优质配套服务,支持配套企业积极掌握零部件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水平。支持县域工业集中区加强金融、科技、人才、信息、市场、劳动用工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不断提高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水平。支持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和新上项目、整体实力得到增强的企业,依托特色资源优势的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加大对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的企业培育力度,促进规模以下企业成长,使规模以上企业有大幅度增加。
(八)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加大跨区、跨界重大基础设施合作共建力度,大力推进口岸资源,积极构建跨部门、跨区域工作协调机制,努力营造与国际惯例和标准相适应发展环境。整合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加大支持通过合作兴办园区、企业联合协作等形式吸引世界知名企业和产业巨头来此建立国际化的研发中心、产品采购中心及产业基地。
有关“十二五”陕西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章
(一)发展机遇1.扩大消费需求带来的发展机遇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的新时期。......
2023-11-28
图1西安国家民用航天基地空间布局——多园。(二)功能布局着力打造产业集中区、科技及孵化创业区、一体化物流承载区、生态居住区、高尚消费区、旅游景观区、城乡统筹先导区七大功能板块。......
2023-11-28
与此同时,陕西三次产业就业情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陕西产业结构与全国其他省份产业结构表现出了一定的一致性,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对比第一、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2023-11-28
省域内各类产业资源、科技资源难以有效统筹,进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难度加大。这种人为的产业布局无疑给陕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这种“二元”经济结构有所改善,但至今仍然是陕西产业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2023-11-28
六、政策保障(一)财税支持制定《杨凌示范区现代农机装备重点发展方向及产品目录》。对符合国家扶持方向的项目,优先向国家争取服务业、大市场物流、仓储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政府出资扶持的农机采购项目、已办和新办农机合作社,在新购或更新农机装备时,加大对杨凌示范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产品的采购;支持园区符合条件的农机制造企业进入国家或外省补贴目录。......
2023-11-28
2.现代农业产业效益分析现代农业种植效益分析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化”发展标准经营,楼观新区特色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都会较高。(二)产业项目策划根据产业规划及产业链设计,按类分别进行项目策划(见附表)。现代服务业项目9项,投资额6亿元。......
2023-11-28
研究表明,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乘数效应”。通过融合传播的“乘数效应”,使新闻信息的数量倍增,而且增加内容涉及新闻事件的背景、发生、过程、正反面的看法等等,对一个新闻事件来说,使受众能获得更全面的真实的信息。......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