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陕西产业发展:区域布局优势互补、集聚效应显著

陕西产业发展:区域布局优势互补、集聚效应显著

【摘要】:六、区域布局按照全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要求,依托资源,发挥优势,加快调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依托西安、咸阳、宝鸡、榆林、汉中等大中城市形成工业核心产业聚集区。

六、区域布局

按照全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要求,依托资源,发挥优势,加快调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

——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推进“两化”融合、军民结合、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产业集聚,增强绿色发展能力,积极打造汽车及零配件、输配电、石油装备、数控机床、新型化工冶金煤炭、工程机械等一批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培育发展航空航天太阳能光伏、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规模,创新商业模式,努力打造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到2015年,关中经济区实现工业产值15000亿元,增加值4600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50%。

——陕北绿色能源化工基地。依托煤、油、气、盐等资源,推进资源深度转化。坚持煤电一体化模式,抢占世界能化产业制高点,推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规模化、高端化。加大兰炭、电石铁合金等产业升级改造力度,构建特色载能工业体系。稳步发展以风电、太阳能为重点的新能源,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基地和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着力打造陕甘宁绿色能源“金三角”核心区,到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7000亿元以上,增加值3600亿元以上,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40%。

——陕南矿产资源深加工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坚持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理念,加快发展铜、钛、钒、钼、锌等矿产资源深加工业和金属材料业,延伸产业链,构建西部重要的矿产资源深加工基地。依托丰富的生物、医药资源,加大产业配套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现代制药产业、绿色农用生物制品产业、生物育种产业,构建研发、生产、营销一体化西部重要生物医药新城。到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2300亿元,增加值800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10%。

(二)积极构建优势产业承载区

遵照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引导资源要素科学合理聚集,着力打造核心产业聚集区、特色产业辐射极、县域工业强区工业发展格局。

——核心产业聚集区。依托西安、咸阳、宝鸡、榆林、汉中等大中城市形成工业核心产业聚集区。

专栏8 核心产业聚集区

西安市。依托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输配电设备、食品饮料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积极构建西(安)咸(阳)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和雁(塔)户(县)长(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到2015年,工业总投资累计完成3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工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2%以上。

宝鸡市。依托宝鸡高新区、蔡家坡经开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钛及钛合金、机床工具、石油装备及能源化工等产业,积极构建金(台)渭(滨)陈(仓)蔡(家坡)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和风(翔)陇(县)麟(游)能源化工产业聚集区。到2015年,工业投资累计超过2500亿元,年均增长30%;工业总产值达到286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8%。

咸阳市。依托咸阳高新区、兴平工业园,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船舶机械、新型平板显示、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产业,积极构建彬(县)长(武)旬(邑)能源化工基地、兴(平)渭(城)秦(都)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到2015年,工业投资累计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长30%;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左右;工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

榆林市。依托榆神工业园、榆横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绿色化工、清洁能源产业、特色载能产业,积极构建榆(阳)神(木)府(谷)煤电产业基地、定(边)靖(边)横(山)油气化工产业基地,到2015年,工业总投资累计完成650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4500亿元,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达到27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汉中市。依托汉中经开区、汉中航空工业园,重点发展航空、数控机床和刀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森林碳汇等产业,积极构建打造西三角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到2015年,工业投资累计超过55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20%,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

——特色产业辐射极。依托渭南、铜川、杨凌、延安、安康、商洛等次级城市构建核心产业配套区,形成较强多元产业辐射极。

专栏9 特色产业辐射极

渭南市。依托渭南经开区、渭南高新区,重点发展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航空物流等产业,努力打造西部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到2015年,累计投资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达到45%左右。

铜川市。依托铜川经开区、董家河工业园,重点发展煤电产业、铝业、新型建材等产业,打造西部内陆可持续发展先导区,到2015年,工业总投资累计完成3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5%,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7%,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56 %以上。

杨凌示范区。依托杨凌生物医药基地、杨凌食品工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农业装备等产业,到2015年,累计投资超过100亿元,年均增长30%;实现工业总产值170亿元,年均增长30%;工业增加值实现60亿元,年均增长18%。

延安市。依托姚店工业园、黄陵工业园,重点发展能源化工、石油机械、特色食品等产业,打造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到2015年,累计投资超过11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年均增长18%;工业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

安康市。依托安康高新区、旬阳工业园,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富硒食品、丝麻纺织等产业,打造西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到2015年,工业投资累计超过13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年均增长36%;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年均增长29%。

商洛市。依托商丹循环工业园、商洛市工业园,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及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打造西部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到2015年,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30%;工业总产值达到900亿元,年均增长31.6%,增加值达到260亿元,年均增长32.2%。

——县域工业强区。重点打造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工业规模较大的强县,带动县域工业快速发展。

专栏10 县域工业强区

高陵县: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石油钻探设备等装备制造业。

户 县:重点发展机械制造、表面精饰等产业。

蓝田县:重点发展食品饮料和建材等轻工产业。(www.chuimin.cn)

凤翔县:重点发展电力能源、现代中药、建材机械等产业。

岐山县:重点发展专用汽车、汽配物流等产业。

凤 县: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等产业。

兴平市: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化工、食品等产业。

彬 县:重点发展煤电一体化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

三原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家居家饰等产业。

韩城市:重点发展煤电产业及冶金建材业。

华 县:重点发展钼深加工、新型能源化工、食品等产业。

富平县: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农产品深加工业。

府谷县:重点发展能源、化工、煤电载能工业及其配套产业。

神木县:重点发展能源、化工、载能工业及新型建材产业。

靖边县:重点发展油气化工、装备制造及农副产品加工业

志丹县: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及配套产业。

安塞县: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及装备制造业。

黄陵县: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

勉 县:重点发展有色冶金、食品建材产业。

南郑县:重点发展机械加工、冶金建材及绿色食品产业。

城固县: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制造及矿产资源深加工业。

旬阳县:重点发展新型材料、烟草食品、新型能源产业。

柞水县: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矿产资源深加工产业。

洛南县:重点发展矿产资源深加工业及食品医药产业。

(三)大力发展优势工业园区

以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抓手,大力促进项目集中布局、资源综合利用、服务体系配套完善,提升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规模和功能升级,辐射引领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到2015年,省级工业园区土地产出强度超过1800万元/公顷,国家级工业园区土地产出强度超过3000万元/公顷,工业园区总产值占全省工业70%以上。创建一批一流国际知名工业园区、国内一流工业园区和西部优势特色工业园区。

专栏11 优势工业园区

国际知名园区。支持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西安航空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榆神工业园、榆横工业园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创建国际知名工业园区。

国内一流园区。支持宝鸡高新区、杨凌示范区、蔡家坡经开区、渭南经开区、汉中经开区、商丹循环经济工业园、西咸新区、彬长旬化工基地、安康高新区、铜川经开区、姚店工业园创建国内一流工业园区。

西部优势特色园区。支持渭南高新区、安塞工业园、西安鱼化工业园、华县工业园、咸阳高新区、兴平装备工业园、韩城龙门国家生态工业园、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铜川董家河工业园、凤翔能源化工产业园、汉中勉县循环工业园、咸阳明珠家居示范基地创建西部优势特色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