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21世纪我校应用化学研究生教育成果

21世纪我校应用化学研究生教育成果

【摘要】:我校应用化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摘要介绍了我校应用化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介绍了应用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依照校研究生处的要求和安排进行。

我校应用化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

●(华东交通大学,何忠义、熊丽萍、章家立、徐文媛)

摘 要 介绍了我校应用化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介绍了应用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应用化学、研究生、课程体系

我校是2007年开始招收应用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对于一个新开办的专业,我们通过调研,借鉴全国不同类型的高校应用化学和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根据我校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的方向特点,结合江西地区特点,确定了摩擦化学与绿色润滑材料研究;功能高分子合成与性能研究;有机硅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及应用研究等专业方向。

一、学科(专业)简介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科,成立于2000年,在原有基础部化学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它集中了大量优秀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有在职专业教师20多人,其中博士后3名,博士9名,在读博士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15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是江西省品牌专业,并且是江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业,并拥有校级应用化学研究所,为江西省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4项,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10项,省教育厅项目10余项,研究经费充足。研究开发成功的新型润滑油添加剂等成果已在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等大型企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改革奖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部分理论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其中被SCI和EI收录的论文50余篇。

二、培养目标

应用化学专业要求硕士研究生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技开发及科学研究工作能力、且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符合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级层次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和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求自觉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以“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工作实践;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科学道德情操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多作贡献的献身精神。

第二,具有宽厚扎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应用开发技能,有较强的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完成阅读和翻译相关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第三,对所研究的方向有较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熟悉和了解本领域研究的国内外新理论、新成果和新动向与发展趋势;具有勇于思考,大胆创新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独立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完成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两年半至三年,课程学习为一年,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可适当延长一年。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获得学位。

四、课程设置与安排(www.chuimin.cn)

应用化学专业是培养化学基础性研究人员和化学工程技术人员之间起桥梁作用的应用型通用人才。应用化学的知识教育应着眼于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基础性技能训练,其知识结构应体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基础知识厚实、专业技能突出、知识广、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化学人才。研究生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学生建立一个宽厚、坚实的知识平台,为后期的科研论文撰写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有所选择并适度控制,应强调“知识、技能、思维、修养”四者兼备的全面素质训练。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围绕“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三大教学模块以及“外语教学、计算机教学、实践教学”不断线的原则进行。

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年限内至少修满32学分,其中学位课18学分,非学位课12学分。课程及学分分配如表1:

表1 课程及学分分配表

img56

续表

img57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总学时不少于120学时。内容为本科专业课、基础课的讲授和辅导、答疑、指导实验、指导实习、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或论文等。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是提高研究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该环节结束后由系主任或院写出考核评语,合格者计2学分。参加4次以上的学术研讨或学术报告,计1学分。每年应有不少于500字的小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保存备考。

五、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论文工作的每一环节(选题报告、论文计划、论文评审和答辩等)都应齐全。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对所研究课题有新见解。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发表一篇论文。

具体依照校研究生处的要求和安排进行。

论文工作的进程安排如下:

img58

参考文献

[1]温静,李恩,陈志权.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创新能力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42.

[2]尚亚宁.优化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对策探析[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