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21世纪化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优势:跨学科性与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化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优势:跨学科性与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美国还十分重视各类跨学科课程的建设,所有美国大学在更多地使用跨学科计划,这已成为研究生课程的一个明显而重要的共同变革。为了加强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发达国家还十分重视建立各种适于培养跨学科人才的机构,并以此作为培养跨学科研究生的基地,例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的生物工程研究所和纽约州高技术中心。

加强课程体系的跨学科性,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济南大学,于京华、葛慎光、朱元娜、叶正茂、张丛丛)

摘 要 针对目前创新的要求,需要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课程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课程设置具有前沿性、个性化,针对目前学科交叉的特点,更需要加强课程体系的跨学科性。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体系、创新

创新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创新教育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灵魂。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些论述都充满着创新教育的思想。2000年伊始,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研究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问题。中科院专门实施了“中科院研究生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工程”,正式启动了研究生创新实践基金。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既对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对教育进行改革,首当其冲的是对研究生课题体系的改革。

一、研究生课程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仅要求高层次人才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要求他们知识面广博,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懂得一些社会科学知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风险,要求高层次人才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具有较强的承受力、适应力、应变力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我们培养的研究生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即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德,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由于21世纪是现代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时代,故应促进我们的教育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研究生教育的灵魂。社会各部门对高级人才竞争与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更新日新月异,高级人才不仅要拥有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前沿理论,而且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二、突出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前沿性

虽然本科生教学的课程设置也有着前沿性要求,但本科生课程设置的前沿性,主要是指已定论的、现代科技成果的课程知识的形态化。而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前沿性,有着自身的内涵规定性。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前沿性,首先是指专业领域学术研究热点、难点、重点以及尚存争议性的问题和研究发展的新动向;再从以研究来组织教学的研究生课程的原则性理念来分析,研究生课程设置必须凸显课程的研究性、探索性,博士生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就更是如此。从这一意义上讲,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前沿性,就内在地包含着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的课题。另外,研究生的研究,并不是把思维的视野仅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前沿性问题,交叉性、边缘性及跨学科综合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也是研究生之研究的必要背景,从这一意义上讲,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前沿性,也包括交叉性、边缘性及跨学科综合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这对于研究生的研究定向和论文选题,有着关键性的引领意义和价值。(www.chuimin.cn)

三、强调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体系的个性化

研究生教育,虽然要求研究生具有研究的合作意识和品格,并提倡形成研究生合作的学术气质,但研究生教育并不是以培养共性化的研究生,而是使研究生在接受研究生教育阶段,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研究品格、个性化的研究定向、个性化的研究视野和独立的思考,以获得独创的研究成果。从这一意义上讲,个性化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构成主体。这就要求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依据研究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研究定向,设置具有弹性化的课程,使研究生的个性化得以凸显。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和不同的研究生课程计划,研究生课程目标必须作出不同的定位。专业性硕士研究生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仍然偏低,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国研究生教育必须正确区分各种不同的课程目标,从而实现各种人才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跨学科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前沿交叉学科的兴起,我国很多重大科技项目对研究参与者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宽度、广度与深度要求越来越高。跨学科是学科的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前沿。跨学科是知识、技术、理论和方法的密集,是不同思维、观点、理论、技术之间的相互碰撞。这种碰撞有利于产生新的火花,得出新的创造性的结论。跨学科是对改造和促进传统学科的发展,可以加速新学科的形成、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研究生在跨学科项目上由于受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限制,因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是科学研究交流与合作的教育基础,如果把自己的知识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视野不宽,就很难有大的建树。科学技术在向纵深细分的同时,也孕育着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科学探索的范围已在某种程度上由“纵向”探索进入到“横向”扩展和融合。这种“横向”拓展,加速了各学科之间的杂交和融合,使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产生了一批代表未来方向的学科。

美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工科研究生十分重视跨学科的教学工作,通过建立跨学科的课题组、实验室、研究中心、跨系委员等来协调跨学科的科研工作和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并以此来促进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工作。美国还十分重视各类跨学科课程的建设,所有美国大学在更多地使用跨学科计划,这已成为研究生课程的一个明显而重要的共同变革。为了加强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发达国家还十分重视建立各种适于培养跨学科人才的机构,并以此作为培养跨学科研究生的基地,例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的生物工程研究所和纽约州高技术中心。

研究生跨学科培养不但适应了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当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综合日益增多,许多重要成果产生在传统学科的交叉边缘处,跨学科设置专业有利于研究生奠定宽厚的基础,熟悉相邻的学科领域,形成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整体意识和从多学科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