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成果与展望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成果与展望

【摘要】:修订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做法●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北大学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的若干做法。2000年以来,在教育部指导下,国内重点综合性大学的化学专业纷纷按照一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这有利于培养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宽阔的学科知识面。

修订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做法

●(西北大学,谢钢、杨涛、王尧宇、宫永宽)

摘 要 本文介绍了西北大学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的若干做法。新修订的培养方案设置有A、B、C和D四类课程,突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针对硕士生中部分学生本科阶段缺少必要的大型仪器操作训练这一问题,开设了能力提高类课程——仪器原理与操作。培养方案将原先开设的100多门课程压缩、合并成为49门课程,其中B类学位课程19门,D类任选课程29门。

关键词 化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培养方案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招生和报名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录取率也呈总体上升之势。199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是7.25万人,2003年是26.89万人,2008年达到44.75万人,2009年将突破50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生的比例结构还不十分合理。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发达国家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比例是25∶10∶1,而我国的本科、硕士生、博士生的比例是36∶4.2∶1。2008年,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编制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指出要保持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基本稳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增长,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猛发展,研究生教育质量和质量保障问题成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关注的焦点。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对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推进学科建设,促进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总体办学水平,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平台和保障体系,是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监控的主要依据。按照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有利于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有利于宽口径地培养研究生。

一、西北大学化学学科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

西北大学1923年始设化学科,1937年设化学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西北大学化学学科已经成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也获得了国家级特色专业称号,2003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多年来,化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照二级学科设置,课程体系的专业性和专门化比较突出,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以下弊病:第一,开设课程门数多,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化学学科的8个二级学科有8套相应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累计开设了100多门研究生课程,为了体现不同二级学科的专业特色,开设课程均不相同。学院共有教师60余人,部分教师开设多门研究生课程,加上本科生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造成不按照学时授课成为经常的事情。第二,课程内容重复,浪费人力资源。由于缺乏协调,各二级学科之间开设课程内容有所重复,如有机化学专业和无机化学专业分别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材料化学专业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开设的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第三,个别课程内容陈旧,选课人数偏少。第四,研究生知识面狭窄,不利于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根据学校规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1分,除国家规定的外国语政治理论课程之外,其余12个学分的学位课均局限在二级学科内,其结果导致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过于专门化,知识面较窄,普适性不高,创新水平受限,直接影响了化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质量。同时,繁重而重复的研究生教学工作也影响了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构建适合我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学科课程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2000年以来,在教育部指导下,国内重点综合性大学的化学专业纷纷按照一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这有利于培养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宽阔的学科知识面。

二、按一级学科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原则

第一,培养方案应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道德素质的培养,要注重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

第二,培养方案应体现学科专业培养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对培养流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环节、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环节等提出明确要求。

第三,注重本科、硕士和博士不同层次的课程衔接,避免内容重复,确保不同层次学位课程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四,课程设置应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维、开阔其知识和学术视野,使其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研究能力。(www.chuimin.cn)

三、修订培养方案的具体做法

2008年7月,经过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反复讨论,最终将原先开设的100多门课程压缩、合并成为49门课程,全院所有硕士研究生使用同一套培养方案选修课程,有利于8个二级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拓宽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口径。

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分A、B、C和D四类课程。A类课程为公共课程,如外国语和政治类课程;B类课程为本学科学位课程,要能反映出本学科领域的代表性、基础性知识体系结构,研究生修完该类课程后应能掌握较深的理论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类课程为指定选修课程,主要加强学生的实验及运用先进科学仪器的能力;D类课程为任选课程,以提高和拓宽知识面为主,注重结合本学科新的生长点,反映学科前沿,充分发展每个研究生的研究兴趣。学院组织开设的B、C和D类课程,都鼓励多名教师联合授课,发挥各自专长,以最佳组合团队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学院有8个硕士专业,每个专业精选2门学位课程。同时,考虑到学生对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类课程的需求,在这两个专业中适当增选了3门课程,使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中B类课程为19门。培养方案规定必须获得B类课程12个学分,研究生除了选修本专业开设的学位课之外,还须选修其他专业开设的学位课1~2门。硕士生入学后两周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培养计划,由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西北大学化学学科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中1/4~1/3来自本校,其余学生主要来自地方师范院校,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在本科阶段缺少必要的大型仪器操作训练。针对这一问题,在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了一门C类指定选修课程——“仪器原理与操作”,由熟悉仪器原理及操作的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组织实施,学院教师和测试研究中心的工程师给学生分组上课,演示或学生上机操作。涉及的仪器有X射线单晶衍射仪、飞行时间质谱仪、核磁共振仪、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热重分析仪、高压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元素分析仪、荧光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红外光谱仪等。

此外,培养方案中还制定了具体办法规范研究生教学实践、科研与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工作量不少于36学时,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教学实践形式包括辅导本科课程答疑、批改作业或协助指导本科学生实验等。

参加学术活动要求:指导教师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研究生例会,开展学术讨论,听取研究生汇报研究工作进展;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选听化学学科组织的15次学术报告;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研究生学术月活动,提交学术论文或制作墙报。

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须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工作有关的论文或授权的发明专利,或至少参与有一项经过鉴定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范康年.修订化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思考和若干做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1):15-17.

[2]季明,徐宁,韩萍芳.按一级学科设置研究生课程培养方案的探索——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94-96.

[3]顾幸生,马桂敏.按一级学科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4(8):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