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仪器分析实验案例教学:促进实用型人才培养

仪器分析实验案例教学:促进实用型人才培养

【摘要】:关键词仪器分析实验、案例教学、实用型人才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实际问题或某一特定事物进行交互式探索的教学方法。为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仪器分析实验案例教学中,所选用的案例课题不仅仅是分析化学的问题,而是多个学科知识的结合,它能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综合知识,查阅参考资料,或与其他的同学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分工合作,拿出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

加强仪器分析实验案例教学,促进实用型人才培养

●(湖北师范学院,吴一微、邓真丽、夏新泉、周兴旺、陈灵)

摘 要 结合教学实际,讨论了案例教学方法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对实用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仪器分析实验、案例教学、实用型人才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实际问题或某一特定事物进行交互式探索的教学方法。它可以通过真实、典型、具体的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朗道尔教授创立,强调了两个方面:第一,掌握原理;第二,学习判例(案例),也就是说利用案例来学习原理,而不是学习案例。

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硕士化学专业所设的二级学科,主要涵盖仪器分析中的光谱分析、电分析、色谱分析和热分析等学科方向,这些构建了分析化学学科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研究生在掌握分析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具有正确选择分析方法,进行样品预处理,熟练使用现代分析仪器以及对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价等能力,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又有严密、系统的理论,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因此,探讨案例教学方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案例教学的作用

1.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案例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案例要具有很强的故事性;第二,案例要具有新颖性、讲究时效性;第三,案例的背景要清晰。由于案例教学的这些特征不得不使学生对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通过案例分析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教育原理、教学原则和方法等知识,还在于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在“做中学”获得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而不再像传统教学下获得的抽象的、过度概括化的生硬知识,它能立即被用到类似教学实践情境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疑难教学问题。

3.案例教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

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身处科研第一线,从事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才能使案例具有时代感。案例确定以后,需要教师指导,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引导能力和驾驭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可以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质,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老师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从而促使教师很好地掌握理论。(www.chuimin.cn)

二、案例教学的做法

案例教学法的过程,大致可以归纳如下:第一,收集真实资料;第二,将所收集资料形成教学案例;第三,进行团体讨论或小组讨论;第四,讨论中,成员轮流担任领导者角色;第五,归纳各组或团体意见。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可以质疑他人的想法,学习如何发问,进而学习到独立思考、解决冲突能力,培养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案例教学策略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运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通过典型的科研案例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下面来谈谈我们是怎样通过典型的科研案例来实施案例教学,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的一点做法。

所谓实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实用型人才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现场指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职业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地方性、职业性和应用性。这类人才一般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能将科学成果和宏伟蓝图变为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硕士分析化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限于实验技能的培养,也不仅仅限于运用分析化学的知识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能力,这其中包含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为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仪器分析实验案例教学中,所选用的案例课题不仅仅是分析化学的问题,而是多个学科知识的结合,它能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综合知识,查阅参考资料,或与其他的同学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分工合作,拿出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以“小白鼠血液中有毒金属元素Cd含量的测定研究”为例,该课题看起来是一个地道的分析化学问题,其实不然,对于研究生阶段,该课题是为了研究环境或食品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进而探讨对人类的影响。它是一个系统问题,涉及动物学、环境科学、动物实验学,而分析化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不仅需要多方协调、合作、管理,而且还需要充分运用多种专业性较强的综合知识。为完成既定目标可以进行如下分组,如:资料调研组(负责收集各种文献)、动物饲养组(负责小白鼠的喂养)、食物组(负责配制不同含Cd量的食品)、采样组(负责采集经喂有不同食品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样的采集)、样品准备组(负责将血样消解成可测的溶液)、测量组(负责样品溶液中Cd含量的测定)、数据分析组(负责整理分析所得数据)、报告组(负责整理全部实验过程和结果,得出分析报告)。学生一旦经过这样系统的训练,其实践能力、现场指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必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结语

高校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智力支持。同时,研究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高校都在创新思路,研究对策。实践能力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以培养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己任的大学教育,不能忽视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毛东海.化学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育,2005(8):34-37.

[2]张元兴,欧阳立明,欧伶.案例教学法在工科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化工高等教育,2006(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