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化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创新能力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其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了使化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好地就业,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次,考虑到近年来化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方向,所学课程应该“基础厚、口径宽、知识广、重实践、有创新”。......
2023-11-28
摘 要 胶体与界面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皆强的课程。为了使该课程紧随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根据胶体与表面化学的课程内容与特点,结合扬州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方面的科研实践,大胆地深化研究生的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经过10多年教学改革的研究经验,已将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内容整合为3个方面、27个项目内容,取得了显著的教学与科研成效。
关键词 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优化、整合、实践
胶体与界面化学是研究界面(表面)特别是比表面较大体系(粒子线度约为10-7~10-9m)的理论、性质与应用的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皆强的学科。通过修饰、改变各种界面(表面)性质,使界面(表面)具有特殊功能化,形成单层或多层功能性表面膜;利用在溶液体系中形成多种丰富的分子有序组合体(如胶束、微乳液、溶致液晶、囊泡等)和结构(如球状、棒状、简状、层状、六角状、O/W、W/O、双连续结构、单室、多室、无规线团等),实现各种功能性模板、微反应器,实现润湿、增溶、助溶、增敏、乳化、仿生、模板、防腐、相转移等作用功能,实现功能化材料的制备与组装。胶体与界面化学在材料、化学化工、日用化工、医药、生物、仿生、农药、能源、机械、环保等领域中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新技术、新理论、新材料的快速发展,其内容越来越丰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更新越来越快。因此,作为研究生的主要课程,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迫切需要不断地整合与创新,达到同步于时代、领先于时代。不但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必须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宽广的知识面,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做出更加突出的成果。我们根据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内容与特点,结合扬州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的实践,大胆地优化与更新研究生的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取得了显著的教学与科研成效。
一、精心整合的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胶体与表面化学研究生课程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所均根据本单位的实际进行自编或组合教材。扬州大学从1998年开始,一直以C.Paul和Raj Ra-jagopalan编著的《Principles of Colloid and Surface Chemistry》(Third Edition)、赵国玺编著的《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修订版)和《表面活性剂作用原理》、沈钟和王果庭编著的《胶体与表面化学》等为主要参考教材。C.Paul和Raj Rajagopalan编著的《Principles ofColloid and Surface Chemistry》(Third Edition)是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的研究生教材。在以上几本主要参考教材基础上,我们根据胶体与表面化学的最新内容、先进技术与发展趋势,结合扬州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方面的科研实践,大胆地优化、更新与整合研究生的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经过10多年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本着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的整合理念,将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内容整合为3个主要方面、27个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要点与分配详见表1),形成了具有扬州大学特色的、教学效果很好的胶体与表面化学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获得较好的教学与科研效果。
表1 “胶体与表面化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分配(www.chuimin.cn)
续表
二、胶体与表面化学的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教学与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是基础,科研是龙头。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与科研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只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才能掌握科学前沿,才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内在本质、关系及其应用,才能更好地将教学要点融入课堂教学,促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教学更加充实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998年以来,扬州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研究所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460多篇,在国内外同类学科中具有较大的影响。“胶体与表面化学”研究生课程已于2007年获得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
三、注重胶体与表面化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
扬州大学长期以来一直重视研究生的实验课程的教学与管理,长期开设研究生实验课程,其中胶体和表面化学实验课程开设10个实验(表1,II胶体与表面化学的性质表征和测试技术中主要内容),多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均参加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使研究生不但掌握了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内容,而且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研究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现代测试设备与技术的正确使用能力。
有关21世纪化学类专业研究生教育成果与展望的文章
关键词化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创新能力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其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了使化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好地就业,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次,考虑到近年来化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方向,所学课程应该“基础厚、口径宽、知识广、重实践、有创新”。......
2023-11-28
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新形势要求高校研究生课程与教学培养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革,本文据笔者多年工作体会谈一点研究生课程与教学培养的看法。关键词化学类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从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后,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长期以来多数高校在研究生专业性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往往突现课程体系的专业性和专门化。......
2023-11-28
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实践●摘要对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设置与优化,并已在我院研究生中实施。烟台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是我校综合科研实力很强的二级学科,现为山东省级重点学科。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研究生及其导师普遍感到该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符合我院研究生教育实际,研究生培养质量较高,已毕业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023-11-28
化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摘要通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研究模式;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和训练,显著提升了化学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较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关键词化学教育、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大多数顺利进入了高等学校、教研单位、出版社、普通中学等与教育关系密切的部门。......
2023-11-28
基于此,我们尝试开展“过程工程导论”课程体系的构建,并开展了教学改革与实践。在“过程工程导论”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郭慕孙院士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的指导与教诲。“过程工程导论”课程体系形成经历多次调整,起初是从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出发。2009年1月,《过程工程导论》作为高等学校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标志着课程体系的确立。......
2023-11-28
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摘要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必然结果。作为硕士生导师,我们承担了分析化学专业的多门研究生课程。......
2023-11-28
关键词化学前沿、研究生、创新能力、教学改革为了提高研究生科研素养,了解和跟踪化学发展前沿,扩大知识面,更早、更好地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许多大学都为化学类研究生开设了“化学前沿”这门课程,各学校授课方式不尽相同,我们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管理经验和体会,对“化学前沿”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3-11-28
学位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摘要学位论文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文章论述了学位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图文并茂,给高校毕业生从事论文写作提供参考。要写好学位论文,必须指导学生熟悉学位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