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化学类研究生教育成果及展望

化学类研究生教育成果及展望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研究生生源特点,结合个人经历及多年在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中的体会,阐述化学化工类研究生授课课程的基本定位及教材编写思路与选择。

基于高等无机合成课程教学经历和体会,探讨化学化工研究生课程定位与教材建设思路

●(大连理工大学,宁桂玲)

摘 要 本文以研究生的生源和知识面掌握情况为依据,通过高等无机合成课程授课案例分析,阐述化学化工类研究生课程的合适定位和教材建设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教材建设、研究生课程、化学化工

一、前言

目前我国在校研究生数量大约在120万左右(不包括博士生)。在国家大范围、大数量招收研究生的战略方针下,研究生的教学与培养受到广泛重视,特别是随着研究生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及培养目标的调整,对研究生课程教材和授课方式也提出新的挑战,采用传统的本科教材及授课方式不能很好地体现出研究生课程的实效性。本文根据当前研究生生源特点,结合个人经历及多年在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中的体会,阐述化学化工类研究生授课课程的基本定位及教材编写思路与选择。

二、研究生生源对授课课程带来的挑战

当前我国招收研究生生源的格局是“上跃式”,即各高校考生都要报考高层次的学校,最低是与自己学校同等水平,因此流行一种普遍性说法叫“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硕士生、三流的博士生”。这样一种生源格局,给研究生授课带来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参差不齐。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生源看,考生的本科专业包括农业、生物、药学、化学、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化工等学科方向,由于各专业的课程内容范围和侧重点不同,导致学生对化学化工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差别很大,一个简单的例子:为阐述超细粒子形成原理及多相均匀成核技术,让学生回忆用硝酸银滴定分析氯根时用到的指示剂是什么,在座的近40名学生中几乎没有人能肯定地回答出来。再如,问及水的一般纯化方法是什么?甲醇/乙醇/苯/甲苯等常压下沸点是多少?学生们显示出一种茫然的表情,等等。这些问题在学生看来似乎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然而它们却影响了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问题的理解。使老师在引导或启发学生思维时受到障碍,大大降低授课效果。

其二,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别悬殊。不仅仅因为上面提及的基础知识面差异,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们接受能力的差异,应该说本科学校的层次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智商水平的差异,老师们按照本校本科生授课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课程,对这些研究生来说,特别是对于没有前期课程基础的研究生来说,具有实实在在的挑战性,容易产生知识衔接的“真空地带”,形成“孤岛性知识”(学而不会用)。

其三,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渴望不尽相同。由于考来的研究生各自都限定在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内。而每位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各不相同,如何让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满足大家的普遍需要具有挑战性。(www.chuimin.cn)

三、课程定位与授课方式

从国家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角度,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博士生的选拔提供依据或积累研究经验;其二为学生毕业后独立从事工程技术或科研工作提供能力训练。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研究生课程的设置无疑是为其即将进行的实验研究或设计任务而提供的基本技能训练或相关理论指导,使其在实验或设计中更好地发挥出创新作用。从该意义上讲,研究生课程区别于本科生课程的根本点在于本科生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研究生课程的应用理论,研究生课程是学生从“1+1=2”状态走向“1+1>2”过程的“桥接点”或“转折点”,其课程设置不能按照本科生的课程体系或模式进行,教材应该体现出如何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知识。举例1是传统知识如何产生创新知识(“1+1>2”示意图,见PPT演示);举例2是用溶度积(Ksp)大小解决超纯氧化镁低成本制备问题(“863”重大专项);举例3是用热力学计算反应的工艺条件(二氧化钒“863”项目),等等。

四、教材建设的综合考虑与基本思路

基于上面的研究生自身特点和课程授课模式及方式特点,对研究生教材的选择或编写就应该用新的思路去设计或构思,需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内容的深度;其二是知识的渗透与交叉性;其三是以案例为主的启发性和诱导性。

五、化学化工类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的建议

基于上述问题和分析讨论,对研究生教学和教材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一:对老师而言,为化学化工类研究生授课的老师应该具有资深的科学研究工作基础,通过研究案例或研究中的体会及经验引导学生从消化知识转为主动思考问题、提出个人思想和不同意见。

建议二:对授课方式而言,应该定位在“桥接点”作用上,引导学生用理论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一个或几个实际问题凝练出科学理论问题。

建议三:对研究生教材而言,应该定位在“教学参考书”位置上,在学术上有深度、技术上有可操作性,与一般本科教材或其他教科书没有类同的高层课程体系,从而提升学生思考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消化。因此应该由具有资深研究经历及经验的学术权威来设计、构思和把关。

建议四:对于研究生而言,不要指望一本书能给你提供整门课程或一个领域的全部内容,在一本书中有一章的内容让你觉得受益匪浅就值得买;买专业书不要看目录函盖的内容多少,这往往没有可读性,应该看作者的研究领域你感不感兴趣,有没有用,如同买唱片一样,并非唱片中的每一首歌你都喜欢。作者因对自己的领域有研究,会告诉你许多新的体会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