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技术建构主义理论从发明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中汲取养分,形成了具有当代特色和时代价值的建构主义技术发明创造观[51]。建构主义技术发明创造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社会建构主义技术发明创造观并不排斥发明的组合或累积模式,因为它可以解释某些新发明是通过改进已有的技术得到的。工业社会史表明男性被赋予获得社会地位的特权,而女性被排除在外,很少有证据表明女性能够真正进入“技术黑箱”。......
2023-11-27
在发明的英雄理论中,发明的出现往往是在发明者的头脑中瞬间迸发出来,这样就产生三种结果:一是发明的完成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二是发明的瞬间迸发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三是天才的发明一旦产生很快地就被使用者接纳了。这样的结果没有给发明过程的探索留出空间。
这一时期发明社会学研究者明确指出:发明是一个有序的过程。虽然研究者都是对发明的过程或者步骤给予分析,但是,他们对于发明过程的研究却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创新的过程和新事物的产生过程即发明过程。像吉尔菲兰和奥格本在不同时间里和不同作品中提出的发明序列,实质上是创新的序列,他们把发明看作是很容易完成的事情,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发明出现之后的影响、扩散和商业化的过程。真正进入发明产生的黑箱内部的则是厄舍尔和罗斯曼所做的工作。
厄舍尔将发明的产生过程描述成一系列连续的阶段,并引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来解释革新的产生。厄舍尔借助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中的顿悟来解释发明的产生问题。格式塔理论重视知觉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创造性思维,即对整体的认知。格式塔理论中的顿悟是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也是一个知觉的重新组织过程,从模糊的、无组织状态到有意义、有结构、有组织的状态。
厄舍尔认为实际上顿悟不是像先验论假设的那样是稀有的、异常的现象。进一步,顿悟行为是对待解决的问题的框架中所有的新关系的感知,顿悟需要高度特殊的思维条件,顿悟行为不是偶然发生的。厄舍尔认为顿悟有别于普通的技术活动。技术活动包括所有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活动,不管这个学习过程是个人独立获得结果的过程还是学习别人传授知识的过程。发明性顿悟活动则不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它来自于将先前的知识和经验组织成新事物的过程。独特的顿悟活动产生于对当前不满意的知识或者行为模式的感知,这种活动频繁出现在技术活动中[29]。
厄舍尔对发明性顿悟活动的关注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并没有体现,而是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他的《机械发明史》初版发表于1929年,其中他把发明的产生过程分成三个阶段[30]。
(1)一系列相对分离的发现和发明。
(2)把第一阶段出现的相对分离的发现和发明进行综合。这一阶段通过知识的具体化和连接起不同的发明来发展一些设备,相当于实验室机械转化为可以实际使用的机械。
(3)修正设计并且实施。这一阶段需要联接操作者和机械建造者的经验,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修正逐渐累积,使得发明逐步完善。
假设厄舍尔认为的过去的技术发展模式对于未来的技术也是有效的话,那么他的三阶段理论对于预测技术的发展过程或许是有用的,通过这个理论可以看出一个发明是处于婴儿期、中年时期还是成熟期。厄舍尔的发明的三阶段理论中,并没有描述即便是相对分离的发明是如何出现的,发明的基本设计和建造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厄舍尔的发明三阶段理论中,并没有描述相对分离的发明是如何出现的,发明的基本设计和建造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时隔25年之后,他解决了之前三阶段理论的局限性,通过格式塔心理学把顿悟应用到思维和社会过程中去。在这个框架中,发明从一些相对简单的个体发明的累积综合中得到,每一步都需要个人的顿悟活动。
厄舍尔提出著名的个体发明要经历的四阶段理论[31](见图1):(www.chuimin.cn)
(1)感知问题——认识到一个不完美的、不令人满意的、不能充分满足需要的模式。
(2)搭台[32]——通过特殊的搭建和思考将与解决问题所必需的要素都汇集到一块,在事件或者思想中偶然产生的结构带来有效的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是给个人提供解决方案的所有关键数据。这是一个不断试错的实验过程。
图1 新事物在顿悟中产生的过程(厄舍尔,1954)
(3)顿悟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案。厄舍尔强调围绕顿悟所需的要素是不确定的,这些不确定也使得不可能预测问题解决的时间选择,也不可能预测选择哪种精致的方案。顿悟不是最终结果。
(4)批判式的修正——对解答方案进行批判研究,充分理解,使得解答更为完善,这可以让机械变得更为优雅和高效。这一阶段有可能呼唤起新的顿悟活动。
在这四阶段中的每一阶段,都有一些要素不断被综合进来,如图1中箭头所示。一般而言,个体发明的案例中通常会包含所有的四个分散的步骤,但是也有很多个体发明中没有面向主要发明的搭台阶段。而在让发明变得适于实用时需要实质性的批判修正,这时新的顿悟活动再次成为关键。
在发明产生的过程中,发明者的顿悟活动往往起到主要作用,厄舍尔借用格式塔理论来解释顿悟。格式塔分析把伟人当作一个具有顿悟能力的特殊阶层,发明过程涉及到来自于别的顿悟活动的许多成果的综合。厄舍尔认为间接途径才能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发明需求,这些间接途径只能借助于个人更好的感知和更丰富的想象。这些个人在对不满足需求的认知上有特殊能力、在对现存要素的重组上有更强的思维能力,因此他们能够解决他们面对的问题[33]。总体来说,创新的社会过程由重要程度不等和感知、思考水平各异的顿悟活动组成。顿悟不是像先验论者假设的那样是稀有的、异常的现象;也不是针对假设中的没有阻力的需要做出的相对简单的反应[34]。
厄舍尔的发明过程理论是对发明产生本质的较早的一次探索,他对于后来人们思考技术进化问题有很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他关于发明过程的分析,不仅可以类推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人类活动,而且发展成为人类其他历史事件过程的普遍形式[35]。
有关发明社会学:奥格本学派思想研究的文章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技术建构主义理论从发明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中汲取养分,形成了具有当代特色和时代价值的建构主义技术发明创造观[51]。建构主义技术发明创造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社会建构主义技术发明创造观并不排斥发明的组合或累积模式,因为它可以解释某些新发明是通过改进已有的技术得到的。工业社会史表明男性被赋予获得社会地位的特权,而女性被排除在外,很少有证据表明女性能够真正进入“技术黑箱”。......
2023-11-27
吉尔菲兰天资聪颖,4岁离开家庭出去读书,13岁进入高中,并且成为高中的优等生。发明是他另一个极度热爱的领域,他在这一领域上花费了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遗憾的是,吉尔菲兰的各种工作都没有维持多久,不足以构成他一生中职业生涯的链条。当美国卷入战争中的时候,他在1917年应征入伍,一年后授予海军陆战队中士军衔,在一次短暂的休战期间,为了协调法国军人对待德国俘虏的问题,他触犯了军队纪律,在监狱里呆了一个月。......
2023-11-27
厄舍尔的发明的格式塔理论和发明过程的四阶段理论是奥格本时代发明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研究建立在对同时代诸多发明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他的《机械发明史》第一版和第二版之间隔了整整25年,可见厄舍尔在他学术研究的高峰时期一直没有放弃对发明理论的完善。厄舍尔的发明的格式塔理论有着长期的影响,但是他的发明的四阶段理论的生命力没有超越他的《机械发明史》。......
2023-11-27
1.学者已经从发明社会学思想中获得的遗产发明社会学思想虽然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的繁荣之后走向消退,但给后人留下的学术遗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需要深入分析发明社会学思想对新技术社会学或者建构主义的价值。在发明社会学理论研究中,奥格本最早讨论了文化和智力与技术发明的关系,他认为需求、智力能力和文化基础是发明的三个基本来源。......
2023-11-27
发明社会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对发明的英雄理论的批判,学派成员不再认为发明是那些具有特殊天赋的英雄和伟人的专有杰作,他们将发明的动力从英雄发明家转向社会,其理论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发明的产生不是由某个人来决定的,发明有其复杂的社会根源,这是发明社会学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所以发明社会学不仅是典型的反英雄理论的,也隐含着强烈的决定论思想。发明社会学研究者明确指出:发明是一个过程。......
2023-11-27
与同时期的其他发明社会学研究者的观点一样,厄舍尔支持发明是累积综合的结果。图2 累积综合的过程以上观点在强调一些战略性发明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时被证明是合理的,这种观点和发明是累积组合的社会过程的观念也没有真正的矛盾。一项较为完备的发明常常要涉及数量较多的个体发明,然后不断累积综合成一个又一个战略性发明。......
2023-11-27
所以,对发明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很多不断改变的因素。因“改变”而激发发明产生和进步的因素有很多:一是人们需求的改变。吉尔菲兰特别提到另外一种需求,那就是通常情况下唯一明显的和真正的因素——价格的快速改变[30]。在船的发明史中,吉尔菲兰一直关注发明的原因,他发现当发明者面对的环境改变时,发明通常也会适应外界做出改变。吉尔菲兰对当时有关航海发明的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专利来自于企业内部人员,或是行内的人。......
2023-11-27
厄舍尔主要的工作领域在于经济史,可是作为一位经济史家,为什么会在他的人生创造力处于高峰的时期去花费相当一部分时间去研究技术,或者更为细致地说是技术发明,这令很多人费解。下面,我们来分析厄舍尔对于技术问题关注的原因。在《机械发明史》一开始,厄舍尔首先分析了技术在经济史中的地位。由此,厄舍尔表达的技术研究的重要性,为他的发明思想的研究做下了铺垫。......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