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全球旅游产业领袖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

全球旅游产业领袖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

【摘要】:按照饭店中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养 ,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制定培养计划 ,并构建与此相应的课程体系。其次 ,饭店管理专业课方面 ,要注意教材的选择。

四、饭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理性分析

大学教学的整个过程, 主要是围绕课程教学而展开的, 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置和一系列教学环节组成教学计划的主体。

(一)明确课程设置的目标

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所在。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饭店中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养 ,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制定培养计划 ,并构建与此相应的课程体系。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通过实习一条途径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产业导向的课程内容设置

1.适应市场需求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知识储备、职业能力养成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先导。我国饭店业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渐成熟 ,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 ,而相关的课程设置一直没有大的变革 ,很多课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早已是显性知识,需要进行以产业导向的课程内容设置的改革。

首先 ,参考借鉴国外著名的饭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范例,结合我国饭店业的用人需求以及饭店专家学者等多方建议 ,建立饭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标准,使课程设置更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其次,根据教学计划要求,课程设置既体现饭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又要体现饭店管理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办学特色,培养有特色的人才。第三,在课程设置中,大量的增加选修课和扩展知识课的比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第四,充分考虑与行业的适宜性和连续性,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www.chuimin.cn)

2.产学研结合,深入开展饭店理论研究 ,重新整合饭店管理课程内容

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建设 ,也为此而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进行了巨大的资金投入。然而 ,实验室建起来后却往往只供学生实训 ,很少对外界开放 ,结果学生只能在没有客人参与的真空与虚拟环境中空对空地操练。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把现有的餐厅、酒吧、客房等实验室对校内师生开放。作为高等饭店学校 ,通过利用投资者提供的资金 ,为其开办的饭店企业培养高质量人才 ,并提供技术服务 ,帮助他们提高员工的素质等方式将是可行的。为此 ,政府应该从宏观的角度 ,出台相应政策 ,鼓励与引导企业主动加入到校企合作的轨道上来 ,树立政府、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饭店专业人才的大教育观 ,开创我国高等饭店教育的新局面。

首先 ,饭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构建出自己的理论体系。其次 ,饭店管理专业课方面 ,要注意教材的选择。目前在各高校饭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普遍使用的系列教材有四种,在专业课方面 ,应注意选择各类教材 ,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发挥各类教材的长处 ,辅助教学活动的完成。第三 ,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和优化。现有的教材内容陈旧、求同、重复 ,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活动更谈不上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需要在教材的选择上下功夫。根据饭店业的最新动态和理论 ,应该把握前沿的理论不断地推陈出新 ,如《国际营销策略》、《国际化市场学》等实用性强的热门课程 ,让学生能接受到本专业的最前沿知识和信息。

(三)提高课程体系中知识的转移价值

从书本知识到实践运用总会有一部分价值流失 ,为增加课程体系中知识的转移价值 ,制定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安排时必须考虑与行业的链接性 ,课程的开设以专业需要为原则 ,充分考虑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为学生构建一个有机的课程系统 ,以便有效地应用到以后的专业工作中。此外 ,专业教育要向相关产业进行扩展 ,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四)淡化文理界限 ,增加技术型课程含量

传统观念认为学饭店管理是文科生 ,所开课程大多为软课程 ,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为服务技能 ,与高职教育趋同 ,造成高素质的饭店管理专业综合性人才十分缺乏。借鉴康奈尔大学的课程设置体系 ,在现有的课程安排上增加饭店专业的技术类课程 ,培养技术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