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来,以上油气产业集群竞争力内涵界定从竞争力的要素、结构和能力三方面对油气集群竞争力作了较全面的揭示,同时又融入了整合的思想。具体到本研究油气集群竞争力层面,其相对性则表现为油气企业以集群形式发展时,相对于分散状态所具有的集群整体层面的竞争力。......
2023-11-27
三、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
作为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体系的基础,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从以下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展开研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1.资源整合视角
Barney、Petearf、蔡宁等认为由于集群是由众多独立企业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很难自发形成长期、持续的战略,其竞争优势不是源于传统理论认为的集群企业的战略选择,而是源于集群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和资源整合能力,特定的资源和能力构成了集群的长期竞争优势[35~37]。我国学者郑健壮也认为竞争力来自于“异质性”资源及其与其他资源的“整合”,即需要“资源整合”的机理或手段,并以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认为制造业集群竞争力源于集群组织对资源的吸收和利用,即资源“整合”,并认为“整合”能力取决于集群的资源集聚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和知识(技术)共享能力,集群资源就是通过这3种能力影响集群的销售能力、孵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影响集群竞争力[38],即集群竞争力形成路径是集群资源—整合能力—集群竞争能力(竞争力),整合能力在其中起着中介的作用。这种资源整合观给集群竞争力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带来了有益的启示,但已有研究并未指出集群资源整合的格架。
2.共享性资源视角
集群作为一个特殊的竞争单位,基于资源的分析方法完全可以在集群研究中得到扩展性运用[81],于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将资源能力观运用于产业集群层面。共享性资源的提出便是RBV运用于集群层面的结果。共享性资源是集群内部企业所共享而对集群外部企业排斥的无形或深层次的资源或能力,如集群的整体品牌、创新性知识、组织学习能力、竞合氛围等无形的战略性集群资产[34]。我国浙江大学的学者吴晓波等、杜健等在基于RBV来考察集群资源时,发现除了RBV对资源的传统二分法(包括企业内部开发的异质性资源和交易得到的同质性资源)外,还包括为集群内部企业所共享的共享性资源,即集群竞争力资源划分为3类:异质性资源、同质性资源和共享性资源。共享性资源为集群企业所共有但对集群外部企业产生排斥,因此集群企业依托共享性资源取得不对称优势的同时,还通过将自身资源与共享性资源整合,提升自身资源的异质性,从而获取与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共享性资源是产业集群获取竞争力优势的一个重要源泉,且集群企业和相关组织机构共同实现着共享性资源的产生与发展[82,83]。由以上分析可知,集群企业既是增强与提升共享性资源的主体,又是共享性资源的受益者,集群企业与共享性资源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这使得集群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进而提升集群竞争力。
3.系统科学视角
Porter从系统科学视角出发,认为集群通过以下3个方面影响集群竞争力的形成:第一,基于集群的技术和知识“溢出”机制推动创新,为集群企业生产率提高作好准备;第二,通过提高集群企业生产效率降低集群企业生产成本,为构建价格竞争优势打下基础;第三,利用集群具有的新企业催生机制,促进新企业和新商务形成,从而拓展并强化集群自身。基于以上3个方面,集群成员能够获得只有大企业或者正式联盟才拥有的规模优势,但同时又丝毫不削弱它们原有的灵活性,此时形成的竞争力即为产业集群竞争力[11]。此外,Chiles等、Brenner等也运用系统科学来解释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形成,这些学者强调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整体性,从过程角度出发,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取决于它的组成要素、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功能发挥3个方面,集群竞争力形成过程中,组成要素的质量水平是基础,组成要素之间发生协作、竞争与合作,以及服务、被服务等相互关系,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促使集群功能发挥,从而培育集群竞争力[77,78]。实际上,以上3个方面是彼此联结和相互推进的,因为集群组成要素确立后,相互之间必须相互作用才能发挥集群功能,形成集群竞争力,因而,要素—相互作用—功能发挥的顺序联结,从过程角度系统地反映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形成过程。我国学者魏守华也综合多个方面构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机制:即低成本优势和区位品牌优势来源于外部经济机制的作用,价值链分工和市场议价优势来源于合作机制的作用,技术垄断和产品技术差异化优势来源于技术创新和扩散机制及集群文化机制(或制度)的作用[84],强调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于包括经济机制等多项机制的联合作用。
4.产业集群价值链视角
Porter在其《竞争优势》著作中提出价值链理论,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其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生产的各种辅助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图2-2),构成价值链的这些活动划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者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39]。Por-ter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了企业经营活动就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为了与后来发展的价值链理论相区别,本研究将Porter从企业层面提出的上述价值链理论称之为传统价值链理论,将传统价值链理论拓展于集群层面形成的价值链称为产业集群价值链。
(www.chuimin.cn)
图2-2 Porter价值链模型
(资料来源:Porter[39])
随着价值链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学者们对集群研究的关注,价值链研究由局限于单一企业层面逐渐拓展到企业之间,甚至不同产业之间,如Kaplinsky对Porter的传统价值链加以扩展,考虑公司之间的联系,指出所谓产业间价值链和产业内价值链、不同产业价值链会存在差异[85]。Roelandt等、王炳才等(2007)研究认为产业集群可以概括为空间聚集的诸多企业相互依赖在同一价值链上连接组成的生产网络[41,67],说明了价值链是集群企业附着的载体,从而成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基本格架。从本质上说,产业集群即是由价值链组成的有机网络系统[86]。Humphrey等依据集群价值链各环节联系的紧密程度将集群价值链结构划分为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准等级型价值链、等级型价值链和网络型价值链[87]。刘善庆等认为产业集群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或更出色地开展重要的价值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一个集群与其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差异就代表着竞争优势的一种潜在来源[51]。上述研究反映了产业集群价值链的存在及其与集群网络结构和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的关系。Silvestre等通过对巴西油气产业集群的研究,认为油气集群企业的价值链角色是油气集群企业地理临近性作用于油气集群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之一[12]。遇华仁等研究认为,处于全球价值链各环节的产业集群内部同样存在着价值链即集群价值链,并且集群价值链的完整程度和其与外部的联系及相互作用是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指标[88],这同样说明了产业集群价值链的存在及其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和集群创新活动的作用。借鉴Porter的传统价值链模型,基于协同网络思想,形成如图2-3所示的产业集群价值链结构模型。对比图2-2和图2-3可以发现,产业集群价值链和企业价值链的基本结构十分相似,均包括基础环节(核心环节)和辅助环节两类业务活动,所不同的是企业价值链的研发和采购上升为产业集群价值链的基础活动,辅助环节(网络)的构成也存在一些差异。
图2-3 产业集群价值链结构模型
(资料来源:孙望[89])
产业集群地域集中性和产业相关性决定着集群价值链对集群竞争力形成的作用机理和企业价值链对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作用机理存在差异。一方面,集群价值链延伸使得集群价值链的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为价值链不同企业之间进行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重新组合拓宽了空间,并有利于发现新的市场机遇,使得一大批企业衍生,壮大产业集群,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竞争力培育,即集群价值链具有企业衍生作用;另一方面,集群创新主要通过价值链上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学习产生,因而,基于价值链发生联系的企业之间、企业与供应商及用户之间、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可能成为创新的源泉[90],说明集群价值链通过为集群成员提供互动学习的有利时机,促进集群创新而作用于集群竞争力,即集群价值链具有创新促进作用。再者,产业集群作为一个网络组织系统,在产业范式竞争中,如果竞争企业之间建立了网络集群关系,必然会促进相互信任的产生,降低合作企业的交易成本[91]和有利于合作交易资源的相互获取[92],尤其对转移相对困难、依靠粗浅的接触可能难以获得的无形资源[93,94],特别是核心知识能力的有效转移[95];而当集群企业的交易成本降低,交易资源又能够有效获取时,集群运营绩效也将得以实现[91]。集群价值链有助于其上各环节主体建立起人际、信任、友谊等复杂的社会关系,进一步密切主体之间的网络集群关系,增进相互信任。因而,集群价值链又通过促进集群主体间信任的建立与强化间接地作用于集群竞争力。
5.经济学视角
Krugman认为生产经营活动空间格局演化的结果一般都将是在某特定区域集聚,同时形成专业化分工,最终从中获取专业化利益并实现规模报酬递增优势[96]。Storper等基于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内企业高效益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了专业化分工的生产协作网络,由此产生极强的内生优势[97,98]。Barkley等则认为产业集群可带来外部经济(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如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劳动力资源,获得垂直一体化利润,促进企业之间的分工和生产灵活性,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扩散等一系列优势而形成集群竞争力[99]。张辉则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群所带来的正面经济效应,另一方面是集群对负面效应的经济规避能力,即集群对不利于集群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的规避和纠正能力[65]。上述表明,经济学观点比较一致地认同集群专业化分工合作在集群竞争优势和竞争力形成中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产业集群内部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构成集群柔性化生产体系得以实现。
随着集群竞争力研究的不断深入,集群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的新视角继续呈现,这使得对集群竞争力形成机理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和深刻,由此引发许多新的思考,这将有助于本领域研究思路的进一步拓宽。
有关 油气资源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的文章
由此看来,以上油气产业集群竞争力内涵界定从竞争力的要素、结构和能力三方面对油气集群竞争力作了较全面的揭示,同时又融入了整合的思想。具体到本研究油气集群竞争力层面,其相对性则表现为油气企业以集群形式发展时,相对于分散状态所具有的集群整体层面的竞争力。......
2023-11-27
尽管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到: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大于各个部分加起来的总和,在产业集群中,有竞争力的产业提升另一个产业是正常趋势,它的扩张方向是由产业集群内部普及到全国[22]。......
2023-11-27
一是按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产业链关系划分,产业集群可以划分为垂直集群和水平集群,Porter认为垂直集群中的企业沿着产业链形成纵向的买卖关系,水平集群中的企业则具有共同的最终产品市场、使用共同的技术或劳动力技能及类似的自然资源,这两类集群都对集群的创新能力产生作用[22]。......
2023-11-27
吴晓波等提出,除了基于RBV资源二分法划分的异质性资源和同质性资源外,集群资源还应包括存在于集群内部为集群企业所共享而对集群外部企业排斥的共享性资源,即集群竞争力资源划分为异质性资源、同质性资源和共享性资源[82]。以上资源及产业集群资源分类研究为油气资源产业集群资源要素分析提供了基础。......
2023-11-27
由此看来,产业集群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一样,其形成也需要资源整合的过程,即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同样也符合RIBV。若对照企业资源整合观,产业集群资源整合观则可以描述为通过将集群所拥有的资源加以整合和合理配置,提高集群资源价值,从而创造集群竞争力。......
2023-11-27
胡健基于对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作用效应的分析,建议我国油气产业集群以自身油气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大型油气资源开发企业为主体,辅助以相应的研究机构构成区域创新体系,同时,构建完善的油气资源产业链条,提高油气资源附加值[1,14,27]。此外,如何在衡量油气产业集聚度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集聚度与油气集群竞争力的相关关系也尚未开展。......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