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油气资源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

油气资源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

【摘要】:尽管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到: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大于各个部分加起来的总和,在产业集群中,有竞争力的产业提升另一个产业是正常趋势,它的扩张方向是由产业集群内部普及到全国[22]。

一、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及类型

(一)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统一的产业集群竞争力概念的界定。尽管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到: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大于各个部分加起来的总和,在产业集群中,有竞争力的产业提升另一个产业是正常趋势,它的扩张方向是由产业集群内部普及到全国[22]。但这一定义并不是唯一的、权威的。综览相关研究文献,尤其是集群竞争力综述之类的文献,大多数学者认同集群竞争力内涵可以归结为以下3类,即要素观点、结构观点与能力观点。

1.要素观点

要素观点以Porter的钻石模型理论为代表。Porter借助于研究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提出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企业结构战略与竞争4个基础要素及政府和机遇2个辅助要素决定并影响着产业集群竞争力[11];我国学者蔡宁等以钻石模型为基础,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包括群内企业协作与竞争行为、产业关联性、要素条件及需求条件4个基本决定因素和环境与政府2个辅助因素[55],与Porter观点相比较,强调了集群企业协作与竞争和环境对集群竞争力形成的影响;李勇等则认为产业集群的机构稠密性、根植性、创新能力、战略定位、文化和制度特征6个方面才是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56],显然,强调了“软”因素的作用。以上学者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决定(影响)因素角度描述产业集群竞争力,认为集群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因素的构成及所处状态,反映了要素的质量导向。

2.结构观点

结构观点包括横向观点和纵向观点。从横向观点看,Ahuja等认为集群企业间存在着生产、市场、技术、采购、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关联,同时又存在着基于声誉、友谊、相互依存和利他行为的竞合关系,因此产业集群是拥有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自学习属性的网络组织[57];Tracey等则认为功能差异化程度和网络密度以及网络凝聚力、网络集中化、网络基础设施质量等构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58]。显然,以上观点从不同角度强调了集群作为一个综合的有机体所展现出来的网络结构特征。纵向观点包括三层次观点和四层次观点。三层次观点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企业、集群、国家等层面竞争力的综合,企业层面的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作用,集群层面源自于集群的组织管理、联合行动、相互信任、经济外部性等的作用,国家层面来自于集群所能利用的宏观经济、政府支持行为、政策体系等的作用[59];Stam-er将产业集群竞争力扩展为4个层次:微观层次、中观层次、宏观层次和兆观层次,前3个层次的竞争力与三层次观点的划分类似,兆观层次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集群面对全球竞争的区域品牌、应对外部竞争等方面的竞争力[60],由此展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由内到外、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结构。综观现有研究,多数研究更重视集群层次的竞争力,本研究油气集群竞争力便属此类,它是指油气集群整体所表现的竞争力。李文清等则从竞争力的相对性角度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包含以下3类:集群企业与集群外分散企业比较表现出来的竞争力、不同区域同类产业集群之间比较表现出来的竞争力以及同一区域不同行业比较表现出来的的竞争力[61]。可见,即使从同一角度,不同学者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分类也持不同观点。

3.能力观点(www.chuimin.cn)

能力观点总体上又可归结为4类。第一类强调集群的创新能力,以Lynn等为代表,该学者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就是集群的能力,主要体现为集群的创新能力[62];李君华等提出相似的观点,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表现为由竞争性治理机制所推动的集群持续的创新能力[63];梁宏则认为集群竞争力是基于资源禀赋,通过群内企业竞争合作以及群体协同效应整合群内资源而形成的经济竞争力以及创新能力[64],即分别强调集群竞争力形成的治理机制和整合机制。第二类强调集群竞争力的双面性,如张辉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包括学习效用与利用区域资源的正向能力和对不利于集群发展的多种因素的经济规避能力[65];刘恒江等、王炳才等(2007)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对环境的利用能力和规避能力[66,67]。第三类强调集群竞争力的综合能力,如Pekka指出产业集群竞争力体现为提高生产率和创新绩效,发挥正的专业化效应,推动正的外部性和知识溢出,增强企业间协同作用和占有全球市场份额5个方面的能力[68];郑健壮认为集群竞争力是销售能力、孵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组合,它最终表现为这种特殊经济组织的财富创造力[23]。第四类借助于一般竞争力的概念,指出集群竞争力是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是一个产业集群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非集群企业相比所具有的更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更大的价值收益的能力,反映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相对性。

以上3类观点表明,至今还没有直接定义的、清晰的、一致的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概念,学者们从集群竞争力的决定(影响)因素、层次结构及能力表现等不同侧面试图阐明各自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解,这些多样化观点为本研究界定油气集群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其中结构观点有利于启发本研究去思考和定位油气产业集群竞争力所属的层次,能力观点提到的整合思想和集群竞争力是多种能力组合的观点,不仅为油气产业集群竞争力界定提供借鉴,还为本研究形成VBCRI思想和确立油气集群竞争力构成要素提供了启发和参考。

(二)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类型

依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集群竞争力类型,这里依据比较对象和指向主体介绍集群竞争力的分类。

首先,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依据比较对象的不同,产业集群竞争力可以划分为以下3类:一是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与分散企业之间比较所表现的竞争力,属产业集群竞争力I;二是通过不同区域同类产业集群比较体现的竞争力,属产业集群竞争力Ⅱ;三是不同行业产业集群之间的比较所体现的竞争力,属产业集群竞争力Ⅲ。这种划分的实践意义在于产业集群竞争力Ⅰ是判断产业集群是否能够吸引分散企业的工具,是企业制定布局战略的依据;产业集群竞争力Ⅱ是产业集群管理者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以维持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依据;产业集群竞争力Ⅲ是政府选择和扶持区域内重点产业集群的依据。从目前研究来看,首先集中于产业集群竞争力Ⅰ的研究,其次是产业集群竞争力Ⅱ的研究。本研究探讨的油气集群竞争力与I类相关,但它并不等同于I类,因为油气集群竞争力是集群油气企业相比较于非集群油气企业所具有的从油气集群整体层面所表现的竞争力。

其次,根据竞争力所指的主体,产业集群竞争力划分为以下3个层面的竞争力:一是集群企业层面的竞争力即集群企业竞争力,指集群企业主体所具备的竞争力,它是构成集群整体竞争力的基础;二是集群整体层面的竞争力即集群整体竞争力,反映基于集群网络结构形成的集群整体所体现出来的竞争力,本研究油气产业集群竞争力从竞争力所指主体来看,便属此类;三是环境层面的竞争力,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公路、管道、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性和集群的战略性地理位置(区位优势),软环境包括行业协会、研究机构、教育培训系统、地方政策、金融市场等公共服务机构的完善性,区域制度和鼓励政策,以及由集群组织彼此间合作与相互信任、正式与非正式联系和地缘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环境,当一个集群的以上环境因素相对于其他集群具有相对优势时,则该集群具有源于环境的竞争优势。以上3个层面的竞争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集群竞争力体系,即产业集群系统竞争力(Systemic Competitive-ness)[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