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等提出,除了基于RBV资源二分法划分的异质性资源和同质性资源外,集群资源还应包括存在于集群内部为集群企业所共享而对集群外部企业排斥的共享性资源,即集群竞争力资源划分为异质性资源、同质性资源和共享性资源[82]。以上资源及产业集群资源分类研究为油气资源产业集群资源要素分析提供了基础。......
2023-11-27
一、油气产业集群研究
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现有油气产业集群的研究都十分有限。
1.国内研究
我国关于油气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局限于油气产业集群的形成动因、区域功能、集聚度评价和上、下游集聚度比较及发展策略等方面;研究对象上,则侧重于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的西部。
就油气产业集群形成动因来看,由于油气资源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开采与加工行业,因而油气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资源禀赋优势[2,4,13,14],其次还有交通运输成本、分工专业化和交易费用等传统驱动因素,但这些传统因素在驱动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即交通运输成本受市场函数影响而发生变化、分工专业化、中外部分工不尽合理和交易费用理论的局限性等[4]。
我国油气产业集群的区域功能主要体现在油气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和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上。首先,从区域经济推动功能来看,胡健等分别以油气资源开发行业的上、下游作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产业集聚程度(用Ellison-Glaeser指数(1)表示)与区域经济(用区域工业总产值表示)增长的相关关系,利用产业集群弹性反映地区工业总产值对该地区油气产业集群集聚程度变动的敏感程度,得出油气资源产业经济的集聚弹性较大,其中下游油气资源加工业集聚弹性更大,说明油气产业具有明显的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并且下游的集聚效应更强[1,2,13,27]。其次,油气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也有相应的定量研究,胡健等构建了油气资源开发的技术外溢函数:
I=f(L,K,AE)
其中,I为研究成果;L为劳动力;K为资本投入;AE为油气资源产业集聚度。
该函数用以表达油气资源产业集聚度(用Ellison-Glaeser指数表示)与油气区域创新能力(表示为研发成果,具体用专利申请量和核心论文数量表示)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出无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还是西部地区,油气集聚企业发明专利数量会随着油气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加,表明油气产业集聚对所在区域创新活动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尽管本质上研发人员和研发资金仍然是研发活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产业集聚程度的技术溢出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显现,并且集聚度可以通过提高人力和资本的投入效率影响集群的创新能力[1,14,15]。
从我国油气资源集聚来看,我国油气资源在东北地区(黑龙江、辽宁、吉林3省)和西部地区(陕西、四川、青海和新疆4省区)的分布量已占到油气资源总量的2/3以上,呈现出油气资源的储量集中性。但从生产集聚来看,我国的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虽然油气资源上游产业已显现较强的集聚性,但是下游产业却没有体现出相应的集聚性,尤其下游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的集聚度更低[1~5]。进一步就西部油气产业上游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与下游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集聚度来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集聚度明显高于下游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集聚度,并且就产值区位熵来看,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产值区位熵小于1[4],表明并不具备集聚现象,由此说明西部地区低附加值的上游油气开采业很发育,成为西部的优势产业,但高附加值的下游油气加工业并不发育,产业链前向延伸不足。(www.chuimin.cn)
胡健基于对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作用效应的分析,建议我国油气产业集群以自身油气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大型油气资源开发企业为主体,辅助以相应的研究机构构成区域创新体系,同时,构建完善的油气资源产业链条,提高油气资源附加值[1,14,27]。张伟针对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其中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集群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为目标,从产业集群的结构、集群成员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功能定位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实现机理[5]。这些研究对我国西部油气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油气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的研究远没有形成体系,至今极少见及油气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这给本研究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潜伏着许多研究机会和创新空间。尽管已经对油气产业集群区域功能进行了研究,但只关注集群对区域经济和区域创新的正面作用效应,且尚停留于作用程度的研究,尚未对负面作用效应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也尚未对油气产业集群对区域就业创造、城市化推进等社会贡献进行研究。此外,如何在衡量油气产业集聚度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集聚度与油气集群竞争力的相关关系也尚未开展。以上不足为今后研究留下了宽广的研究空间。
2.国外研究
和国内一样,国外关于油气产业集群的研究也十分少见,目前查阅到的主要有以下这些:一是Silvestre等的研究,他认为巴西之所以自1974年开始能够逐步成为海下油气生产中心,其原因之一就是油气产业的集聚促进了技术能力的“汇集”,从而克服了深海油气开采中的自然挑战;然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巴西Campos油气集聚内部企业之间的地理临近性对创新活动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的产业模式、支撑机构、集群政策和集群企业的价值链角色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加以实现的[12],表明了油气集群的区域创新功能及其与地理临近性和集群价值链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二是Laila等对美国得克萨斯州油气产业的研究,认为该州尽管自1995年至2003年间交通、计算机、半导体和通讯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但依然以石油和天然气产业为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该州围绕石油和天然气采掘业,聚集了与之相关的支持性活动,如石油管道、天然气输送和精炼、石油设备制造等,从而使得该州油气产业就业人数百分比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左右;尤其是休斯敦市,作为得克萨斯石油天然气中心,其油气产业活动包括了下游的石油精炼、石油化工及油气运输,使得该市油气产业上、下游产业区位熵达到得克萨斯的2倍多;由于集群改善了产业效率与促进产业创新,因而德克萨斯油气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为该州在当今全球化时期维持竞争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反映了油气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及其对区域竞争力的正向作用。三是Porter对休斯敦的研究,他构建了休斯敦油气产业集群的整体框架(图2-1)(3),反映了从油气产业上游到下游相关产业环节的关系,以及为这些环节提供设备和专门(技术)服务的企业及提供必要服务的组织或机构在休斯敦的集聚。此外,Tsuji等通过对巴西里约热内卢油气产业集群的研究,指出创新是构建巴西里约热内卢油气产业集群的推动器[46],反映了创新对油气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作用。以上分析表明,国外油气产业集群研究也不十分丰富,目前研究主要结合具体油气产业集群而展开,涉及油气产业集群的整体构成、集聚效应、对区域竞争力的作用,以及与区域创新的互动及实现机制等方面,同样地,几乎未涉足油气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
图2-1 休斯敦油气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Porter(2001))
综上所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油气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的现有研究还十分不足,尤其油气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极其有限,具体到油气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机理的研究则为零,但已有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思路启发。此外,从研究体系来看,已有研究远不足以构成一个体系,留有许多待研究的领域。和许多产业的集群研究一样,油气产业集群实证研究也十分不足,目前仅见油气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2,13]和区域创新活动[12,14,15]的影响及油气产业集群集聚水平测度[1,3]等方面的实证研究。
有关 油气资源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的文章
吴晓波等提出,除了基于RBV资源二分法划分的异质性资源和同质性资源外,集群资源还应包括存在于集群内部为集群企业所共享而对集群外部企业排斥的共享性资源,即集群竞争力资源划分为异质性资源、同质性资源和共享性资源[82]。以上资源及产业集群资源分类研究为油气资源产业集群资源要素分析提供了基础。......
2023-11-27
尽管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到: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大于各个部分加起来的总和,在产业集群中,有竞争力的产业提升另一个产业是正常趋势,它的扩张方向是由产业集群内部普及到全国[22]。......
2023-11-27
表7-14研究假设检验结果表7-15油气集群资源对油气集群竞争力的影响状况(二)结果解释10个假设中H7未通过检验,同时,还发现资本资源CR对油气集群竞争力CCP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下面对两者予以解释。......
2023-11-27
一是按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产业链关系划分,产业集群可以划分为垂直集群和水平集群,Porter认为垂直集群中的企业沿着产业链形成纵向的买卖关系,水平集群中的企业则具有共同的最终产品市场、使用共同的技术或劳动力技能及类似的自然资源,这两类集群都对集群的创新能力产生作用[22]。......
2023-11-27
由此看来,产业集群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一样,其形成也需要资源整合的过程,即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同样也符合RIBV。若对照企业资源整合观,产业集群资源整合观则可以描述为通过将集群所拥有的资源加以整合和合理配置,提高集群资源价值,从而创造集群竞争力。......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