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红楼梦》中小厮茗烟与奶兄李贵地位对比研究

《红楼梦》中小厮茗烟与奶兄李贵地位对比研究

【摘要】:而茗烟只不过是个小厮、书童,在整个贾府中是个数不上号的角色,地位与李贵相比要低下得多。茗烟是宝玉“第一个得用且又年轻不谙事的”心腹小厮,专司烹茶倒水,形影不离。可见,此名与烹茶相关。祭祀之后,他劝宝玉吃些斋饭就及早回去,不仅讲得在理,还有点理论水平,再次显示出他与一般小厮的不同。

一、小厮与奶兄

贾府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公府之家,以出身论地位之高低。茗烟的母亲老叶妈,是大观园里弄花草的婆子,是个下三等的奴仆。也许,正是这老叶才孕育了香茗之嫩芽。而李贵的母亲李嬷嬷是宝玉的奶妈,有“半主”之势,连袭人等人都不放在眼里。因为封建社会都是母以子荣,或子以母贵的,故名李贵。因而李贵的地位是较高的,是宝玉十几个男仆当中的领头人。第九回中,贾政在宝玉上学前问话时,跪下来回话的就是李贵。而茗烟只不过是个小厮、书童,在整个贾府中是个数不上号的角色,地位与李贵相比要低下得多。

从茗烟、李贵其名其人来看,出身低下的茗烟却要比出身较好的李贵雅致得多。茗烟是宝玉“第一个得用且又年轻不谙事的”心腹小厮,专司烹茶倒水,形影不离。脂本系统第九至二十三回,以及三十九回之后,名叫“茗烟”;而其间,却叫“焙茗”。那么宝玉何以要改呢?程乙本第二十四回中,茗烟自己有个解释:“我不叫茗烟了,我们宝二爷嫌烟字不好,改了叫焙茗了。”原来,制茶、品茶都讲究色香味,而茶性清洁娇敏,极易受侵,一遇烟焰,则色香味俱败损。可知,从“茗烟”到“焙茗”,一字之异,而主人之境界修养便不同,它反映了贾宝玉茶道的认识过程进了一步,即由表面的文学性欣赏进入真正谙晓茶理的艺术境地[1]

不过,他的两个名字都与茶有关。“茗”,本是茶树的嫩芽;茶叶、沏的茶水,也叫茗。“焙”,是制茶的一道工序,就是在器皿中用文火精心烘烤。诗人们常咏到的,如白居易《题施山人野居》中“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许浑《村舍》中“野碓舂粳滑,山厨焙茗香”。“茗烟”二字见于诗者,如贯休《登干霄亭》中“白云堆里茗烟青”。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宝玉有“宝鼎茶闲烟尚绿”一句。可见,此名与烹茶相关。“茗”冒“烟”,不是一杯热茶吗?刚沏一杯热茶,喝了以后又解渴生津,又温暖身心。的确,茗烟的性格犹如名字一样,散发出清淡的茶香!宝玉其他的男仆,仆人李贵、王荣、钱启、周瑞、张若锦、赵亦华之类,名字多有些俗气;小厮伴鹤、锄药、扫红等,名字虽雅,颇有超凡入仙之风,但根本就没有故事。(www.chuimin.cn)

茗烟的言谈举止,较之李贵也要雅致的多。他是宝玉的书童,很有些文化,所以能给宝玉选购来那么些文学作品。第四十三回,茗烟在陪祭金钏一事中,举止文雅,讲得也有文采。祭祀之后,他劝宝玉吃些斋饭就及早回去,不仅讲得在理,还有点理论水平,再次显示出他与一般小厮的不同。所以庚辰本夹批曰:“忽插入茗烟一篇流言,粗看则小儿戏语,亦甚无味,细玩则大有深意。试思宝玉之为人,岂不应有一极伶俐乖巧之小童哉?此一祝,亦如《西厢记》中双文降香第三炷则不语,红娘则代祝数语,直将双文心事道破。此处若写宝玉一祝,则成何文字?若不祝,直成一哑谜,如何散场?故写茗烟一戏,直戏入宝玉心中,又发出前文,又可收后文。又写茗烟素日之乖觉可人……今看此回,直欲将宝玉当做一个极轻俊羞怯的女儿看,茗烟则极乖觉可人之丫鬟也。”

李贵的名字则显得俗气,给人以铜臭之味,本人也没有什么文化,无一丝让人感到愉悦的气息。如第九回中,贾政问:“跟宝玉的是谁?”进来三四个大汉,打千儿请安。贾政认得李贵乃是李嬷嬷之子,向他训斥道:“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留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账!”吓得李贵忙跪下;贾政又问宝玉的书读到哪儿了,他禀报正在读“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呦呦鹿鸣,食野之萍”之误),把个治学严谨、为人古板、不苟言笑的贾政都给逗笑了。雅言出自俗人之口,本身就很可笑,加上他陪上学时听而不真、记而不清,此时又怕极,说出两句似是而非的诗句,顿时便成了笑料。他的出洋相化解了当时紧张的气氛,同时也暴露出他言谈粗俗、无文化修养的一面。不过这样,也让人们在笑声中记住了他。

太平闲人张新之对他俩的名字,还有一解。《妙复轩评石头记》第九回批曰:“茗烟者,言名教湮没也,因作此书以培植之,故后改名‘焙茗’,‘焙’通培也。正为失教点睛,故为下半回书之主,乃作者自命也。”此番解释与“李贵”之谐音相对应,“李贵名义,言之慨然。‘礼之用,和为贵,小大由之。’”茗烟、李贵为平日跟随宝玉的两位重要男仆,一个顽劣不羁,一个老成持重,一个无视名教,一个尊重礼教,两相对比,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