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红楼梦》人物对比:贾琏与贾珍的才干之较

《红楼梦》人物对比:贾琏与贾珍的才干之较

【摘要】:由此可见贾琏的精明能干,这与贾珍的空疏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才干方面,除了低于凤姐,贾琏也不能与探春等才识精明之人相比。“所以贾琏之才只能算是世路交际上的小才,他并无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更没有文采风流之才”[15]。

四、无才与小才

第十七十八回,贾政与众清客及宝玉巡视大观园,向贾珍问及各院落帐幔、帘子等细节,贾珍回答模糊,原来具体操办者是贾琏。果然贾琏一来,对答如流,每种陈设的数目都说的非常准确,哪些陈设置办全了,还缺哪些,条目清楚,令贾政十分满意。由此可见贾琏的精明能干,这与贾珍的空疏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贾珍无德亦无才,文的肯定不行,武的也不见怎么样。作为族长,虽然管理着许多事务,但大都是颐指气使,蛮横霸道的大老爷做派。盛气凌人地斥责前来缴租的乌进孝,就是明显的一例。第二十九回,到清虚观打醮,贾珍因为贾蓉躲懒而收拾他:“你瞧瞧,我这里没热,他倒凉快去了!”喝命家人啐他。那小厮们都知道贾珍素日的性子,违拗不得,就有个小厮上来向贾蓉脸上啐了一口。贾珍还瞪着眼,那小厮便问贾蓉:“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凉快去了?”贾蓉垂着手,一声不敢言语。这样的教训方式是极具侮辱性的,对贾蓉的人格具有极大的伤害;可贾珍全不在意,只是一味拿足了他那族长、父亲的架势。第八十八回,当周瑞的干儿子和鲍二打架时,贾珍不能妥善处置,粗暴地予以捆打惩治,“各人打了五十鞭子,撵了出去”,为日后荣国府被盗、宁国府被抄埋下了隐患。由于他平日自身行为不端,所以“下人背地里便生出许多议论来”。

第二回,冷子兴口中说贾琏“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所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里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因为贾政“不惯于俗务”,所以荣府事务的实际管理者乃是贾琏。以荣府事务之繁杂,足见贾琏才干之不俗;只是娶了工于心计的王熙凤之后,比较而言,贾琏“倒退了一射之地”。

第十二回,林如海身染重病,传信要接黛玉回扬州。以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加之黛玉体弱多病,此去扬州路途遥远,且不知后事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贾母必定会挑选一个能干、稳妥,让自己放心的人护送前去。“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可见贾母对贾琏才干的肯定与信任。(www.chuimin.cn)

第十六回,贾府为元春省亲筹划省亲别院,“老爷们已经议定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当时贾琏刚从江南回来,一听贾蓉此言便说:“正经是这个主意才省事,盖造也容易;若采置别处地方去,那更费事,且倒不成体统。你回去说这样很好,若老爷们要再改时,全仗大爷谏阻,万不可另寻地方。明日一早我给大爷请安去,再议细话罢。”贾琏这番话思维敏捷,言语简练,分明是主事者的口气,足见其平日办事干练的风度。

贾琏还有一定的见识,且明显高于贾政等人。第七十二回,贾琏听林之孝说贾雨村降职,便道:“真不真,他那官儿也未必保得长。将来有事,只怕未必不连累咱们,宁可疏远着他好。”林之孝道:“何尝不是,只是一时难以疏远。如今东府大爷和他更好,老爷又喜欢他,时常来往,那个不知。”以贾雨村之奸诈,瞒过忠厚的甄士隐和书生气的林如海也属正常,而贾珍、贾政等人与之相处多年,竟然也看不出他的势利和贪婪,可谓有眼无珠。而贾琏这样一个不爱读书的浪荡公子,却能凭借自己的经验看穿他的为人,这对“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第三回)的仕宦中人贾政,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在才干方面,除了低于凤姐,贾琏也不能与探春等才识精明之人相比。对于家族的日益衰落,他虽心知肚明,但他做的只是勉强维持现状,而不是像探春那样开源节流,更不会有秦可卿临终梦嘱凤姐那样的担忧和谋划。对于贾府的极尽奢华,连一向清高的林黛玉都能看出问题的严重性:“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第六十二回)可贾琏因“畏惧凤姐,胸中全无主意”(王希廉评第七十二回),对家族兴亡缺少责任心,注意力只集中在身边琐事和享乐上。“所以贾琏之才只能算是世路交际上的小才,他并无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更没有文采风流之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