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体单弱、眉眼像林妹妹,形容举止较公认的黛玉之副的晴雯更似林妹妹,故姚燮指出:“想龄官举动语言,直是颦卿一个影子。”涂瀛《红楼梦问答》中也认为,龄官是“林黛玉离魂影子”。黛玉、龄官还同是为情所困的女子,有着不确定、无法出口的爱情。龄官还有一处与黛玉相同,就是她的郁郁寡欢、一身疾病。......
2023-11-27
一、扭傲的个性
龄官在小说中第一次出场是在“元妃归省”这一最热闹的场面中(第十八回),初次登台演戏就得到贵妃的“极好”评价和信任,足见其表演之佳,也暗示她此后在梨香院的特殊地位。脂砚斋在此提示:“又伏下一个尤物,一段新文。”第二十二回,在为宝钗生日演戏时,龄官又得到贾母的格外赏识。有人推测,“龄”音谐“领”,领导、领教之意也。诚然,她是戏班的台柱子,还让宝玉从她以后“画蔷”、“拒唱”等行为中顿开茅塞,“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第三十六回)。从此宝玉告别了迷乱的混沌时代,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那就是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贵妃省亲,是何等荣耀之事,自是富贵气之外更添几分皇家气派。当戏班总管贾蔷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两出戏以取悦贵妃时,龄官却以“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为由,执意不从,坚持要作《相约》、《相骂》两出。《游园》、《惊梦》(均由《牡丹亭》第十出析出)是当时大家爱听爱看、不管在什么场合演来都适宜的戏,所以贾蔷命龄官做这两出。而龄官自己要做的《相约》、《相骂》(均出自《钗钏记》),虽说是热闹有趣的戏文,但后一出讲的是丫环与老夫人拌嘴。从戏名来说,在这种喜庆庄重的场合是很不得体的。“贾蔷扭她不过,只得依她作了”。龄官执意不作非本角之戏,一出场就显得很有主见,个性毕露。
从梨园行的规矩来讲,龄官拒演有其正当的理由。首先,《游园》、《惊梦》并非龄官的本角戏。龄官人如其名,本是豆蔻年华,又生得机灵清秀,其行当是小旦,专演活泼俏丽的小丫头。而正旦是扮演年轻美貌的闺门小姐或妇人,此类人物感情丰富而含蓄,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在唱腔上讲究婉转甜美,柔中带刚,身段要稳重大气。小旦与正旦相比,年龄稍小,身份略低,分别如上述三戏中的红娘、春香、芸香,唱腔和身段都以俏丽活泼为上,凸显少女的活力。龄官拒演正旦的戏,是因为正旦和小旦之间的表演风格差别很大。龄官所练基本功是小旦,如果去演正旦的戏,演出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其次,元妃所点四出大戏里,已有一出《牡丹亭・离魂》,讲的是杜丽娘游园惊梦后相思成疾,郁郁而亡。《离魂》是在《游园》、《惊梦》之后,若先演了《离魂》,再演《游园》、《惊梦》,就是点倒戏,这不符合戏曲演出的规矩。贾蔷这样的纨绔子弟,只知道《游园》、《惊梦》是好戏,却不懂角色行当、梨园行规,龄官若真的听从了他,反倒是落个笑话。可见,这是她对艺术个性的维护,同时也表现出孤傲、倔强的性格,而这也正是她命运和爱情悲剧的根源所在。龄官在皇妃面前毫无奴颜婢膝,显示出特有的风姿傲骨,足以让那班“须眉浊物”相形见绌了。(www.chuimin.cn)
第三十六回,贾蔷为讨龄官欢心,买了会“衔旗串戏”的雀儿,把别的女孩都逗笑了,“独龄官冷笑了两声”,讥讽道:“你们家把好好儿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弄了它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又说:“那雀儿虽不如人,但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你拿了它来弄这个劳什子也忍得。”这些话言词犀利,直接诅咒大观园为牢笼,谴责贾府主子为享乐买戏子而不惜拆散众多贫贱人家的不义之举。龄官在这里不仅不逢迎,反而对自身的屈辱地位深怀愤慨之情,显然这是敏感自尊,有骨气的体现。二知道人对此评曰:“谚有云:相对矮人休说短。蔷之受其丑诋,宜矣!”(《红楼梦说梦》)“书中人人都羡慕荣国府的富贵,而龄官不然。大观园中诸女儿都喜欢宝玉,而龄官不然……将大观园的枫亭月榭视为‘牢坑’,即黛玉晴雯等人且有愧色,何论乎宝钗袭人哉”[1]!“当‘众’女孩子麻木不仁,把羞辱当‘有趣’的时候,‘独龄官’用心灵感受到自己的境况如同那只鸟的命运。她在捍卫自己的尊严,也是在捍卫所有同命运人的尊严”[2]。而逼着贾蔷拆烂雀笼、放飞雀儿,分明是寄托了她向往自由之身的愿望。俞平伯先生指出:“她倔强、执拗,地位低微而反抗性很强。虽与黛玉、晴雯为同一类型,黛晴之所不能、不敢为者,而龄官为之。”[3]
龄官的自尊、倔强、敏感个性和对自由的向往,都是与顽固的封建等级观念背道而驰、格格不入的。“这是一代女伶的觉醒,是一个阶层的人对封建社会的叛逆。而龄官,这颗在风雨中摇曳着的幽兰,却还是被那黑漆似的社会吞噬了”[4]。封建专制是“顺民”性格的制造者,对被他们奴役的人来说,就只能顺从安份。所以,当龄官的叛逆行为对贾府的统治秩序和家世利益构成威胁时,必将遭到封建正统势力及其帮凶的联合绞杀。脂批中所透露出来的愤恨情绪,亦可间接佐证这样的推测:“按近之俗语云:‘能养千军,不养一戏。’盖甚言优伶之不可养之意也。大抵一班之中,此一人技业稍优出众,此一人则拿腔作势,辖众恃能,种种可恶,使主逐之不舍,责之不可,虽欲不怜而实不能不怜,虽欲不爱而实不能不爱。余历梨园子弟广矣,各各皆然。亦曾与惯养梨园诸世家兄弟谈议及此,众皆知其事,而皆不能言。今阅《石头记》至载‘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二语,便见其恃能压众,乔酸娇妒,淋漓满纸矣。”(己卯本第十八回夹批)
有关《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的文章
她身体单弱、眉眼像林妹妹,形容举止较公认的黛玉之副的晴雯更似林妹妹,故姚燮指出:“想龄官举动语言,直是颦卿一个影子。”涂瀛《红楼梦问答》中也认为,龄官是“林黛玉离魂影子”。黛玉、龄官还同是为情所困的女子,有着不确定、无法出口的爱情。龄官还有一处与黛玉相同,就是她的郁郁寡欢、一身疾病。......
2023-11-27
同年,司马迁开始撰写巨著——《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司马迁忍受宫刑这一奇耻大辱,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完成他所期望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史记》名称的出现,大概是到了魏晋期间。《史记》既是一部纪传史,又是一部传记文学集,其影响所及,已经远远超出中国的范围。《史记》,成为古今中外一部不朽的杰作。由于司马迁受时代的限制,《史记》也存在某些缺点与不足之处。......
2023-12-03
《淮南子》注和《后汉书》认为,《六韬》出自殷周之际的姜太公吕望之手。另外,又有人认为,姜太公撰作《六韬》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必有它的根据,不可随意否定。《文韬》认为,政治先于军事。具体来说,《文韬》认为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武韬》指出,要夺取战争的胜利,首先要做到名正言顺,师出有名,进行战争是为了吊民伐罪。值得一提的是,《犬韬》......
2023-12-03
17世纪见证了各国间多领域的交流,尤其是欧洲和东方之间的交流。国际商业活动和外交活动的直接结果是,东方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影响。除了便宜的原材料,印度的产品也因价格低廉而受到欧洲人的喜欢。所以,乌木这种贵重木材成为家具制造的首选木材。不管怎样,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不断加速,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将导致质变,即风格的变化。......
2023-06-22
"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是纪传体史书的代表作之一。他还著有《汉书缵》、《百官阶次》等书,班已不存。《后汉书》所以成为不朽的史学名著,也因为它在编撰上取得了很大成功。范晔本打算写一部由纪、志、传三部分组成的百卷《后汉书》,以踵续班固的《汉书》。南朝梁人刘昭为《后汉书》作注时,取晋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补入范书。......
2023-12-03
《九章算术》集先秦至西汉我国数学知识之大成,其编纂也是集体劳动的成果。根据刘徽的记载,《九章算术》是从先秦"九数"发展来的。《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框架,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以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目的的风格。《九章算术》的算法尽管抽象,但相互关系不明显,显得零乱。......
2023-12-03
具体来说,个性是指个体独特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经常的、稳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组织的价值观念一旦深入人心,就会成为组织个性的组成部分。其二,个性心理特征受情境与身体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等,常常会因个人所处的情境而发生变化。......
2023-08-02
公元1632~公元1704著名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是全面系统地阐述宪政民主基本思想的第一位作家。洛克因与沙夫茨伯里交往甚密,也同样被看作是嫌疑分子,被迫于1683年逃往荷兰。洛克终身未娶,他于1704年溘然长逝。洛克声言政治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个人及臣民的财产,这种观点有时被称为“更夫政治”。由于洛克认为立法机关应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而他肯定会反对法院有宣布立法机关所立的法案不合宪法的权力。......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