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红楼梦》中宝玉的爱情与亲情对比

《红楼梦》中宝玉的爱情与亲情对比

【摘要】:有人说也是爱情,其根据无外乎是第三十一回的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但根据脂砚斋的批语和平时湘云与宝玉的言行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还仅仅局限于兄妹亲情。贾宝玉对爱情的追求是一种灵与肉的统一,又是以彼此互爱为基础的。这是贾宝玉的爱情观,而红楼女儿中符合此标准的,唯有林黛玉。可见作者在叙述宝玉的爱情时,都是有所交代的。

四、和宝玉之间的爱情与亲情

薛宝钗贾宝玉的感情是爱情,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湘云对宝玉的感情是什么呢?有人说也是爱情,其根据无外乎是第三十一回的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但根据脂砚斋的批语和平时湘云与宝玉的言行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还仅仅局限于兄妹亲情。

薛宝钗对贾宝玉的爱委婉含蓄,不露痕迹。在她劝慰贾宝玉的话语中,更多的是姐姐对弟弟的关心;但面对宝玉时不小心的忘情,则透漏出她对宝玉的爱意。第二十八回,宝玉要看宝钗的红麝串,宝钗因肌肤丰满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因见她的形容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看呆了。这时候,宝钗见到宝玉呆呆的样子,“自己反倒不好意思的”,起来扔下串子回身便要走。如果宝钗仅是以姐姐的身份看待宝玉,她又为何会害羞呢?再看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宝钗来探望时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这里的表现更耐人琢磨了。还有第三十六回中,她为宝玉绣肚兜的事,肚兜上面的花样是“鸳鸯戏莲”。在古代,这样的画是大有寓意的,“鸳鸯”寓夫妻双宿双飞,“莲”常和“怜”谐音,知书达理的宝钗难道真的连这个都忽视了?毋庸置疑,薛宝钗和林黛玉一样,都爱着贾宝玉,“围绕贾宝玉,两个聪明的姑娘显示各自的聪明。林黛玉情重愈斟情,用满腹深情观察考验着,也体贴挚爱着贾宝玉,将碧晶晶的珠泪洒在飘落的桃花、摇曳的绿竹、晴雯传递的旧帕上;薛宝钗深思愈熟虑,用全副心思琢磨包围着,也关心依恋着贾宝玉,将沉甸甸的金锁挂到脖子上,将王妃所赐、与宝玉相同的香麝串勒在丰满的胳膊上。黛玉觅求浪漫的心灵契合,宝钗追求现实的婚姻形式”[14]

《红楼梦》中叙及宝玉的爱情,总是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主要涉及三个人:林黛玉、薛宝钗、袭人。贾宝玉对爱情的追求是一种灵与肉的统一,又是以彼此互爱为基础的。这是贾宝玉的爱情观,而红楼女儿中符合此标准的,唯有林黛玉。在“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时,宝玉的心理活动又显示了他为宝钗容貌所打动,不禁动情。宝玉和袭人,早就有了“初试云雨情”。而且这三人都对宝玉有爱情。可见作者在叙述宝玉的爱情时,都是有所交代的。但是在宝、湘之间的关系上,作者却未作类似的处理,由此可见他们之间存在爱情是不太可能的。(www.chuimin.cn)

《乐中悲》中“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说的就是湘云对待爱情的态度,她从未刻意地去想过要对谁产生爱情。但有人认为湘云对宝玉的感情是爱情。“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个回目,无疑最引人注目。湘云与丫鬟翠缕谈阴阳之道,翠缕说起湘云的麒麟来:“姑娘,这个难道也有阴阳?”湘云道:“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怎么没有呢。”翠缕道:“这是公的,还是母的呢?”接着翠缕又问到人。从麒麟到人,这一步步从暗示到直白,曹雪芹究竟要告诉读者什么呢?这一回中恰恰写到宝玉丢失了老道士给他的金麒麟,恰被湘云捡到。难道作者想传达宝、湘有情的信息吗?脂砚斋的批语否定了这一点。第三十一回回前评曰:“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何颦儿为其所感?故颦儿谓‘情情’。”由此可见,金麒麟只不过是为了衬托宝黛爱情的一件道具。

湘云对宝玉是亲情,就像是对亲哥哥一样。她就像一个不谙世事、天真无邪的小男孩,虽然活泼、淘气,讨人喜欢,“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正因为如此,尽管湘云整日围着宝玉“‘爱’哥哥‘爱’哥哥”地叫来叫去,就连“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也不曾为之吃醋。至于家里人来接湘云回去时,她嘱咐宝玉记得提醒贾母派人去接自己,这其实是湘云对大观园兄弟姊妹亲情的牵挂,是对大观园欢乐生活的留恋,而非儿女私情。而“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所谓伏线,则与判词不符,不是雪芹原意。湘云在小说中的出场较晚,已经到了第二十回,书中并未介绍她初到贾府的情形,再加之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可知她从小便经常来贾府,在宝玉心里永远是一个懵懂的小妹妹。所以,宝玉会当着黛玉的面毫无顾忌地给湘云盖被子,还让湘云给自己梳头。这些呈现给读者更多的是手足之情,男女之间的爱情特征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到。

抛开“金玉良缘”的传言不说,宝钗对宝玉是真爱,虽然显得含蓄委婉,像微风吹过的湖面只稍起些波澜,但的确是存在着;而湘云对宝玉只是亲情,虽然有时容易被误解成爱情,但亲情毕竟亲情,无需主观臆测。陈其泰以为,在与宝玉的关系问题上,“湘云老实,借之以形宝钗之奸”(第二十二回评);“史湘云亦甚妒黛玉,而一味粗率,不似宝钗之深心。盖宝钗欲争胜于黛玉,以移宝玉之情。湘云则明知宝玉情不可移,故索性直言唐突,以发其心中之不快而已”(第三十二回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