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四十回中三次写到妙玉,即第八十七回的走火入魔、第九十五回的失玉扶毡、第一一二回的惨遭劫难。黛玉积极地抗争,尚无力改变严酷的现实;妙玉消极地回避,更不能逃避污淖的没顶。或许有人以为,“黛玉的悲剧似乎是因为没有出家。今以妙玉验之,如果当初黛玉随和尚而去,也将是更为凄惨的命运”[15]。......
2023-11-27
一、孤苦的身世
第二回,对黛玉身世的介绍很简单,“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再加上第三回,通过黛玉的之口说,“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由此可知,她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的钟爱,把她当做男孩来培养,使得她较有个性,又富有才情。由于母亲贾敏早丧,她才寄居到贾府;后来父亲林如海也去世,她就回不去了。
妙玉其人,在还没正式出场之前,第十七、十八回就由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作了介绍:“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就这样机缘巧合,妙玉被下了个帖子请到了贾府的家庙。(www.chuimin.cn)
在大观园内外众多的女性中,与黛玉最为相似的就是妙玉。她俩都是苏州姑娘,出自读书仕宦之家。两人虽自幼多病,但是模样都极好,文采也不凡。两人各自从苏州来到京中,投靠贾府,其主要原因是母亲早丧或父母俱亡,甚至身边只剩下一两个嬷嬷和一个贴身服侍的丫环的情景,也是一样的。不过,黛玉是寄居贾府的外孙女,过着闺阁名媛的生活;而妙玉是位遁入空门的女尼,冷清苦寂地陪伴着木鱼、经卷。比起黛玉,正有一冷一热的差异。但是,这一冷一热,本无二致,都是她们面对凄风苦雨的环境力图保持“质本洁来还洁去”,即保持人格尊严的方式。不过她们一个“在家”,一个“出家”。其实也可以认为,俗世中的黛玉就是“在家”的妙玉,而佛门中的妙玉则是“出家”的黛玉。畸笏叟批曰:“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眉批)
有关《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的文章
后四十回中三次写到妙玉,即第八十七回的走火入魔、第九十五回的失玉扶毡、第一一二回的惨遭劫难。黛玉积极地抗争,尚无力改变严酷的现实;妙玉消极地回避,更不能逃避污淖的没顶。或许有人以为,“黛玉的悲剧似乎是因为没有出家。今以妙玉验之,如果当初黛玉随和尚而去,也将是更为凄惨的命运”[15]。......
2023-11-27
六、无果的爱恋在大观园中,她俩同样深爱着贾宝玉,但是爱的方式和程度却不一样,一明一暗,一为“情痴”,一为“情种”。黛玉的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宝玉的爱真诚、执著,始终如一。宝玉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受到创伤,黛玉都会念之牵之、性命系之。妙玉和黛玉一样,也有过自己的桃色幻想,她也爱着宝玉,只是没有黛玉那么痴情。而妙玉对宝玉的态度,已是很明显地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大大超越了礼教、宗教的双重藩篱。......
2023-11-27
她身体单弱、眉眼像林妹妹,形容举止较公认的黛玉之副的晴雯更似林妹妹,故姚燮指出:“想龄官举动语言,直是颦卿一个影子。”涂瀛《红楼梦问答》中也认为,龄官是“林黛玉离魂影子”。黛玉、龄官还同是为情所困的女子,有着不确定、无法出口的爱情。龄官还有一处与黛玉相同,就是她的郁郁寡欢、一身疾病。......
2023-11-27
[附录四]《红楼梦》与满族文化之关系研究综述关于《红楼梦》与满族文化之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讨论的比较多,也有过一些争议。不论从曹雪芹自身,还是从《红楼梦》中,都可以找到与满族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关于《红楼梦》与长白山是否存在相关性的问题,颇有争议。......
2023-11-27
六、战友与密友曹雪芹在第二回曾借贾雨村之口,认为“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依此论,贾宝玉和他的好友秦钟、蒋玉菡、柳湘莲等,都是“秉天地灵秀邪僻之气而生”。两人既是情投意合的朋友,亦是同一战壕的战友,虽殊途而同归。正是由于这个细节,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宝玉和蒋玉菡是有亲密的同性之爱的。在思想上,两人都是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
2023-11-27
此解颇符柳湘莲的性格、品行与结局。蒋玉菡的名字,更是除了甄、贾宝玉外,仅有的以玉为名的男性。可见曹雪芹对柳、蒋二人都是很钟爱的,均以莲花为名,也代表了他们身上共有的自尊自爱,不随流俗的高洁品性。......
2023-11-27
人们对她的这些评语,实际上是对她那种不肯折节媚俗、孤标傲世性格的反映。这种“清高孤僻”的性格,与世难容。与桃花林中荷锄悲歌的黛玉一样,居住在青灯古殿里的妙玉,也具有“孤僻人皆罕”的品性。作者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就使妙玉清高孤僻的性格跃然纸上了。......
2023-11-27
可见,《红楼梦》善于将年龄、出身、地位相近的人物放置一处,进行横向对照。不难看出,通过探伤的不同表现,就像一面镜子,把宝钗的封建思想与黛玉的叛逆思想,成功地进行了横向对比,取得了鲜明突出的艺术效果。......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