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史记》虚词使用之多。《汉书》崇尚实词的运用,较少使用虚词。前人多以富赡形容《汉书》,《汉书》中词汇不断变换,同一个意思往往用不同的词表达。司马迁喜用俗字、多引原汁原味的人物口语、善用虚词,因而《史记》语言的通俗晓畅,班固好用古字、多书面语、多用实词,故《汉书》语言典雅齐整。......
2023-08-20
一、王熙凤之“才”
《红楼梦》中的所有人物,只有王熙凤形象是最完整、最丰满的,所以王朝闻先生专门写了一部五十万字的论著《论凤姐》。这位披着贵族少妇漂亮外衣的“管家婆”,是荣国府的具体掌权者,其才能凌驾于常人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处事干练之才。
王熙凤是一个既会说又能干的奇女子,尽管她生活在一个男权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但她具备着贾府男性所不具备的独当一面的办事才能。因此,涂瀛《红楼梦论赞》中把她比作《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第十三回,贾蓉之妻秦可卿病逝,公爹贾珍要为其大办丧事,而贾珍之妻尤氏托病卧床,于是贾珍特请凤姐到宁国府主持操办丧事。此举为王熙凤搭起了一个充分展示才能的平台。王熙凤一到宁国府,马上对宁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表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总结出了五大弊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管,临期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于是她果断地对症下药,采取了一系列恩威并重、赏罚严明、各司其职、互相监督的有效措施。王熙凤这一番大刀阔斧的举措,不仅把这场大规模的丧事办得风光八面,井井有条,而且将宁府多年来的陋习荡涤一新,从而得到了宁、荣二府上上下下的交口称赞。这种能独当一面的管理才能,就算是在男子身上也是少见的。
为了突出凤姐之干才,作者有意安排了她与李纨、尤氏的对比。总的说来,凤姐尚才不尚德,李纨尚德不尚才,尤氏才也庸庸、德也平平。作者匠心独运地为这三人设置了经历相似的事件——治丧。凤姐治秦可卿之丧时,“杀伐决断”,“威重令行”,不仅丧事治理得井然有序,而且整治了豪门缙绅家的积习弊端,赢得一片喝彩,出尽风头。尤氏治贾敬之丧时,只是把“玄贞观锁将起来”,“等大爷回家审问”,一面“飞马报信”,等候贾珍处理,毫无主见可言。李纨处理赵国基丧事“抚恤金”时,不假思索,循例有误,并因赵国基是探春的“血缘舅舅”而徇私送人情,拟参照袭人之母丧赏四十两银,而实际上,赵国基作为府中在籍仆人的身份,只该得二十两。于是探春叫经办人查出旧例,重新改过来。这虽在说明探春的公正与精细,亦反衬李纨之粗疏。而此事正在犹豫之时,凤姐知道了,派平儿传话:“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度着,再添些也使得。”你看,这里凤姐既是“场外指导”,又是“顺水人情”,其处事的老到与狡黠也就可见一斑了。
《红楼梦》的时代,已经是末世,所以“她的种种表现,与其说是才干,还不如说是权术”[1]。比如,第六十七到六十九回她治死尤二姐的整个过程,集中地展现了她的残忍毒辣、阴险奸诈,充分地揭露了她玩弄权术的心机和手腕,常人都会为之感到瞠目结舌,不寒而栗。因此,王朝闻先生认为:“她是一个可恶而又颇有魅力,有点像银环蛇或山魈般的人物。银环蛇无例外地会引起厌恶,但那图案式的花纹,其完美的程度不比人工的设计逊色。山魈那张有红有蓝、色彩对比强烈的脸,一看就令人感到可怕,但它又好像戏曲脸谱那样显得很好看。不论如何,这个人物形象既单纯,又丰富。”[2]
其二,营私聚敛之才。
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具体当家人,不是尽心尽力为大家族增收节支,开辟财源,反而处心积虑地损公肥私,只打自己的小算盘。她的贪财,在《红楼梦》中可谓无人能比。雁过拔毛、明敲暗诈、克扣盘剥、挪移肥私、放高利贷,是她经常使用的敛财手段。可以说,只要有可捞的,即便大大损害人际关系乃至整个家族的利益,她都会在所不惜。
第十五回,王熙凤送秦可卿灵柩到铁槛寺,水月庵老尼净虚为张金哥的婚姻诉讼,请凤姐出面帮忙,凤姐说道:“你叫他拿出三千两银子,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这三千两银子,不过是打发说去的小厮们作盘缠;我一个也不要!”结果她只是让小厮旺儿假托贾琏写了一封信给节度使云光“摆平”此事,自己白得此三千两银子,而王夫人一概不知。“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地作为起来”。(www.chuimin.cn)
在贾琏偷娶尤二姐事件中,凤姐为了震慑贾琏、贾珍、贾蓉、尤氏,联络官府而给了都察院三百两银子,叫他们虚张声势,说要追究贾琏奸骗有夫之妇之罪;而她大闹宁国府时,则讹称花去五百两,吓得尤氏母子连忙凑满五百两银子送去,于是白赚了二百两!可见,她是连自家兄弟的钱也要诈一笔的。
第三回,林黛玉刚进荣国府时,就听到王夫人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荣国府的月钱并不是每月定期发放,实际上,众人的月钱被王熙凤挪去放高利贷了。在第三十九回中,平儿悄悄地告诉袭人,王熙凤“这几年拿着这些银子,翻出有几千来了”。她平时无需用钱,自己的月钱也“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可见,王熙凤不仅将自己的私房钱放债,还利用管家的权力挪用众人的月钱去放债,以谋取更多的不义之财。
因此,后来抄家时,抄出她的一箱子的地契、借据之类,私房钱竟有数万两之巨!“一个有安全感的女人是不会这么疯狂敛财的”[3]。因为她已经失去贾琏的爱和信任,加之她这个管家的地位还受到将来宝二奶奶的威胁,所以要大量敛财,以备后手不时之需。可结果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姜祺《红楼梦诗》中感叹:“司晨才调惹风狂,衣锦还乡路渺茫。此妇若除贪与诈,承欢理剧胜姑嫜。”
其三,八面玲珑之才。
王熙凤让人佩服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她八面玲珑的交际手腕。她不仅能察言观色,还有一张巧嘴。按照周瑞家的说法:“这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似的,少说只怕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捆在一起也说不过她呢!”(第六回)兴儿也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第六十五回)
第三回,林黛玉来贾府投亲时,一声“我来迟了”,使读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等她进来见到黛玉,就如同一鸟入林,百鸟哑音,整个场面完全成了她展示口才的舞台。“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天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放不下。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这段问话,与其说王熙凤是在对林黛玉致“欢迎词”,倒不如说是向贾母诵“马屁经”。明是夸林妹妹的标致,实际上是在赞美老祖宗的“气派”;明是夸林妹妹的讨人喜欢,实际上是颂扬老祖宗的恩德造化;明是叹息林妹妹的命苦,实则是表白老祖宗的慈悲心肠。可见,声声疼爱妹妹是虚,句句称颂老祖宗是实,可口里还是不停地宣称:“我一见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竟忘了老祖宗。”这番话,原是非常普通的客套话,既没有十分高雅的词汇,也没有过分庸俗的言语,却使我们分明看到一位机巧应变、讨好卖乖的表演者形象。她那种借花献佛、哗众取宠、弦外有音的心机,表露无遗。王熙凤是依仗“老祖宗”的青睐与庇护才成为管家的,这就决定了她言谈举止不会放过任何讨贾母欢心的机会。
王熙凤不仅能够视场合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交际策略,而且在一些令人尴尬的场合,也能运用合适的策略打圆场。第四十六回中,贾母因贾赦逼娶鸳鸯而迁怒到王夫人:“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顺,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来要。剩了这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鉴于老太太在家中的权威地位,无人敢吱声,王熙凤也适时保持沉默,场面一时很是尴尬。只有探春走近来,向贾母赔笑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于是打破了僵局,老太太顺势找台阶下。接着,王熙凤马上凑趣说:“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寻上我了?”引起众人好奇。贾母听了,和众人笑道:“这可奇了,倒要听听这个‘不是’?”凤姐道:“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我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这会子呢!”这明里似在抱怨贾母,实际却是称扬贾母爱护丫鬟,又能起到缓和紧张气氛的功效,可谓一石三鸟!于是,尴尬的气氛在众人的欢笑中烟消云散。
“王熙凤也深知她绝不能单单依靠满足贾母一人,就能在荣国府站得稳,做得通。她必须既有严酷地压制别人的威力,又要照顾各方,面面俱到,具有多种多样适应的方法。她除了弄机变权术、搞贪污克扣之外,这富有才智的少妇也是对现实生活充满了兴趣。她对宝玉及众姊妹并不伤害,尽可能满足其需要,还及时凑趣。在‘芦雪庵争联即景诗’的时候,她也居然来上一句著名的开篇——‘一夜北风紧’。她缺乏文化教养,不会吟诗联句、行酒令打灯谜等等,但心灵口利,谈笑风生,也博得老少尊卑的喜悦。丫鬟婆子哪个不怕她?可是一听到琏二奶奶要讲故事说笑话了,都挤得满满地来听”[4]。王熙凤凭借她的才能,在荣国府站住了脚跟,让上头的贾母、王夫人宠爱她,让各位姐妹敬佩他,当然也让下人畏服她。“她不奉承别人,便没有权力;她受到别人奉承,便有了权威。王熙凤确颇晓处事之道,也很会弄权”[5]。不过,她毕竟是一个得意忘形、恣意妄为的浅俗之人,只顾一味地讨好贾母、王夫人等,而忽视、得罪了两个关键人物:婆婆和丈夫。
王熙凤尽管不识字,社会阅历还是很丰富的,至少她能在那个男权社会中支撑这么大的一个家族。她这类人物,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女性形象,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封建女性并不输与男儿的一面。曹雪芹也是赞成并相信女性可以如男儿,甚至比男性更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在第十三回里,热情赞扬凤姐“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但同时,他以敏锐的眼光与悲悯的情怀看到了在封建末世女性才干难以尽情施展的宿命。“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和“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判词,是对凤姐、探春一类事功型女性命运的最好概括与预言。
有关《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的文章
可知《史记》虚词使用之多。《汉书》崇尚实词的运用,较少使用虚词。前人多以富赡形容《汉书》,《汉书》中词汇不断变换,同一个意思往往用不同的词表达。司马迁喜用俗字、多引原汁原味的人物口语、善用虚词,因而《史记》语言的通俗晓畅,班固好用古字、多书面语、多用实词,故《汉书》语言典雅齐整。......
2023-08-20
这样不仅能够委婉地拒绝他人,还不会伤及他人的情面。在公务交往中拒绝礼品时,此法尤其适用。有时,拒绝他人所送的礼品,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往往会使受赠者有口难张,使赠送者尴尬异常。回信可以简明扼要,如:“这件礼物确实不合适,请不要再给我送礼了。”......
2023-07-25
师法造化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设计造物所一贯强调的准则,提倡的就是一种学习自然、顺应自然、崇尚自然的设计思想。黄成在《髹饰录·乾集》中进一步提出“巧法造化”,即是指漆器的设计不仅要明确地以自然为师,而且要善于巧妙地将大自然的启示运用到设计之中。在《髹饰录·坤集》中所提到的漆器纹饰题材十分丰富,如人物、动物、花鸟、风景等,实际上都是“巧法自然”的创意。......
2023-06-23
尽管市场中有许多专家把精力用在预测和判研买进和卖出的时机上,然而,成功的概率确实非常低。这时候,我已经是他们这1 000人眼中真正的“股神”了!看了以上故事,您是否已明白?其实,不容置疑,股市中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是一直创造着财富,长期而言股市当然是反复向上的。如果志在高远,投资者应该在A股主板估值泡沫超越70倍市盈率之际产生恐惧,而不是在目前沪深300指数动态估值仅10多倍市盈率之际再生恐慌。......
2024-10-29
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中国城市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和财富增长的重要力量。过去十多年间,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财富累积、以及人均GDP增速之间保持正相关关系。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2023-12-07
或者是其他商务会议,因客户的刁难而致使尴尬频发。异中求同,化解尴尬若是公司内部会议进行一半时,上司因不同意某位同事的想法而加以斥责,其他同事可以试着先以“异中求同”的方式来化解僵局。同样地,异中求同是一个最有效化解尴尬的方式。会议前若有充分的准备,就能尽量避免会议僵局,也就不用时时出来打圆场了。......
2023-07-25
人类对色彩的心理暗示是一种客观而又复杂的现象。由于色彩效果很直接地刺激着人们的视觉,这引起了人们心理上的影响。图2-6色彩的心理暗示2.色彩的联想与色彩心理暗示人们看到色彩会有共同的色彩联想,也会依据差异的色彩体验产生差异化的情感因素。所以,书籍设计师巧妙利用色彩可以对读者起到某种心理暗示的作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023-06-26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语言上的失误常常会让双方都很尴尬,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合,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如果在谈判桌上出现语言失误,很有可能使自己处于谈判下风。那么,语言失误后如何应对才不失礼呢?引申法迅速将错误言词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当出现语言失误时,只要我们积累一定的经验,一样可以化险为夷,甚至有时候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补救失言辞令的应有之义。......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