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红楼梦》引用李杜诗辑考《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开宗明义地批评“佳人才子等书”的作者,为了“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诗词等于曹雪芹诗词,也未尝不可。据笔者统计,《红楼梦》引用李、杜诗之处远不止此数,今辑录于下,以飨读者,并就教于方家。......
2023-11-27
八、一正一副,交叉对比
《红楼梦》里,构成贾宝玉爱情、婚姻故事的中心人物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对立的典型,而正和她们的立场、性格的矛盾相类似,作者颇具匠心地从与贾宝玉生活密切的丫鬟中创造出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一个是纯真勇敢的晴雯,一个是心机深重的花袭人。由于这种类似,前人就提出了“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甲戌本第八回夹批)的看法,后来的红学家有所谓的“影子说”,如张新之称“袭人是宝钗影子,晴雯是黛玉影子。一温柔而得实,一尖利而取祸”(评第八回)。
晴雯具有与黛玉类似的品质,同样孤傲,敢作敢为,说话锋芒毕露,很少给人余地。第八回,李嬷嬷在梨香院劝宝玉不要多饮酒,黛玉说:“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娘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这里也未可定。”几句话说得李嬷嬷下不了台。还有周瑞家的送宫花和雪雁送手炉,将黛玉的“小性儿”、“刀子嘴”表现得淋漓尽致。黛玉对一切趋炎附势、搬弄是非、奸诈虚伪的习性都深恶痛绝,时时予以嘲讽,因而被认为“尖刻”,“见一个打趣一个”。晴雯的性格特质,是嫉恶如仇、敢爱敢恨的青春活力和反抗权威、轻视等级的自由平等精神,她鄙视攀高枝就得意忘形的小红,她嘲笑一天到晚梦想当小妾的袭人,她轻视得了小惠而向王夫人叩头谢恩的秋纹,她痛恨那狐假虎威、为非作歹的王善保家的。晴雯快言冷语,有恶必较,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向丑恶、虚伪的灵魂。的确,晴雯不仅“眉眼有点像林妹妹”,更重要的是她的性格也同黛玉基本一致。
袭人和宝钗则同样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表现出对封建社会的顺从和温柔。为了使宝玉走上“仕途经济”的“正轨”,她们没少下工夫。第八回,宝玉向薛姨妈要冷酒吃,宝钗笑着劝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从此还不快不要喝那冷的了。”她以关心宝玉健康为名,乘机深刺宝玉的不务正业。第三十二回中,宝玉和袭人的谈话透露,宝钗有次劝说,宝玉当场给她难堪,“咳一声,拿起脚来走人了”,可是她却若无其事,以后仍然“孜孜不倦”地说教。而袭人则屡次企图用感情和劝说降服宝玉。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袭人以赎身之论,对宝玉“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进行规劝。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写袭人看见史湘云给宝玉梳辫子,不免又“动了真气”,与宝玉怄气,最后逼得宝玉主动认错,并发誓赌咒“改正”,费尽心机诱使宝玉去循封建礼教之规、蹈封建意识之矩。这与宝钗如出一辙。
但相似并不是雷同,相似的人物彼此不会相混,就在于作者在这相似中比出了差异,这种细微差异确定了各自的个性特点。宝玉被打后支开袭人,叫晴雯送两条旧手帕给黛玉,黛玉马上领悟到宝玉的用意,晴雯却百思不得其解。一个“身为下贱”的丫头,尽管“风流灵巧”,终究难以理解公子小姐之间卿卿我我的情趣。而在抄捡大观园时,晴雯明知处境不利,仍旧“豁出去”进行抗争;潇湘馆同样被抄,黛玉却能默默忍受。两人尽管一向都不甘服于人,可是在和封建势力作斗争时,晴雯比黛玉要勇敢得多。宝钗和袭人同样老成持重,心机颇深,但深受封建正统文化熏陶的薛宝钗在规劝宝玉时,只能一本正经,而不会像袭人那样借“柔情以警之”,更不会像袭人那样借助自己与宝玉的特殊关系露骨地控制宝玉的行为,甚至不惜卖友求荣,向主子告密。而在金钏自杀后,袭人“想起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宝钗却笑着安慰王夫人,甚至不惜诬蔑金钏“是个糊涂人,不为可惜”。这一哭一笑之间,人物性格的差异不就纤毫毕现了吗?
虽说“晴有林风,袭乃钗副”,但她们都各有自己独立而完整的性格体系。四人性格各有特点,又互相映衬、补充,和谐而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端木蕻良先生指出:“晴雯和黛玉在本质上是一个。这一个要强、真情、任性、直率、朴素、倾心的性格,套上了丫头的身份,便是晴雯;套上了小姐的身份,便是黛玉。写一个共同的本质,在不同的阶级地位和不同的性格特征中呈现出多种姿态,也用多种写法,这才是写人物最好的方法。”[10]
综上可知,曹雪芹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常常是一组一组地对比着写的。作者运用对比,不仅十分自然,而且意味深长。很难想象,曹雪芹如果没有构建这么多对比的视角,人物形象能如此鲜明、生动而深刻。黛玉之情、宝钗之理,迎春之懦、探春之刚,凤姐之才、李纨之德,等等,都在对比中清晰地显现了出来。更难得的是,作者把这种对比深入到了细微之处,不仅比出了相似性格中的差异之处,而且比出了人物内心隐藏的不易辨别的东西。否则在贾母慈祥和蔼的外表下,又怎能看到她封建专制的一面?而在妙玉孤高冷漠的心中,也隐藏着一个青春少女最温柔的情意。
【注释】
[1]蒋和森:《红楼梦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90页。
[2]蒋和森:《红楼梦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90页。(www.chuimin.cn)
[3]俞平伯:《红楼梦辨》,见于《红楼梦评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09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09页。
[5](法)雨果:《莎士比亚的天才》,见于《古典文艺理论译丛》(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01页。
[6]冯其庸:《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祭》,《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4辑,第8-9页。
[7]李辰冬:《红楼梦辨证的再认识》,见于《红楼梦评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32页。
[8](德)歌德:《诗与真》,见于《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446页。
[9]参见徐乃为:《略论〈红楼梦〉的比较艺术》,《红楼梦学刊》1987年第4辑。
[10]徐学鹏编:《端木蕻良细说红楼梦》,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第73页。
有关《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的文章
[附录二]《红楼梦》引用李杜诗辑考《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开宗明义地批评“佳人才子等书”的作者,为了“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诗词等于曹雪芹诗词,也未尝不可。据笔者统计,《红楼梦》引用李、杜诗之处远不止此数,今辑录于下,以飨读者,并就教于方家。......
2023-11-27
[附录三]《红楼梦》之女性主义批评综述新时期对于《红楼梦》的女性主义批评,相对来说起步较晚,是从1995年前后才逐渐兴起的。所以许多论者认同,《红楼梦》表现了强烈的女儿崇拜意识。还有的文章进一步指出,《红楼梦》体现了明显的女性意识,是典型的女性主义文本。《红楼梦》第一次全方位地把女人视作与男人相对应的、只是性别不同的人之群体。《红楼梦》观察与表现女人的范畴也有了大的拓展与突破。......
2023-11-27
宝钗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根据现实利害做出果断的行动。与宝钗相比,史湘云在精神方面的才情更多,她所流露的,主要是精神世界的潇洒风度。宝钗提出名义上还是湘云做东,但由她来具体操办,搞一个螃蟹宴。宝钗的高明方法,湘云永远是难以企及的。这体现在“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潇洒风度和她高超的诗才上。既有男子汉的豪气,又有坦率直爽、随心所欲的风度。......
2023-11-27
在这方面,书中所有人物都无法与之相比。至于邢岫烟,薛姨妈与薛蝌谈起她时,说她“实在是个有廉耻、有心计儿的,又守得贫,又耐得富。只是等咱们的事过去了,早些儿把你们的正经事完结了,也了我一宗心事”;宝玉路遇岫烟,得知妙玉厚待她时,说她“不是我们一流的俗人”,又在听说她与妙玉的交往后,说“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原来有本而来”。......
2023-11-27
奇怪的是,她不仅没有丝毫痛苦和反抗,反而为之奔走,成为了逼迫鸳鸯的帮凶。王夫人被男权文化腐蚀甚深,对女性美的态度与贾母是对立的。可见,王夫人对于美的仇视,已是一种生命的变态。邢夫人胁迫鸳鸯做妾,主要是出于“承顺贾赦以自保”;王夫人致金钏、晴雯等于死地,虽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但她打着维护风化的招牌。......
2023-11-27
她身体单弱、眉眼像林妹妹,形容举止较公认的黛玉之副的晴雯更似林妹妹,故姚燮指出:“想龄官举动语言,直是颦卿一个影子。”涂瀛《红楼梦问答》中也认为,龄官是“林黛玉离魂影子”。黛玉、龄官还同是为情所困的女子,有着不确定、无法出口的爱情。龄官还有一处与黛玉相同,就是她的郁郁寡欢、一身疾病。......
2023-11-27
[附录四]《红楼梦》与满族文化之关系研究综述关于《红楼梦》与满族文化之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讨论的比较多,也有过一些争议。不论从曹雪芹自身,还是从《红楼梦》中,都可以找到与满族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关于《红楼梦》与长白山是否存在相关性的问题,颇有争议。......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