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红楼梦》人物横向对比研究及成果

《红楼梦》人物横向对比研究及成果

【摘要】:可见,《红楼梦》善于将年龄、出身、地位相近的人物放置一处,进行横向对照。不难看出,通过探伤的不同表现,就像一面镜子,把宝钗的封建思想与黛玉的叛逆思想,成功地进行了横向对比,取得了鲜明突出的艺术效果。

三、同类异性,横向对比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篇中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曹雪芹很明了相反相成的道理。诸如风姿艳色,高雅端庄,随分从时,如晶莹白雪的薛宝钗,与风露清愁,孤标傲世,阆苑仙葩,如清幽高洁的兰竹林黛玉的对比,后者又与光风霁月,英豪阔大,颇具名士风度的史湘云形成对比;风流灵巧,高标见嫉的芙蓉女儿晴雯,与温柔和顺,依附攀缘的西洋哈巴狗袭人的对比;由着性儿,忽喜忽嗔,没半刻斯文的尤三姐,与那软弱受骗,任人宰割,备受欺凌的尤二姐的对比。任何此一方,都是因为有彼一方的存在,才显得更鲜明。可见,《红楼梦》善于将年龄、出身、地位相近的人物放置一处,进行横向对照。

读者的思维被书中的人物所左右,这是个好现象。当谈论黛玉时,宝钗便“不招自来”,而说到袭人,又自然地会想到晴雯,这是很奇妙的。同为大观园“第一流”的贵族少女,薛宝钗和林黛玉同是客居贾府,两人的出身背景、所受教育也相似,但她们在性情、才华、思想观念诸方面显出鲜明的对比性。在同一件事情面前,她们总是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对仕途经济态度不同,对恋爱婚姻态度不同,对《西厢记》的看法不同,两人做的诗词也不同,甚至连熏不熏衣、做衣服是不是“忌讳”这些细节,她们的癖好也总是相反的。难怪俞平伯先生说:“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双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上下。”[3]所以作者经常将她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描写,正如王希廉指出的:“写黛玉戋戋小气,必带叙宝钗落落大方;写宝钗事事宽厚,必带叙黛玉处处猜忌。”(第四十回评)如咏海棠诗,一句“淡极始知花更艳”,透露出宝钗表里不一、虚伪世故的思想性格;而“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则体现了黛玉高洁、傲世的品格。(www.chuimin.cn)

比较来看,宝钗比黛玉会做人,她的性格更容易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同,也更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要求。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负伤卧床,宝钗前往送药,见宝玉的惨状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连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尽管她对宝玉有情,对他被打表示心疼,然而出于恪守封建礼教的本能,挖空心思地将宝玉挨打合理化。而黛玉来探望时,就表现的截然不同:宝玉从梦中惊醒看见黛玉“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此时黛玉虽不是号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心中虽然有千言万语,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此情此景,揪心撼腑,何等感人。“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一句反语,表面上是劝宝玉“改了”,实际是正话反说,希望他绝不能改,是对他以往叛逆行为的肯定与激励。钗、黛二人,一个是站在封建阶级立场上劝宝玉“改邪归正”,一个则站在反封建的立场上同情、支持宝玉的叛逆行为。不难看出,通过探伤的不同表现,就像一面镜子,把宝钗的封建思想与黛玉的叛逆思想,成功地进行了横向对比,取得了鲜明突出的艺术效果。钗黛两人的对立,并不仅仅是个人恩怨的对立、爱情关系上的对立,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倾向和生活方式的冲突。在对比和冲突中,“薛林双绝”的风神韵貌,因而得以活灵活现地浮现出来。

《红楼梦》中还有许多对立型的人物,并不是直接通过矛盾纠葛来写对立的,她们有各自生活的天地,平时也不见直接冲突,却仍不失为对立的形象。如迎春和探春,同是大观园中的贵族少女,都是庶出,可迎春是一个戳一针也不吱声的“二木头”,善良懦弱,逆来顺受,任人欺凌,在贾府中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探春是一朵又红又香,可爱又扎手的“玫瑰花儿”,性格刚烈,有“巾帼丈夫”气质,在贾府中是一根不可忽视的顶梁柱。王熙凤和李纨,都是贾府的媳妇,在大观园的地位也是同等的,但却蕴含着“才”与“德”的对立。还如尤二姐和尤三姐,两姐妹同是寄居在宁国府,社会地位低下,又同样面临悲惨的命运,在对比之下更显出尤二姐的懦弱糊涂、随遇而安与尤三姐的洁身自好、嫉恶如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