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同样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家族化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民营企业创业主的理性选择。......
2023-11-27
4.4.2 二分逻辑回归模型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接受调查温州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3.7年,而81.5%的企业还没有完成初次的权杖交接,68.7%的第一代企业主年龄在50岁前后,大部分人即将面临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问题,“子承父业”模式被公认为目前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主流模式。
运用因子分析的统计学方法,结果显示影响我国家族企业成功代际传承的因素有6个,即传统文化观念(F1)、子女能力与表现(F2)、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优越性(F3)、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局限性(F4)、就业市场(F5)、子女发展空间(F6)。
通过二分逻辑回归模型显示在影响向子女移交经营权的因素中,“子女能力与表现”(F2)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Wald=13.412),然后是“传统文化观念”(F1)(Wald=10.935)、“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优越性”(F3)(Wald= 9.468)(见表42),这些因素对于家族企业的经营权向子女移交具有强烈的正相关,证实了假设H1.1、H2.1、H3.1。但是外部的就业市场(F5)、子女发展空间(F6)对经营权移交给子女的意愿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从而否定了假设H3.2、H4.1、H5.1。
同样二分逻辑回归模型表明,在决定向对子女移交经营权的路径选择上,“传统文化观念”(F1)(Wald= 6.072)表现得最具影响力,其次是“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优越性”(F3)(Wald=5.546)(见表46),这些因素对因变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证实了假设H1.2、H3.3。但是,子女能力与表现(F2)、就业市场(F5)、子女发展空间(F6)等因素对传承路径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最终拒绝了假设H2.2、H3.4、H4.2、H5.2。
即传统文化观念(F1)、子女能力与表现(F2)、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优越性(F3)等因素表现越强烈,对家族企业“子承父业”越有帮助。但是在探索代际传承的路径上,我们发现其中传统文化观念(F1)、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优越性(F3)等因素越强烈,反而会促使现任企业主们决定子女毕业后不是马上到自己的家族企业工作,而是选择家族企业外历练,其中包括推荐子女自己去创业或者到相关的企业去积累工作经验等。最终,在接班人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及能力之后替代创业者成为家族企业的第二代领导人。
【注释】
(1)郑磊.打破家族企业再发展的坚冰[J].企业家信息,2004(8):18.
(2)[美]克林・盖尔希克等.家族企业的繁衍——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2- 3.
(3)张华.家族企业及其特征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10):95.
(4)张建华,薛万贵.富过三代——家族企业如何培养接班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30.
(5)雷丁.海外华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文化背景与风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3):4.
(6)[美]弗兰西斯・福山.信任[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12):5.
(7)家族企业的核心在于企业与某个家族或家庭相联系(Lansberg,1999),使它成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福山(2001)指出:许多事例证明,日本人不把继承权传给注定不适合接手家的领导权的儿子,而是传给生人。这种情况在明治维新之前更加普遍,尤其在商人和武士家庭(他们有更多的财产要传给后代)。这样的家庭将继承权传给养子而不传给亲生儿子的比例高达25%—34%。中国的这种情况远没有日本普遍(P175)。
(8)余向前.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制度创新[J].学术月刊,2007(3):99- 100.
(9)D L McConaughy,M C Walker,G V Hender Jr,C SMishra. Founding Family Controlled Firms:Efficiency and Value[J].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8(7):1- 19.
(10)王明琳,周生春.西方家族企业代理问题研究现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6):37.
(11)作者不祥.传统家族式企业如何培养接班人[J/OL].2006.6.30.http://www.cmrn.com.cnhtml40176. htm.
(12)刘建强,边杰.中国式继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5):9.
(13)[美]弗兰西斯・福山.信任[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12):4.
(14)[美]钱德勒.看得见的手(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536.
(15)陈凌,应丽芬.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J].管理世界,2003(6):93.
(16)甘德安,张姗姗.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科研管理,2005,26(10):27.
(17)本章出现的所有调查数据都是同第三章的调查问卷,即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数据是整个调查的前后两个部分,因此这两章出现的数据在本书中不再重新进行说明标注。
(18)[美]克林・盖尔希克等.家族企业的繁衍——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J].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6):21- 22.
(19)张兵.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2):114.
(20)李秀娟.富过三代:境外的经验对中国家族企业的启示[R].第三届创业与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7(11).
(21)Mike Burkart,Fausto Panunzi and Andrei Shleifer. Family Firm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LVIII(5)October 2003:2167- 2201.
(22)苏启林,欧晓明.西方家族企业理论研究现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2):9.
(23)雷丁.海外华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文化背景与风格[M].上海:三联书店,1993:4.
(24)Vancil R F. A look at CEO Success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7.65(2):107- 117.
(25)Brain F Smith. Management succession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family controlled firms[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1999(5):341- 368.
(26)余向前.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制度创新[J].学术月刊,2007(3):99.(www.chuimin.cn)
(27)王连娟.家族企业传承潜规则[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131.
(28)余向前.家族企业成功传承与继任者选拔[J].人大复印资料(F31)企业管理研究,2009.(9):97- 98.
(29)苏启林,郑海天.中美私营家族企业比较[J].中国国情国力,2003(9):42.
(30)邢铁.我国古代的诸子平均析产的问题[J].中国史研究,1995(4):4.
(31)吴高庆.家族企业继任法律制度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4(5):24.
(32)朱素英.家族企业继任中的企业家精神传承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9):24.
(33)Sharma P,Chrisman J J,Chua JH. Succession Planning as Planned Behavior:Some Empirical Results[J]. Family Business Review,2003,16(1):1- 15.
(34)Ventr E,Boshoff C,Maas G. The influence of successor-related factors on the succession procession small and medium-sized family businesses[J]. Family Business Review,2005,18(4):283- 303.
(35)余向前,骆建升.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标准与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5):100.
(36)王国保,宝贡敏.国外家族企业继任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2007.13(3):45- 51.
(37)作者不详.从基层做起、到别人的公司学习——温州式接班[EB/OL]. http://www.88088. com/ zoujinwz/wdkwz/2007/0319/185634.shtm l
(38)作者不详.从基层做起、到别人的公司学习——温州式接班[EB/OL]. http://www.88088. com/ zoujinwz/wdkwz/2007/0319/185634.shtm l
(39)Pramodita Sharma,J J Chrisman. Succession planning as planned behavior:some empirical results[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2003(16):1- 15.
(40)王连娟.家族企业传承潜规则[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61- 62.
(41)刘学方.家族企业继承计划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3):15.
(42)苏启林,欧晓明.西方家族企业理论研究现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2):9.
(43)Avila Stephen M,Avila Ramon A,Naffziger Douglas W. A Comparison of Family-Owned Businesses:Succession Planners and Nonplanners[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 Professionals,2003.57(3):85- 92.
(44)窦军生,贾生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9):55.
(45)中国大陆家庭社会学家潘允康和美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教授在合撰的论文《中国的纵向家庭关系及对社会的影响》中指出,迄今“子承父业”的模式仍然在台湾、香港、东南亚以及北美的华裔私人企业中流行。据台湾杂志《财政月刊》,台湾大型私人企业99%都决定由创业者的儿子接班。
(46)作者不详.传统家族式企业如何培养接班人[EB/OL].2006.6.30. http://www. cmrn. com. cnhtml40176.htm
(47)Sue Birley. Succession in the family firm:The inheritor's view[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1986(7):36- 43.
(48)本书中所谓的显著性影响是指Alpha值小于等于0.05。
(49)郑胜利.台湾家族企业培养接班人的做法及启示[J].乡镇企业研究.2002(1):52.
(50)所谓效度即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指量表测量的结果能够真正反映调研人员索要了解的对象特征的程度。根据Kaiser(1974)提出的标准,KMO值在0.9以上,非常适合;0.8- 0.9,很适合;0.7- 0.8,适合;0.6- 0.7,不太适合;0.5- 0.6,很勉强;0.5以下,不适合做因子分析。
(51)因子分析的目的是简化数据或者找出基本的数据结构,因此使用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观测变量之间应该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如果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很小,就不可能共享公因子,也就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52)所谓信度即可靠性,指一个项目所测试分数的可信度或稳定性,也就是衡量同一群受测者在同一个项目测验上测验多次的分数的一致性程度。实证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计算Cronbach's Alpha值,作为检验各测试项目内部同质性的标准,Cronbach's Alpha值越大表示信度越高,我们以Peterson(1994)所建议的0.7为基准,不低于0.35为下限分别计算问卷中的变量的Cronbach's Alpha值。
(53)蔡建琼等编.SPSS统计分析实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67.
(54)王宝进.多变量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400.
(55)常用Homer and Lemeshow Test的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它是把样本根据预测率分为10组,然后根据观测频数和期望数构造卡方统计量,最后根据自由度为8的卡方分布计算其相伴概率Sig值并对Logistic模型进行检验。如果该Sig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则拒绝因变量的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不存在差异的零假设,表明模型的预测值与观测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Sig值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表明在可接受的水平上模型的估计拟合了数据(曹德芳、夏好琴,2006)。
(56)作者不详.盖茨淡出微软投身慈善职位继任者已经确定[N].北京青年报,2006.06.17(8):15.
(57)余向前.家族企业成功代际传承方式及其路径:152个样本[J].人大复印资料(F22)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2008(8):56.
有关家族企业治理、传承及持续成长——基于温州的实证研究的文章
先后将当地38家企业纳入正泰麾下,于1994年2月组建了低压电器行业第一家企业集团。但此时正泰的核心权力依然集中在南氏家族手中,实质上仍是一个“家族企业”。正泰集团现已拥有六家核心子公司和50多家分公司。自从正泰组建第一家企业集团后,德力西、天正、新华、长城、精益等一批企业集团相继组建,企业集团化成为热点。到1998年底,柳市镇已组建集团公司23家,柳市电器行业实现了垂直一体化的企业集团整合。......
2023-11-27
自从长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后,时至2000年6月温州市由股份合作企业联合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达到42家。从这一方面来看,温州民营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治理结构变革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023-11-27
4.4.2二分逻辑回归模型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接受调查温州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3.7年,而81.5%的企业还没有完成初次的权杖交接,68.7%的第一代企业主年龄在50岁前后,大部分人即将面临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问题,“子承父业”模式被公认为目前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主流模式。......
2023-11-27
1993年10月,3名股东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决定将它改组成有限责任公司。此后一个月,乐清市恒心电器厂也紧随其后实施了企业组织形式变换注册为有限公司。......
2023-11-27
其中第4个案例《奥康:从“小家族”到“大家族”》,这个案例涉及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其中如何抉择家族式管理与现代公司制治理的真实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奥康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从家族式管理转变为现代管理的过程。......
2023-11-27
第6章家族企业持续成长与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的持续性成长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逐步被人们所关注。由此可见,企业的控制权掌握在家族手上与企业的发展规模是反相关的关系,即按照美国的规律许多家族掌控的企业一旦上市,家族的控制将消失。......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