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温州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

温州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

【摘要】:应焕红认为温州经济是家族经济的缩影。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认为家族企业已经成为温州经济的重要支柱。表2家族拥有企业股份的百分率温州家族企业的特点是产权界定明晰,股份构成较为简单,基本上为自然入股,不大有集体股、企业股、法人股和国家股。

2.2 温州家族企业定义的实证界定

中国的民营企业大都是以家族企业的形式存在,家族企业家为了适应制度环境之变化的需要,在不同的时期给企业披上不同的外衣。在温州,家族企业的起源是基于本地区人穷地薄的现实,紧紧抓住当时国内卖方市场的形势,把巨大的市场需求与自身较低的生产能力相结合,在造就“小商品、大市场”格局的同时,也促进了温州的家族企业(工业)的蓬勃发展,进而促使温州经济在短时间内迅猛崛起。

应焕红(2005)认为温州经济是家族经济的缩影。改革开放前温州经济相当落后,“平阳讨饭、文成人贩、洞头靠贷款吃饭”成了当时的真实写照。(10)而到2007年,据温州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07年温州市实现生产总值2157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8362元,再按年平均汇率7.604折算为3730美元,其中市区人均GDP达64675元,折合8505美元,首次突破8000美元大关(11)。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的,就标志着这一国家或地区已达到了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水平。(12)全市17家企业集团跻身2007年度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行列。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人民电器集团、天正集团等4家企业进入全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名单。(13)

温州的民营企业家把温州能形成现在的规模都归功于温州的“家庭”,温州的家族企业从家庭作坊、前店后厂、家庭企业逐步走向现代企业,正所谓“没有家族企业就没有温州的今天”。费孝通先生在1998年三访温州后有感而发:“我1986年第一次访问温州的时候,进的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看的是小纽扣的市场。1994年重访温州,进的是股份制的、装备着现代化设备的企业,看的是装着自动扶梯的瑞安商城和红红火火的东方灯具市场。这次来,进的是几家大型的企业集团,看的是大规模的建材市场和家具市场。一步一个台阶,我感到自己真的像是走过了一段温州企业发展的历史。”

事实证明温州的发展得益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认为更得益于众多家族企业的发展(应焕红,2005)。费孝通先生对温州的评价是:“温州人从家庭作坊、摆摊叫卖、沿街推销、设店开厂到股份合作、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网络贸易,我也似乎看到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从初期的萌芽到和国际经济接轨全过程的演示,并且觉得可以从中捉摸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内在逻辑和规律。”(14)(www.chuimin.cn)

我们的调查(2007)(15)表明温州民营企业中家族拥有50%以上股份的占57.5%,刚好等于50%的有5.3%,小于50%的35.5%(如表2),因此可以简单推断温州民营企业中拥有临界控制持股比率以上的可以超过63%,即大部分的温州民营企业为家族企业。另外,2007年《温州年鉴》显示全市民营企业14多万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99.5%,实现工业总产值3949.9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5.5%,上缴利税占全市的财政收入80%,外贸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95%,从业人员占全市企业职工总数93%。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认为家族企业已经成为温州经济的重要支柱。

表2 家族(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拥有企业股份的百分率

img4

  温州家族企业的特点是产权界定明晰,股份构成较为简单,基本上为自然入股,不大有集体股、企业股、法人股和国家股。从组织形式看,最初的温州民营企业大都采取家庭企业的组织形式,在得到政府的承认以及明确的制度保障后,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对企业家的创新和财富的集聚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引致了温州经济的繁荣。(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