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料联合声明公布之后,吴稚晖立即无理取闹,破口大骂,甚至讥嘲陈是中共的总书记,而汪之国府主席恐怕有名无实,暴露出吴氏有恃无恐,甘愿充当蒋介石的打手。同日下午群众集会市体育场抗议攻击工人,南市聚集了五十万人,海员工会宣布罢工。其有今日之地位,实以无量数之热血、头颅换来。上海收复以来,协同军警维持秩序,毫无轨外行动。......
2023-11-27
国民党的二大三中全会在蒋介石拒不出席的情况下,没能真正解决问题,强调“恢复党权”,欲以党来控制枪杆子也徒托空言。不过至少暂时掩遮了波涛汹涌的政潮,以及蒋总司令悍然抗命的威胁,军事行动得以继续进行,然而随着军事的发展,蒋介石权势的上升,政潮与威胁反而与日俱增。
国民革命军继续军事行动,兵分三路,西路唐生智任总指挥,与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夹击河南,中路由蒋介石担任总指挥,李宗仁率江左军,程潜率江右军,沿长江而下,进掠南京、安庆等地。东路白崇禧于二月十日即已占领杭州,等待何应钦自福建北上的纵队,会师后向淞沪挺进,于三月二十日入据上海附近的龙华。稍后于三月二十三日,程潜江右军占领南京,由于革命军之反帝,英美帝国主义于翌日炮轰南京城以示威,死伤约千余人。李宗仁江左军于三月中已达安庆,守军陈调元“附义”,不血刃而定安徽,北洋长江舰队亦于三月二十三日“起义”,北洋军队遂退守徐州一线,至此长江中下游尽入国民革命军之手。夺取长江下游如此神速,鲜遭抵抗,固然由于革命风潮澎湃、民心归向,令敌无斗志。然而同时还有别的奥秘。据于此时访问南昌的俄国汉学家卡沙宁(Marc Kasanin) 探知,蒋介石在南昌发动攻势之前,已用威迫利诱手法,逐步赢得京、沪归顺,因其十分渴望与长江下游的资产阶级结合,然后与革命分道扬镳。(见氏著China in the Twenties,P.196)
蒋介石此时已与军阀、资本家、帝国主义勾结妥协,但绝不肯与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合作,他已决心抗争到底。他于三月十六日临行之前下令解散南昌市国民党党部,直接向“恢复党权”的诉愿挑战,同时又解散南昌学联以及查封《贯彻日报》。十七日抵达九江,枪毙市党部与工会负责同志四人,又于二十三日捣毁设在安庆的省党部与总工会。
蒋介石以枪杆子对付党的行径,武汉中央颇为震惊。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就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愤然说:“(蒋)现在愈闹愈不像话,好像是他总司令的世界,为所欲为,把党的威权弄得扫地,我们如果再不下决心,何必还革什么命!”但是武汉中央政府犹如遥控脱缰之马,难以着力。而蒋介石又玩弄两面手法,骨子里一意孤行,表面上服从中央,如三月三十日还发电请示军事外交方针,以至于连鲍罗廷尚欲“爱惜蒋同志”,帮助他不受反革命包围。(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届常务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速纪录》)当然武汉中央也想到过解除蒋介石的兵柄,不仅仅是鲍罗廷与中共党人,国民党中重要人物如谭延、徐谦、顾孟余、邓演达、张发奎等人曾经一再劝说战功甚高的李宗仁,取而代之。(见《李宗仁回忆录》,页二八九)但李宗仁以洪杨同室操戈为鉴,不肯答应。三月下旬武汉中央还草拟了一个伺机逮捕蒋介石的密令,由国府代主席谭延闿亲笔写在绸子上,交给在南京的程潜执行,但程潜虽然拥护武汉三中全会决议,但不愿因执行密令而导致国民党的分裂,却没有想到程潜离宁以后,他委托卫戍南京的杨杰与贺耀组竟倒向蒋介石,蒋遂下令调程之二、六两军北上,使整个南京城完全在蒋控制之下,卒令沪杭甬尽成蒋氏天下。(参阅杨天石《寻求历史的谜底》,页五二六至五二七;另参阅Wu T’ien-wei,Chang Kai-shek’sApril 12th Coup of 1927 P.154)
蒋介石于三月二十六日自安庆抵达上海,了解到中共与工会的实力,颇感惊异与不安。缘自三月二十一日,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兵临上海城郊,因怕帝国主义军事干涉,不敢遽攻,然而市内总工会组织第三次大罢工,发动五十万人,终于克复上海。周恩来与顾成章指挥下的武装工人纠察队,约有二千七百余名。蒋抵沪后,立即受到右派分子以及买办、帮会、帝国主义者的包围与支持,实力亦属不小,何况还有包括桂系在内的武力后盾。三月二十八日吴稚晖就提出“请查办共产党”呈文,拟断然结束孙中山的容共政策。
吴稚晖是个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一贯以插科打诨的丑角姿态出现”,以博取主子的欢心。自中山舰事件以后,一直为蒋开锣喝道、保镖帮腔,此时在沪倡议清党既是奉命办事,也是善体君意。蒋介石蓄意清党已久,到上海后更感“吾道不孤”。但是清党分共牵涉到国民党根本政策的改变,不仅兹事体大,而且影响到整个革命的前途,更不必说因分裂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了。
就在此紧要关头,国府主席汪精卫返抵国门。汪氏不是悄然返国,而是在国民党同志们千呼万唤始归来,尤其是由于国民党内部危机四伏,切望汪能复职扭转乾坤。即使是蒋介石,虽然在心中或私下不愿汪回(见陈公博《苦笑录》),但在表面上仍然是函电恳请,甚至要派张静江、李石曾到法国去迎驾,说是“非兄速回,不能补救;望兄之切,无由表示,请以兄念弟爱弟者,而测弟孺慕之情为何如”,甚至假仁假义地说:“如兄不来,则弟唯有辞去一切职务,以谢国人。”(引自蔡穗金《汪精卫评传》,页一一五)汪精卫终于绕道俄国,自海参崴回到了上海,那天正好是一九二七年四月一日愚人节。汪氏回国后的遭遇,确有不少“愚人”的意味。(www.chuimin.cn)
有关《蒋介石研究》的文章
孰料联合声明公布之后,吴稚晖立即无理取闹,破口大骂,甚至讥嘲陈是中共的总书记,而汪之国府主席恐怕有名无实,暴露出吴氏有恃无恐,甘愿充当蒋介石的打手。同日下午群众集会市体育场抗议攻击工人,南市聚集了五十万人,海员工会宣布罢工。其有今日之地位,实以无量数之热血、头颅换来。上海收复以来,协同军警维持秩序,毫无轨外行动。......
2023-11-27
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之后,就战略形势而言,应该趁第七、八、四三军胜利余威,配合其他各军,继续大举北上,进取河南,与已接受俄援的冯玉祥部夹攻直、奉军阀,以定中原。所以早在一九二五年底,孙即派人赴粤修好,希望互不侵犯。此时李宗仁开赴九江的第七军改道南下,击溃孙军谢鸿勋部,为北伐军入赣后的首次大胜,随即于十月三日攻占南浔铁路重镇德安。孙传芳在九江的联军总部参谋处,根据传闻便于十月十五日发出通电:......
2023-11-27
结果九月五日凌晨三时开始硬攻,伤亡惨重而不能下,只好又下令停止攻击。更不应忽略的是,迟至一九二六年六月,他对北伐仍感犹豫,后来第四、七、八军已进兵湖南,北伐已成骑虎之势,才隆重誓师,形同绑鸭子上架。北伐军势若破竹,于两个月之内攻占武汉三镇,可称神速。虽说第四、七、八三军将士用命,但如此神速,绝非简单的军事胜利。鲍罗廷根本是一九二四年中国国民党改组的总设计师,蒋介石东征北伐都有俄国军事顾问在身边。......
2023-11-27
特委会虽于九月十五日正式在南京成立,汪亦被选为国府常委之一,但由于汪之消极引退。两个多月前,蒋初下野,犹拒见汪,汪鉴此善意,遂于十一月十五日偕李济深在广州启程,经港赴沪。在大权几乎独揽之下,四中全会任命他为中执会党务委员兼组织部长和军委主席,进而通过整理各地党务案,削减派系力量,基本上已集党、政、军实权于一身。......
2023-11-27
县政府多次明令禁止,严厉取缔。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潜藏在佳县的国民党特务、土匪恶霸和反动会道门成员不甘心失败,建立秘密组织进行反革命宣传和破坏活动,妄图颠覆人民政权。共查获奸商行贿、偷漏税、私收国税案4件、金额1233.2万元。自1950年到1956年共审理占婚姻家庭案700多件,民事案件1817件的38.53%,县法院通过审判活动,依法判处了一批虐待、伤害妇女的犯罪者,判决离婚案619件,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
2023-08-24
李宗仁已注意到,蒋介石在南昌建立总司令部之后,新客极多,最瞩目的有黄郛、张群。上海商会主席虞洽卿以及帮派头目黄金荣亦到南昌,表示支持。蒋介石想要把党政军一手抓的图谋,已昭然若揭。有趣的是,早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蒋于日记中自谓:“余迩来行动,已近于军阀,尚能负革命之责耶?惩之。”他显然没有“惩之”,兵至南昌,别开新府,抗命中央,已经实同军阀矣。......
2023-11-27
李亦因而体会到蒋下野这着棋下得高明,因一下野即失武汉东征的借口,至少可为缓兵之计。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还提到,蒋故意散布桂系“逼宫”的谣言,后来无论正史野史竟多以此谣言之成理而信之。李曾要蒋辟谣,蒋笑而不予理会,李怀疑蒋借此打击桂系。而本党本军之一部分同志,不悟其奸,竟被所惑,遂以为中正有企图军阀及个人独裁之倾向。......
2023-11-27
中共海阳县委、县民主政府按照胶东区党委的指示,不失时机地开展了民主建政和新解放区建设工作,把在新区发展党员、健全村级组织作为重点。1945年8月14日至21日,海阳县参议会在东村正式成立。同时,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部署开展了民主建政和加强新区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海阳县大部分村庄建立了民主政权,但由于时间短促,工作不细,致使有些村领导不力,伪顽保甲长乘机混入村政权。......
2023-08-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