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粤海波澜中的中山舰-《蒋介石研究》

粤海波澜中的中山舰-《蒋介石研究》

【摘要】:由于决定对蒋妥协,苏俄与第三国际方面当然反对“反蒋同盟”,以为会造成国共破裂的“灾难性后果”。抗战以后,汪精卫降日,蒋于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日记竟将“今日通敌图降”与昔日“投共卖友”挂上钩,重申汪“思诱我上中山舰运往海参崴”之谎言。

由于决定对蒋妥协,苏俄与第三国际方面当然反对反蒋同盟,以为会造成国共破裂的灾难性后果。于是让蒋介石对右派和左派轮番进行打击,从而把愈来愈大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北伐》,页三九三)中共方面虽已有人确定蒋介石根本是反革命右派,主张决裂与反蒋,但是蒋于事后目的已达,展开雷厉风行的反右行动,再加上在第三国际大力影响下,亦只好继续与蒋合作。在此情况下,汪精卫变成光棍主席,若不负气出走,岂不要成了蒋介石的傀儡主席?而蒋于致张静江函中还要作态说风凉话:  
静江先生大鉴:刻阅精卫先生致兄一书,其意不愿复出,殊堪骇惶,事既至此,弟亦只可休养以偿共同进退之约,请兄设法力促其出来任事,以安人心,否则弟必请兄出来,即以民国日报通讯。弟中正顿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原件影印)
还要共进退!这封信主要还是请他的老搭档出山。汪精卫当然不会让蒋介石任意摆布,在那种情况下,出走倒是上策。汪妻陈璧君更驰函骂蒋,蒋于四月九日复汪书,极尽矫情、狡猾与无赖之能事,不仅将责任推给别人,而且还要口口声声与汪拉兄弟之情,甚至说:革命事业欲期其成,弟固不能离兄,而兄亦不可离弟,还说,弟自信与兄无论相隔至如何之久远,精神绝无贰注。更假惺惺地说:如有益于党国、有利于贵恙,即刎颈谢罪在所不计。”(长函原文见《自反录》第三卷,页四十四至四十九)汪氏夫妇于四月初已离省赴港,于五月十一日乘轮前往法国马赛,形同流放。在香港时,曾作了一首杂诗,很可见其怨愤的心情:  
处事期以勇,持身期以廉。  
责己既已周,责人斯无嫌。  
水清无大鱼,此言诚詹詹。  
污渚蚊蚋聚,暗陬蛇蝎潜。  
哀哉市宽大,徒以便群佥。  
烛之以至明,律之以至严。  
为善有必达,为恶有必歼。  
由来狂与狷,二德常相兼。  
(汪精卫《双照楼诗词稿》,页五十九)
汪精卫无疑是中山舰事变的最大牺牲者,被蒋介石的野心所牺牲、为俄共的政策所牺牲,还要被蒋介石反咬一口,认为出走是心虚,而有口难辩。然而青史有眼,汪毕竟于此事问心无愧,责己已周,责人无嫌。他终于深刻体会到政治的肮脏,污渚中蚊蚋杂聚,还有潜伏在他身边的蛇蝎,不幸遭其毒口。他抱怨俄共为了便于国共合作,向蒋介石市恩,亦呼之欲出,并为之悲哀。但是他深信是非终必明朗,且以善者必达、恶有必歼自慰。在台北曾任国民党关务署长的周德伟认为国民党党史中所记之中山舰案内容均非实录,不过借以排汪而已(《余之一生与国民党点滴》手写稿本,页一一二)汪精卫此次挫败于蒋介石之手以后,永难脱离蒋氏阴影,蒋之飞黄腾达,汪之身败名裂,恐未必善者必达,恶有必歼!抗战以后,汪精卫降日,蒋于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日记竟将今日通敌图降与昔日投共卖友挂上钩,重申汪思诱我上中山舰运往海参崴之谎言。(见《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第四卷,页一三二五至一三二六)
总之,汪精卫一走,蒋介石便成为国民党的老大,在俄共妥协怀柔以及中共的忍辱负重下,接受蒋事先拟好的党务整理案,共党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均退出部长职位,使蒋更大权独揽,俨然是广州革命根据地的头号人物。不过,蒋介石知道要北伐,完成国民革命,必须要靠苏俄的军援、经援以及中共的协助,故于四月中被选为军委主席后,即向国民党右派开刀,于十七日要求取消孙文主义学会,二十三日免去吴铁城公安局长职务,以及于五月九日再送走喜洋洋回国的胡汉民。这些举措,果然赢得苏俄的好感,以为蒋毕竟不是右派,只是个人英雄主义,仍可利用。鲍罗廷回到广州后,虽知蒋有严重缺点,但除蒋之外无人可有力打击右派反革命阴谋。实际上更愿意与蒋合作,接受其条件。至五月十二日,蒋介石提出党务整理办法,规定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部长,将参加国民党之共产党员名单交国民党中执会主席,不允许国民党参加共产党,以及共产党员任职国民党高级党部执行委员不能超过三分之一,以蒋介石为革命重心(参阅 Wilbur and HowMissionaries ofRevolutionp719)至此,蒋不仅违背孙中山容共政策,而且已形成军事独裁,并向鲍罗廷直言:革命不专制不能成功。”(《蒋介石日记类抄·党政》一九二六年五月十六日)鲍罗廷居然一一接受,并以蒋严重打击右派为慰,遂全力支持蒋。内地学者一般认为俄国顾问与中共方面对蒋之退让,视为右倾错误”(若见卢晃持《中山舰事件发生的历史原因和蒋介石两面策略》,页八十一),殊不知此乃斯大林的既定政策,并非一时的错误。苏俄想利用蒋介石,竟不知被蒋介石耍了。《中国革命之悲剧》一书的作者艾萨克斯 (Harold R·Isaacs),将蒋介石譬作守地狱门的三首犬”(cerberus),一首向右,实属戴季陶的头,第二首向左,乃蒋戴假面具的头,满口倾与革命。第三首在左右之间,面向猜忌与野心(见艾氏著The Traged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P.90),可谓一针见血之论。(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