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军校第二团第二营的党代表回忆道: 一九二四年黄埔军校开始一个时期,蒋介石经常亲自检查教官、学员等的训练与生活情况,常常在早晨起床号吹过后即直闯教官、学员的卧室巡视。他当时不吸烟不饮酒,据说与他在日本和上海时已判若两人。 根据黄埔一期徐向前的回忆,蒋校长还有别种“鬼名堂”: 蒋介石这个人,有许多鬼名堂。后来,蒋介石嫡系部队里的许多将领,都是黄埔生。......
2023-11-27
黄埔军校校长,并非特别显赫的位子,但对蒋介石来说,却是生平重大的转折点。他以黄埔校长为跳板,跃向权力的高峰,最后成为一国之君。此一飞黄腾达,并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顺理成章,而是当事者处心积虑,玩弄不少权术而获致的。
俗称“黄埔军校”,显然是因地得名。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六日举行的第五十八次会议,列席委员林祖涵报告“陆军讲武学校情形案”,决议“委蒋中正为该校校长,廖仲恺为该校党代表”(李敖藏会议录原件),可见当时的名称是“陆军讲武学校”。至一九二五年第六十三次会议时已称“陆军军官学校”(李敖藏会议录原件)。不论何种名称,此一军校的来历,乃由于孙中山自民元让位于袁世凯之后,中华民国的法统也已让给北洋政府,但心有不甘,一直想在广东重建革命根据地,“重光”法统与河山,然而却屡次失败,无论大元帅或非常大总统,都坐不稳当,广东的地方武力既不可靠,找西方国家支持,怎奈谁也不理。最后苏共领袖列宁正好要利用中国来反帝,而孙中山正需外援,一拍即合。于是,在苏联的“人”、“财”、“枪”三援之下,孙中山“以俄为师”,成立了黄埔军校。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军校是民国十三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与苏联结交后,所生下的一个“爱情”结晶!黄埔军校的不少主任和教官是中国共产党人,也是国共合作的自然现象,如戴传贤是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是政治部副主任;王柏龄为教授部主任,叶剑英为教授部副主任等等。
黄埔军校既是苏联“人”、“财”、“枪”三援之下的产物,经调查所得,在“人”的方面,最初有军事教官四人,后来增到三十人。在第一次“东征”时,军中有苏联的布鲁辙即加伦将军(General Blücher,Galen)所率领的二十名俄国军官参加,第二次“东征”时,有更多的俄国军官参加;在“财”的方面,苏联援助二百七十万元(三百万卢布),援助建立中央银行一千万元;在“枪”的方面,一九二四年十月七日第一次运抵黄埔的武器有大炮、机枪和八千余支(或一万二千支)步枪。同年十二月,又运来飞机九架、步枪弹药五百万匣、机枪十二挺、大炮五十八门以及机枪弹及炮弹等。
回想黄埔建校之初,只有粤造七九毛瑟枪三十支,后来全靠苏联援助,才有了革命的“家伙”、“本钱”。王柏龄在《黄埔军校创始之回忆》中说:
在一天的下午,总理来了电谕,说苏俄补充我们的枪械船快到了,叫我们预备收。哈!哈!天大的喜事,全校自长官以至于学生,无不兴高采烈,尤以一般要革命的学生,喜得无地自容,拍手打掌,说今后革命有家伙了,不愁了。眼望远航船之到来,日如望岁。然而不久就知道,明日下午可到。于是大家忙起来了,收拾储藏的地方,保管点收的人员,俄国兵船官兵的招待、绳子、杠子,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夕阳将向西了,炮台上的望,报告快到了。我与多数人都跑到校门外码头上迎候。远远见白色三烟囱的兵船出现了,满船挂起旗饰,船尾上悬的一面红旗,角上有白的,是斧头镰刀。咦!这是苏联的国旗。炮台礼炮响了,兵船的礼炮,一替一声的在答了,于礼炮一致一答的声中,渐渐靠近了学校江中。抛了锚。在这时将停未停之际,斜刺里尾巴上插着一支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的小汽艇飞跃而出,浪花四溅。卟!卟!卟!飞向大船而去。却原来校长、校党代表及顾问先去慰访。这远途密航到来的珍客,自有一番接应酬答的礼,慰劳致谢的词。我未去,无从知道,想起来大概不错。(未)几辞返,跟着船主及二三位军官(海军)上岸来答拜。经过一番来往之后,船主下令靠黄埔码头,我们大码头上顿时现出活气。……如是过了夜。天明了,全体动员,学生做了码头小工,队上官长做了工头。……如是抬到下午四五点钟才告清楚。好像那时军械保管员是杨志春,我检查了一箱一箱,叫他们登记了。长枪八千支,还有小手枪十支,这小手枪,小得好玩,可以装在洋服上边小口袋里。当时就少了一支,并没有追出。是管理方面的疏忽,是与学生无干的。八千支完全有刺刀俄国式的步枪,每枪有五百发子弹,是一个很大的数量,无不欢天喜地。说道:“今后我们不愁了,革命有本钱了。”……我们不能不感谢我们革命的朋友苏联。也唯有革命的朋友,才有这样的帮助,然而这时的帝国主义者,却不能使他知道,不然要来个拦路抢劫。
这段回忆,正是“天不助、苏联助”的大特写。
蒋介石之被任命为黄埔校长,则绝不是非斯人不可的。刘峙所写的《我的回忆》指出:
起初孙中山先生想要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兼军官学校校长,负责筹备,但许崇智力不从心,一切委之于上校参谋陈翰誉,陈是我们保定的同期同学,目空一切,骄纵自私,处事多失公平,致为各方不满。蒋公介石原为粤军总司令部的参谋长,被调到大本营代理李烈钧的参谋长职务,后奉派到苏联考察军事,回国后奉孙中山先生之命,任黄埔军官学校校长。(页二十)
(www.chuimin.cn)
有关《蒋介石研究》的文章
当时军校第二团第二营的党代表回忆道: 一九二四年黄埔军校开始一个时期,蒋介石经常亲自检查教官、学员等的训练与生活情况,常常在早晨起床号吹过后即直闯教官、学员的卧室巡视。他当时不吸烟不饮酒,据说与他在日本和上海时已判若两人。 根据黄埔一期徐向前的回忆,蒋校长还有别种“鬼名堂”: 蒋介石这个人,有许多鬼名堂。后来,蒋介石嫡系部队里的许多将领,都是黄埔生。......
2023-11-27
可见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人选,孙中山原定是许崇智,而蒋介石得到此位,又与被派往苏联考察有关。但是朱却于一九二O年的九月二十一日,为调解虎门民军与降军纠纷而遇难。 蒋介石于三月十四日致函廖仲恺,更加露骨。对此问题,应有事实与主义之别,吾人不能因其主义之可信,而乃置事实于不顾。至其对孙先生个人致崇仰之意者,非俄国共产党,而乃国际共产党员也。至我国党员在俄国者,对于孙先生唯有诋毁与怀疑而已。......
2023-11-27
据我们的分析,不能把蒋介石的“意识形态”看得太认真,因为他本人没有一贯的主义信仰。 三、“直接”实行三民主义就是“间接”实行“国际之共产主义”。 四、“三民主义之成功与共产主义之发展,实相为用而不相悖”。 九、“未有对共产主义以诚,而对三民主义不诚者也”。 十、信仰三民主义者对共产主义,“应以诚意相孚”。......
2023-11-27
第十二次——六月十五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大元帅行营参谋长。 第十四次——一月二十四日,孙中山派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二月三日,孙中山又任蒋介石为中国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会委员。他是二月二十一日“拂然而行”,径自出走的,二月二十三日,孙中山只好派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虽一再向孙中山讨价还价,但技巧地保持渠道畅通,不致因价钱谈不拢而破裂。......
2023-11-27
最根本的是,档案资料充分显示,无论汪精卫或俄共方面,对蒋绝无阴谋之可言。右派显然于中山舰事变前后兴风作浪,为虎作伥,然当老虎与北极熊谈妥条件,却又被虎鱼肉;后来老虎称王,卒成虎帐之下的虾兵蟹将。中山舰事变可说是蒋介石生平的一场豪赌,虽一家独赢,然赢得险象环生,并不如一般强人强悍作风的印象。如果蒋因“中山舰事变”弄巧成拙而一败涂地,则其政治生命势必就此结束,更无论蒋家王朝之兴,亦云险矣!......
2023-11-27
六月二十三日,孙中山电蒋介石,说: 竞存、汝为已赴前敌,军事吃紧,望即来粤,墨经从戎。 七月二十日,孙中山又来电,说: 西寇击破易、收拾难,须多一月始得凯旋,我军经入邕宁,明后日,余当驰往巡察。 在孙中山来电前后,其他同志也函电交催。粤桂战役,今日已起,墨绖从戎,古贤不废。近闻桂孽次第扫清。孙先生方有事于中原,倚赖于兄者甚深。......
2023-11-27
黄埔军校的设立就是要建立革命武装,一切反对势力自然被视为不共戴天的“反革命”。在广东的“反革命”势力亦就首当其冲。蒋介石也,“校长以该连长不能表率全连官兵,恐贻恶风,将其判处死刑。”六月十五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召开全体大会。三人成为右派是后来的事。蒋之策略是先联汪制许,于是许成为蒋之立即“斗争”对象。许崇智虽也是委员之一,无论权势均大大地被分割了。......
2023-11-27
再从蒋介石来看,自陈其美死后,他已直属孙中山。既然无法在孙中山心目中取得主导地位,蒋介石自一九一六年陈其美遇刺身亡到一九二四年正式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八年之中,对孙的态度是欲迎还拒。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这唯一的主力进军广州之际,蒋介石本人并不在军中。潭前涓流一脉,经第二三潭而入大溪。第三潭为一大岩穴,宽约二丈。......
2023-11-27
相关推荐